评论

拼多多的“农业思考”:一件事、一百亿、一条路

原标题:拼多多的“农业思考”:一件事、一百亿、一条路

作者丨小满

监制丨阑夕

每年秋分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关于农业的故事,都会在秋天集中展开。

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央视汇总了全国网友对农业科研方向的种种疑问,联合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发起直播活动。

在直播中,央视携手拼多多走进中国农科院,共同寻找属于今年的网红农研产品,并向全国网友推介优品优价的农研好货,助力农业科研前行,推动农民丰产增收。

在当下,农研产品的经济价值已经从实验科室走向田间地头,再从互联终端传入广大消费者手中,在持续流动的市场闭环中,越来越多的网红农研产品获得了人们口口相传的好口碑。

“伴随科技进步,未来的农业生产将不再是扛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将更多数字科技引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民将成为专业化极强的职业,农业也将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

△ 为庆祝丰收,9月23日晚,“拼出好丰景 科技多美味”专场直播活动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举行。

此前,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与拼多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郑建锋博士如此说道。

郑建锋博士曾带队参加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他们在云南昆明的玻璃温室内,用AI精准控制水肥灌溉系统,培育一排排新生的草莓苗,将未来世界的“无人农场”搬进了现实。

最终,郑建锋博士的代表队获得了“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AI组冠军,他说:

“我们技术开发的初衷是要低成本,让农户容易接受,真正能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让知识不那么丰富的农民,也能很快地使用这个技术,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在今天,以信息、知识与装备为核心要素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打响了现代农业科技竞争的第一枪。

农业“进化”

中国自古讲究“民以食为天”,农业一直都是国之固本。

放眼世界,全球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亚洲和美洲,但全球人均耕地面积却是大洋洲和北美洲较高,而东亚和南亚地区较低。

2017年,全球人均耕地占有量为0.18公顷,大洋洲的人均耕地高达0.78公顷,北美洲的人均耕地也达到了0.54公顷,而东亚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8公顷。

世界耕地面积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直接致使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和贸易出现差异。

比如,我国以全世界8%的耕地供养着世界20%的人口,所以,许多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甚至大部分依赖进口。

对于农民而言,丰收意味着一年的收获与富足,对于国家而言,丰收更意味着端牢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要解决十几亿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就必须突破传统小农经济的固有模式,以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袁隆平等老一辈农研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间和实验室,孜孜不倦,深入钻研,让我们在今天有了端牢碗、吃饱饭的机会。

但在当下,全球粮食危机仍在世界局部地区蔓延,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活力,农业正逐渐步入信息化主导、生物工程引领、智能化生产和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 (Carlos Watson)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为农民带来真正利好,最终让整个社会普遍受益:

“联合国粮农组织非常支持各类推广智慧农业的举措,因为这有助于促进农业粮食体系的可持续转型,技术应用和普及的关键之一在于知识共享。”

数字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当下世界农业格局者正在发生两大深刻变革:

一是诞生了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就是对传统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全要素、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智能感知,实现智能控制与决策,最终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管理服务效能。

二是促进了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激活了“数据要素”的价值潜能,赋能数字农业农村新发展。

国内目前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以来就长期深耕农业,至今已连接1600万农户以及逾8亿消费者。

同时,拼多多首创的贯穿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流程“农地云拼”模式,重塑需求和供给场景,惠及农产品的生产端和消费端。

在今天,依靠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一场新型农业产业深刻变革正在到来。

在精准、高效、低碳的数字化智慧农业生产中,全世界靠农业为生的数十亿农民,即将告别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从“靠天吃饭”向“旱涝保收”持续过渡。

事实上,这就是农业的“进化”。

科研“落地”

由于人少地多,美国农业形态都是以大型家庭农场为主。

当地较高的人力成本,迫使美国农场主开始发展数字化和机械化,通过数据库收集分析,为农业生产做出智慧决策。

日本也同样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已经开始实践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智慧农业的科学研究和落地普及,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潮流。

2014年,国内初次提出“智慧农业”的概念,政府随即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方针。2020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方案》,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要深度结合”等。

智慧农业的发展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当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层面也开始广泛关注农研问题。

△ 丁同学“现身”直播现场,为其就读的云南农大发布招生“加”章。

在此前举办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中,作为农业部唯一指定的官方合作电商平台拼多多作为企业代表发布了《产销对接倡议书》,现场设置了全国脱贫地区产销对接专区、北京特色农产品展区,并举办了电商助农直播活动。

比如,一颗小小的洛川苹果,不仅有着国内最先进的物理保鲜工艺,还有着自己专属的二维码,在现代化电商物流的加持下,洛川苹果不仅可以全年供应,还能实现品质溯源。

今年的金秋时节,央视&拼多多丰收节的特别直播活动,则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农业科研领域的关注。

