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影响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增加外汇资金供给,缓解银行外币贷款发放的流动性约束。

赵伟/文

9月1日,央行宣布:“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自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下调至4%。”此次是央行第8次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在过往的调整中,央行在2005年至2021年间累计5次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2%调升至9%,而在2022年4月、2022年9月和本次,分别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此次外汇准备金率调整发生在人民币汇率走贬的背景下。美债供给冲击下美元的快速走强、内生动能不足下资金的外流是贬值的主因。7月31日,美国财政部三季度预计发债规模大幅增加至1万亿美元,明显超出5月初预计的0.7万亿美元。10年期美债利率在8月期间一度上行40BP至4.37%,美元指数也快速升值2.4%、对人民币形成明显压制。此外,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仍需提振,央行在8月再度降息15BP,中美利差倒挂加深下外资快速流出,也加速了人民币的贬值。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增加外汇资金供给、缓解银行外币贷款发放的流动性约束。截至2023年7月,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为8218亿美元,依此规模计算,本次外汇存款金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约直接释放外汇资金供给164亿美元。2022年9月以来,美元贷款利率持续高于人民币贷款利率,高企的融资成本压低了企业、居民的外币融资意愿,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由2022年2月的9557亿美元降至2023年7月的7015亿美元,近4个月连续负增长。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或也将有助于缓解银行部门外币贷款投放面临的流动性约束、增加外汇贷款供给。

结合此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上调、人民币中间价逆周期调节的加码、央行官员的频频“喊话”,此次调整是“稳汇率”一揽子政策的再度加码,信号作用较强。7月20日,央行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以期鼓励企业跨境融资、增加外汇资金流入。8月以来,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与前日收盘价及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差额来看,汇率的逆周期调节或有重启。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政治局会议、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也均强调了“稳汇率”的重要性。

近期,央行的信心注入,与外汇市场上企业、银行结汇意愿等变化,或将缓和人民币贬值速度,离在岸价差的收窄、人民币风险逆转因子的走低均是印证。从企业行为来看,前期贸易顺差下,美元在企业、居民部门积累形成“二级储备”,或减轻贬值的自我强化,成为人民币贬值“缓冲垫”;2022年8月至今,中国涉外收付款与结售汇的差额大幅增加1102亿美元。与此同时,银行向央行的结汇意愿也在边际走强,这反映在7月其他存款性公司国外资产减少的58亿美元上。近期,人民币离在岸价差已由8月15日高位的420BP收窄至8月31日的174BP,3个月风险逆转因子的大幅走低也显示贬值压力已得到一定释放。

中期来看,政策加码下经济基本面的未来走向,将是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键。7月以来,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修复企业信心信号持续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更是上升为顶层规划。7月以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一把手”多次会见各行业企业负责人,提振企业信心。央地促消费政策频频出台,有助于内需的企稳与扩大。近期,稳地产政策更是不断加码,地方层面因城施策不断推进,中央层面更是在8月31日对首付比率、存量房贷利率、二套房利率等予以下调。政策不断加码下,8月制造业PMI已超季节性改善,“经济底”或于四季度出现。

(作者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