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任婧瑄、张莹、王江
点击进入《致知100人》
随着年轻一代成为市场消费主力,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角逐抢夺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如今,回归市井烟火气息、塑造复古场景成为餐饮届的重头戏。其中,文和友凭借城市记忆载体、美食老字号、和优秀IP脱颖而出,从产品与营销上精准把握年轻人的怀旧需求,一度引发拍照打卡狂潮。
近日,搜狐财经《致知100人》对话了文和友CEO冯彬。今年,无论是在营业规模上还是接待人数上,长沙文和友海信广场店已经再创历史新高,到店人数已超1500万人。站在企业的角度,冯彬认为不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追求创新,持续发展,继续做大店;站在文化的角度,他的目标是将市井“温度”和“人情味”带给更多人。他说,每座城市都承载着大家对故乡小店的记忆,“你也说不出来它哪里好,是吧?它也不是那种很光鲜亮丽,灯明几亮,弄得很fashion、很洋气的,但你就想起来就觉得温暖”。
扩张对文和友来说并非一帆风顺。冯彬澄清,在超级文和友这个产品之前,公司早已在全国范围做了很多连锁化小吃店和餐厅,但并未出圈。自2018年开始打造超级文和友,到2019年完成长沙文和友,再到疫情期间扩张到广州和深圳,他直言当时有点“硬着头皮开”的意思。但冯彬认为,无论如何还是走出去了,毕竟挣钱不是唯一的目标,他追求的是将市井文化和长沙的兄弟品牌带出去。
冯彬曾经跟媒体说,采访时不准提“网红”这个词。他坦言,自己觉得这个词的含义“不长寿”。在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中,他开始接受文和友的标签。冯彬对搜狐财经表示,消费者是他的衣食父母,既然改变不了别人的认知,那就要坦然接受。
面对外界对文和友“水土不服”的评价,冯彬坦率指出,所谓的“水土不服”就是来源于内心的摇摆和对产品的不自信。想做异地扩张,必须要迈过文化不自信这道坎儿,要相信自己的眼光,做好自己的原有产品,将消费者想要的小龙虾和湘菜,还有长沙的本土优秀品牌一起带给消费者。
在冯彬看来,长沙文化是由长沙人,由湖南人创造的文化,但它更是属于消费者和青年人的文化。在他眼中,长沙创业者胆大敢标新立异,“就是说我知道这么干很挣钱,但是兄弟你干过了我就不想干”。而对于不断尝新的文和友,他认为产品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就是好吃,如果我是个餐厅,菜得好吃。如果我是个美术馆,作品得好看,这个是第一重要的。”冯彬说。
以下为对话内容精编:
致知100人:文和友曾创下多个餐饮纪录,比如长沙文和友高峰时每天平均接待2万名顾客,一天翻台率8.5桌,年接待人次约1000万等等。能否为我们更新一下目前文和友的成绩?对于这一成绩您是否满意?
冯彬:单说这个店的话,今年比疫情之前,不管是从营业规模上还是接待人数上,这个店都创历史新高了,我肯定是满意的。今年我们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大概统计了一下,我们到店人数应该已经超过1500万人了。但是实际的消费人数肯定做不到那么多,有排队的原因,也有本身接待能力的原因。
致知100人:我觉得这个排队其实也是文和友一大特色,对吧?
冯彬:排队就从事实的角度上来说,已经成为文和友的一个标志性了,但并不是说我觉得这是个特别好的事情。我觉得适当的排队可以,但是排队时间过长对于消费者的体验还是不好的,第一肯定是不舒适,第二它会把你的期望值越抬越高。我觉得半小时是比较合理的一个数字。
第一方面,我们在原有的内容上可以让大家进去逛,多增加一些打卡点,一些小吃化的、不用排队的、体验化的东西。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在持续地加入更多除吃之外的其他内容。实际上我们今年已经在做了,今年深圳店改造之后,我们在里面已经加了娱乐内容,下个月大家就能体验到。
致知100人:文和友诞生于长沙,并先后进入广州、深圳等城市,“走出长沙”对文和友来说意味着什么?
冯彬:对于企业来说,那我要发展,我要做大,我不能只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站在我们创始人的角度,或者是说站在我们文化的角度,我觉得是把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好的东西带给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
我觉得老长沙的文化是一部分,但是更核心的说其实是市井文化。我经常喜欢用的一个词叫做温度。小摊小贩我认为肯定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承载了整个城市的一个记忆。它一定比商业化的连锁品牌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而且每个城市都有。你也说不出来它哪里好是吧?它也不是那种什么很光鲜亮丽,灯明几亮,弄得很fashion、很洋气的,但你就想起来就觉得温暖。
致知100人:文和友目前的扩张计划如何?下一步打算入驻哪些城市?
冯彬:以前说实在话,特别是当超级文和友这个产品所谓出圈,所谓火了之后,我们在被推着走,被资本,被舆论等等。这三年能够把这个模式考虑清楚,我们肯定还要持续往外发展,还是会在一些消费中心城市、省会城市、人口千万级的城市持续做大店。很对不起北方的兄弟们,暂时可能还是南方会多一点。不是北方市场不好,是我们还没有想到应对的方法,因为消费习惯各方面还有点不太一样。我们还需要培养我们的能力,但是我很肯定地说,只要我们文和友还存在,我们肯定会持续不断地做这个事情。
致知100人:此前文和友在进入其他城市中被认为“水土不服”。在具体实践中,文和友有何举措更自信地表达长沙文化?
冯彬:我们所谓的水土不服,其实是源于我们内心的不够自信,对于我们自己产品的不够自信。所以我觉得之前遇到的一些挑战就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摇摆,说白了就是小地方的人去大城市,怕大城市人看不起我们,肯定多多少少有这种心态作祟。首先我们自己要过自己心里的这个坎,过了心理这个坎之后,这个事情本身就好做了。
以我们现在做的深圳为例,首先,我做好我自己原有的产品。你觉得文和友的标签是小龙虾、湘菜,我就把小龙虾、湘菜做好。我把你最想要的东西带给你,同时把长沙好的东西也带给你。因为长沙经过这几年,说是网红城市也好,新消费创业也好,我认为还是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产品和品牌。有一些老网红,茶颜悦色,黑色经典,也有一些新进的网红,笨萝卜,北二楼等等。我们把这些长沙的兄弟品牌一起带出去。
致知100人:留住消费者,文和友的竞争力何在?是吃的还是文化?还是你的造景,你的属性IP?
冯彬:我觉得首先产品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就是好吃。如果我是个餐厅,菜得好吃。如果我是个美术馆,作品得好看。第二重要的是我刚才说的文化赋能,就是你要表达的东西,你得让人家清楚地感受得到。第三是装修场景,是皮肤或者是人穿的衣服,但是我也澄清一下,这个皮肤不是核心竞争力,它只是一个辅助的表达手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