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023年人民币汇率趋势稳中有变三大因素

汇率似乎与我国的大多数人很远,但实际上距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2022年人民币汇率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最后经过一波“疯狂过山车式”的震荡,最终经过多头反转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站稳7以上,虽然让那些见8甚至见10的预测成为笑话,但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也足够惊心动魄。

2022年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波下跌,是从4月中到5月中旬跌出汇率阶段性低点,从最高时的6.3最低跌破6.8;第二波下跌周期是8月中旬到10月末,人民币汇率在9月进一步跌破7.0,7.0的这一整数大关是大众汇率的心理预期点,更是一些空头资金打压人民币的重要节点;随着外资对人民币唱空加剧,10月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行到7.3,从而人民币汇率将进入8甚至未来突破10的言论甚嚣尘上。但随着各种政策措施出台,人民币随后在11月末开始出现强势大幅反弹,终于在12月初胜利收复7.0这一汇率大关口,打了一场漂亮的人民币汇率阻击战。

虽然最后一个交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收为:1美元对人民币6.9646元,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6.9514,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6.9730,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的人民币汇率报价最终均以升值收尾,看起来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光明结局。但从2022年全年的整体走势复盘,这三大指数都创下非常大的贬值幅度,每个指数的跌幅都达到了8%-9%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贬值幅度超过9.23%,从而创下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中间价的最大贬值幅度;在岸人民币对美元2022年累计下跌8.32%,创造了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年度最大跌幅;离岸人民币对美元2022年累计下跌8.75%,同样创下近年来年度跌幅新高。

2023年人民币汇率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国内的经济增长环境和人们的生活。2023年的人民币汇率会怎样呢?整体判断人民币汇率整体将呈现双向波动、趋近长期合理稳定的格局,人民币汇率均值整体应该稳定在7以下,但中间会有一定的波动。主要判断因素有三:

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好转有利于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幅度贬值波动,实际上有我国经济自身发展低于预期的因素,从2022年前11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全部处于疲软之势,这是之前我国经济增长几十年中从未出现的罕见情况。2022年前11个月的全社会投资总量仅增长5.3%,低于年初5.6%的预期0.3个百分点;零售商品销售总额下降0.1%,其中11月份环比下降5.29%,消费疲软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活力;我国出口总额在2022年11月份下降8.7%,特别是对主要经济体出口不断下降。因此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有正常的因素,大的波动区域也基本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同时与其他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仍然是最稳定的货币之一。

2023年虽然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不确定性,我国的外贸出口仍然会受到国际经济大势下行、通胀趋势明显、国际能源危机以及世界经济供应链重塑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的修复仍然值得期待;而我国积极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成为我国2023年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引擎,消费支出占我国GDP的比重已连续11年超过50%,强化内循环启动内需将作为国家未来十几年拉动经济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2023年我国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提振民间投资信心,特别是房地产重新被定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将重新恢复房地产业的活力。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我国GDP将首次超过20万亿美元,增长速度可能达到6.6%,至少应该达到5.5%以上,这将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国际经济持续震荡,美元等主要货币仍然呈现弱势震荡

我国尽管面临世界经济动荡的影响,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和世界经济供应链重塑带来的不确定性,但我国巨大的内需市场以及与周边国家强有力的经济互补性,必将导致我国外贸具有较强的韧性,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将有利于推动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但世界经济的动荡仍然会持续并影响人民币币值的稳定。2022年人民币的贬值有我国经济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美元加息后美元持续走强因素的影响,2022年度美元指数上涨约8.7%,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还要略大一些,美元指数曾一度创下近20年来新高,如此强势的美元必然推动人民币的相对贬值。

2023年,强势美元实际上可能并不复存在,随着美国通胀压力的缓解以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态势的加强,美元指数已经出现向下的拐点,这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具有积极的外部因素。实际上,2022年底强势美元就已经开始下行,美联储12月宣布加息50个基点以后,市场预期对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程度上升,美元指数一度跌至103.36点并成为2022年6月以来的低点,而仅仅2022年11月美元指数就下跌了5%,这一跌幅创下2010年9月以来美元指数的最大月跌幅;随着美元指数预期的进一步回落,11月初到年底美元指数下跌幅度已经累计达到近9%。强势美元的大幅度下调、美元指数的大幅度回落,将为人民币稳定汇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而世界经济从低通胀期进入高通胀期也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5%,低于IMF和世界银行预期的增长可能性预期增长率。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1.1%,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1.0%,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只有0.5%,日本有1.6%,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为3.7%。这种世界经济整体增长趋势反过来更有利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加快,需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持续稳定

人民币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国际货币影响力,未来人民币会持续强化国际化的程度,这种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有利于强化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预期,毕竟一个稳定的人民币币值更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而持续贬值的人民币则可能会延缓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达到9.19万亿元,占我国本外币跨境收付比重达到22.3%,人民币已连续七年为我国第二大国际收付货币。

据央行最新公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0%,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为2.7%,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持续创造历史新高,已经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到2.88%,比2016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在第五位。

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特别提款权(SDR)中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国际货币市场吸引力。

我国还将持续推动中国的贸易投资和外贸交易以人民币计价和收付,有专家预计,未来我国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中的比重将实现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到2035年底我国人民币在支付结算中的比重将达到17%左右。

人民币的国际化要求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因此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汇率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基本点。尽管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尽管人民币国际化仍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是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长期基础。

尽管世界经济仍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尽管我国经济仍然面临各种不利的因素,但2023年人民币汇率仍然会持续相对稳定预期,在7左右上下波动并在7以下合理波动。你有什么看法呢?在评论区说说吧。(麒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