事实上,从近年来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到全国农业机器人大赛……拼多多正在持续投入多种多样的农研活动和科研项目。

△ 拼多多已连续三年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今年的赛题是集装箱种植“水果生菜”。莫斯提|摄

在不久前启动的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上,电影《火星救援》里“火星土豆”“植物工厂”真正走进现实。

本届大赛将场馆搬到了上海崇明的集装箱农场里,在没有土壤与日照的条件下,参赛团队需要精细调控温、光、水、肥、气,设计、优化智能算法,以更低能耗、更短时间,种出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的生菜。

拼多多副总裁戴志辉表示:“通过大赛,我们将自然的恩惠与人类的智慧、技术平衡地结合,将大赛成果转变为易于掌握的规范标准和生产模式,使更多人了解农业发展、感受种植乐趣、享受绿色生活。”

在今年6月,“拼多多杯”第一届科技小院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云南大理落幕。

福建平和的蜜柚、陕西洛川的苹果、云南澜沧的土豆……一批农学专业研究生的身影,活跃在全国135个农作物产业带的种植端一线。

通过这场“科技小院大赛”,他们把实验设备搬进了田间地头,把科研论文真正写在了祖国大地上,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的出路,而核心是科研人才,同学们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边学习边实践,不仅帮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也储备了自身技能、提高了科研水平。”

拼多多举办的各类农研竞赛,志在激发农研工作者开发具有实践意义的科研成果,并集合全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助力推动我国智慧农业不断向前。

农研“新世界”

农研科技想要实现社会普惠,很重要一个指标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率。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6000—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的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日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70%—80%,德英法等国的转化率高达90%。

要解决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问题,关键在于科研院所和市场企业的合力而行,比如,烟薯25是甘薯界的突破性品种,也是依托线上渠道成功打开市场的品种。

2005年,烟台市农科院的甘薯所所长辛国胜发现,在自己存放在地窖中过冬的一大批甘薯中,“0579”被老鼠啃食的最多,于是他从近400株系甘薯中选择保留了“0579株系”。

后来经科研团队多年的试验种植后发现,“0579株系”红薯抗病性也很强,并且产量很稳定,2012年通过国家鉴定后,0579株系被命名为烟薯25。

烟薯25肉色美观漂亮,蒸煮后呈金黄色,口感极佳,还可以为人体VA原料,营养价值很高。

近年来,在新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流量倾斜、百亿补贴等资源投入下,烟薯25的市场增量迅速打开,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农研科学家也在品种改良中不断攻克了诸多科研难题。

2016年,烟薯25在全国的推广面积为50万亩左右,2017年就达到100万亩左右,2018年达到了250万亩左右……目前,烟薯25已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种植,并能做到全年供应。

此外,从线上需求端出发,烟薯25的商家发现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紫薯青睐有加,他们一方面积极布局线上平台,促进新品种的市场转化,一方面推动山东省济南市商河镇怀仁村合作社种植新品种,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如今,随着精深加工企业的加入,烟薯25衍生品已经从传统的地瓜干,不断扩展到饮料、酒类、冰烤薯、薯蜜、果胶等创新产品。

△ 有人觉得中国农科院研发的燕麦片包装有点简陋,但也有人认为,这朴素的包装体现了农学家的实在以及产品的可信赖。

拼多多对科技农产品的资源倾斜,让更多优质成果可以从试验田走进大市场,当初在地窖被老鼠咬了一口的地瓜,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一门大产业,而烟薯25在市场需求端的持续扩容,也推动着农业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

过去,国内农业科研与生产实际、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较少与企业、产业挂钩,导致许多农业科研成果无法和企业产业有效对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主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也让更多的农研成果走向市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从企业侧出发解决市场和科研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的“两张皮”问题。

2020年,中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仅为22.5%,其中大部分为易于推广的信息技术,这一数字在2025年将会达到27%。在相关政策、技术、创新合作体系、社会参与度不断完善提高的大背景下,关于“农研技术”的发展推广仍有广阔空间。

一年前,拼多多正式宣布设立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

拼多多董事长陈磊表示:“‘百亿农研’专项旨在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以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进一步有动力和获得感为目标。”

一年后,在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上,由拼多多百亿农研专项提供支持的“农研小麦”引发众多关注。

这款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培育的系列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在高产、优质、抗病和耐热等方面上具有突出表现。

据中国农业大学相关专家介绍,最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农大753和农大761,实现了品质和产量的协同改良,其产量较普通品种增产5-10%,且品质达到了强筋的标准。

发展智慧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这条路上,拼多多已经深耕多年并持续发力。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发展农业也是社会进步的长期基础议题,正如拼多多董事长陈磊所说:

“农业数字化释放的机遇和效率,将让整个社会和环境都受益。我们会打持久战,以长远的成功作为目标,坚持进行投入,并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努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