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00家银行告急,美国扛不住了

原标题:200家银行告急,美国扛不住了

200家银行告急,美国扛不住了

作者 | 王思琪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席卷美国。

上周全球资本市场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时刻。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暴雷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欧洲金融业的“不倒翁”瑞士信贷跟着崩了,股价创出历史新低,让盘踞在美国的欧洲资本惊慌失措。一连串风险,已将美国拖入堪比2008 年的危机境地。

谁能想到,号称“全球金融霸主”的美国也有扛不住的一天。

最近一周,美国金融业人士都慌了,储户排队“挤兑”的情绪向全美蔓延。

据美国媒体分析,硅谷银行暴雷潮影响已经从最初的10 家银行扩展到近200 家银行存在“危险”纷纷告急。“如果这200 家银行出问题,美国将经历堪比2008 年的金融灾难。”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前主席发出警告称,现在的美国处于“贝尔斯登时刻”。

贝尔斯登是一家全球知名投行,拥有长达80 多年的发展史,历经了美国20 世纪30 年代的大萧条和多次经济起落,在全球投行地位举足轻重。然而,这样一家老牌投行却倒在了2008 年。 它倒下的原因很荒谬,“华尔街猜测流动性危机的传闻”让贝尔斯登崩盘。

贝尔斯登事件同样是华尔街最难启齿的一段历史。当年,贝尔斯登崩盘直接推倒了美国金融业的多米诺骨牌。 如今这段历史再次重演,硅谷银行暴雷与贝尔斯登如出一辙。

原本硅谷银行发布消息是想“江湖救急”,华尔街却把这件事分析成了“流动性风险”。复杂的情绪很快传递至硅谷银行的股东与大客户身上,为了规避风险,它们决定撤资。

伴随股价暴跌60% 、市值单日蒸发94 亿美元的滚滚雷声,硅谷银行搞出了一场“由借钱引发的血案”。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随即宣布,关闭硅谷银行。

但美国早期对于硅谷银行暴雷问题的态度,毫不担心。美国总统拜登对各国媒体回应称,“我们的银行业系统很安全。”美国官员也表示,硅谷银行的问题会到此为止。

拜登政府没想到的是,硅谷银行掀起了一股足以摧毁金融业的银行暴雷潮。

硅谷银行刚倒下都没来得及善后,美国签名银行也倒下了,直到储户跑到位于加州的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营业厅排队“挤兑”,炸出了一个天大的窟窿,美国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发现问题,美国依然没有及时应对,恐慌情绪蔓延至欧洲。素有欧洲金融业“不倒翁”之称的瑞士信贷股价崩盘,无疑给美国带来一记重拳,吓退了盘踞在美国的欧洲资本。

关键,美国银行业里面有大量欧洲股东,一旦它们避险,美国金融的麻烦就更大了。

一连串反应,让美国陷入了“恶循环”。

如何破解“恶循环”?美国的做法是,请拜登出马。

这几天,欧美媒体报道下的拜登很忙,他先后拜访了不少资本大佬,当中就有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股神巴菲特。 拜登目的很简单,希望资本大佬掏钱、背书解决美国当下的金融业危机。

为了能请动92 岁高龄、安享晚年的巴菲特,拜登用20 架私人飞机装了一个“智囊”团队以说服“聪明”的巴菲特,让他尽其所能帮助美国或者说帮助屁股没坐热的拜登度过难关。

对于拜登找巴菲特的行为,知乎网友提出了一个问题,美国政府去找富豪背书,干嘛吃的?

美国政府干嘛吃的不清楚,但它们没闲钱了。

这就回到了硅谷银行暴雷本质,美联储的激进策略是整个问题的罪魁祸首。更准确一点,美国政府命令美联储搬起了一块大石头,想砸别人,石头脱落,砸到脚上。

疫情期间为了稳住经济与就业,美国大搞的经济刺激政策,疯狂印钱、发债。众所周知,全球货币主体围绕美元,美元变多,物价上涨,让全球走向“通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去年全球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了8.8% ,达到了21 世纪以来最高水平。

物价上涨,又导致美元贬值。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搞出不少动作,连续7 次提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水平从0 至0.25% 的区间,提高到了4.25% 至4.5% 的区间。

利率上升全球经济逐渐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连续4 次调低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如果是以往,美国会想办法“转嫁风险”,通过收割其它国家的财富为自己补血。但美国没能成功,它们“自导自演”的闹剧让美国先行经济衰退,GDP 增速从5.7% 下降到1.6% 。

美国人的闹剧首先坑的是本国资本市场,美国资本市场的两大支点是股市与风投。

去年12 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相比年初暴跌32% ,股市缩水严重。有股市“风向标”之称的风投更加糟糕,去年美国风投总退出价值从7532 亿美元下降至714 亿美元,暴跌10 倍。

这次美国金融业危机的导火索硅谷银行,其核心业务就是风投。退出价值暴跌让硅谷银行亏损严重,这才有了它们想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 亿美元的“江湖救急”。

由此,美国的危机归根结底是自己造成的。

美国想尽快化解危机,于是乎它们整出了两个策略。

这两个策略,一个前面提到,拜登出马找那些在金融与资本具有话语权的大佬帮忙。出钱是必须的,还有个点是,为美国政府的信誉背书。过去种种,让它们信誉受损。

储户排队跑银行“挤兑”就是典型不信任政府的表现。信誉问题,美国恢复有先例,巴菲特就曾帮助美国政府信誉背书。他曾在2008 年金融风暴时,替代倒闭的雷曼兄弟支撑美国银行业,他为当时岌岌可危的高盛提供了50 亿美元资金,拯救了一同萧条的股市。

需要注意的是,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去年亏损了228.19 亿美元。强如巴菲特在股市不振的环境下也不能幸免。巴菲特究竟会为拜登政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仍是未知数。

另一个策略,由美联储操刀,拉全球伙伴下水。

近日,美联储宣布联合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瑞士央行采取协调行动,通过常设“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增加流动性供应。

“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最早出现的时间点是2008 年,当时美联储向多家海外央行提供临时美元流动性互换,用以解决美国及以外地区出现的短期美元流动性问题。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是两笔金额相同、货币不同的债务资金之间的调换。

美国搞这个无非是在琢磨“转嫁风险”,故技重施。距离2008 年都过10 多年了,美国救市的策略基本没变,找的人都没变,还找巴菲特,92 岁都别想在家闲着。

亚洲分析师认为,美联储的策略未必会在短期奏效。“留给美国的时间不多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