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023年最新数据!国家统计局: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人

提示: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 一键关注

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23年最新数据。

2023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

阿沐养老制图

2020-2022年老年人口数据

01

2022年

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

02

2021年

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

03

2020年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

*以上数据来自各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国家统计局

根据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23年我国人口总量有所下降,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人口素质持续提升,人口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

一、人口总量有所下降,但人口规模依然巨大

2023年末,全国人口为1409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902万人,死亡人口为1110万人。出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影响我国人口总量比2022年减少208万人。我国人口总量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人口减少。一是育龄妇女数量减少。2023年,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22年减少300多万人。二是生育水平下降。受生育观念变化、婚育推迟以及疫情短期冲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3年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继续下降。同时也要看到,2023年出生人口下降程度比2022年减缓,根据调查数据和产妇住院建档情况,2023年下半年以来妇女生育意愿提高,有助于未来出生人口稳定。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口发展形势会发生新的变化,但我国依然有14亿人口,人口规模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

二、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受经济回升向好、人口迁移流动更加活跃等因素影响,城镇人口继续增加。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3267万人,比2022年增加119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2022年提高0.94个百分点。从提高幅度看,较2022年扩大0.44个百分点。随着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的推进,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新型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

三、人口年龄结构总体稳定,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

2023年末,全国0—15岁人口为2478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7.6%;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6481万人,占61.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76万人,占15.4%。

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但仍有8亿多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虽然面临老龄化挑战,但“银发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扩大了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也带动了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人口素质持续提升,人才红利逐步释放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2.5亿人。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05年,比2022年提高0.12年。人才队伍结构优化提升,人才发展红利加快释放,有利于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支撑。

虽然我国人口总量有所下降,但人口规模依然巨大,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红利逐步显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推动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充分激发我国人口综合红利优势,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长期有利的人口环境。(作者系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 王萍萍)

中国经济运行表现如何?发展活力怎样?未来走势如何?透过各领域核心经济数据,“新华视点”记者带你一起观察中国经济的发展脉动。

GDP同比增长5.2%: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2023年,中国GDP达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期中国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经济总量;人均GDP达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

“观察中国经济表现,不仅要跟自己纵向比,也要跟其他国家横向比。”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当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展望2024年,康义表示,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依然较多。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困难、解决问题,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社零总额创历史新高:“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3年我国消费市场恢复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7.2%。

其中,服务消费较快回暖成为一大亮点: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0.4%;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11%;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5.2%……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数据显示,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

康义说,总体上看,我国还处在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当前,支撑消费持续回升的有利条件比较多,如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依然明显,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消费热点不断升温,加之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进程推进等,都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对今年消费市场的恢复充满期待和信心”。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

包括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均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显效,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我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说。

进出口同比增长0.2%:外贸运行总体平稳

2023年我国外贸运行总体平稳: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一、二、三季度规模逐季抬升,四季度向好态势明显,10月、11月、12月三个月同比增幅逐月扩大,12月当月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外贸规模稳中有增的同时,发展质量优中有升: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民营企业连续5年稳居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出口综合竞争优势继续巩固,其中汽车出口量连续跨越400万辆、500万辆两个百万级台阶;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和占比均为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总的看来,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好于预期,实现了促稳提质目标。展望2024年,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还在集聚增多,相信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我国贸易发展新动能将加快培育,进出口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

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工业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压舱石”作用。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2022年增长4.6%。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对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3年的四个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第四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其中,12月份升至98.4%。

我国工业发展仍处在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今年将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发掘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抢下“先手棋”,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CPI同比上涨0.2%:有效需求不足将逐步缓解

物价关系经济运行,影响百姓生活。

1月12日,消费者在江苏省无锡市一家超市选购蔬菜。新华社发(还月亮摄)

202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其中,12月份CPI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1%。从全年看,我国CPI月度同比涨幅均低于3%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

在我国CPI“篮子”商品中,食品占比较高。2023年,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1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9%转为上涨0.9%。

“价格低位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康义说,这是中国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以后,经济逐步走向正常状态中的阶段性现象,短期内需求不足会导致价格下行。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就业形势逐步改善

2023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各季度平均值分别是5.4%、5.2%、5.2%、5.0%,就业逐步改善的态势比较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得到有效保障。2023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1至11月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7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56万人。

就业稳则大局稳。冯文猛表示,在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今年部分群体、行业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仍会比较突出。随着经济回升向好,各地区各部门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就业岗位,我国就业形势有望保持稳定。

(消息来源:综合新华网、国家统计局官网、中新网、中国经济网、中国老龄、阿沐养老)

编辑:吴 洁

声明: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会是由从事老龄产业的生产、开发、流通、服务以及与老龄产业相关的科研、教学、培训、保险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有关行业的专家自愿组成的全省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邮 箱 :jsllcyxh@163.com

电 话 :025—84470996

(欢迎您的来稿!)

微信号:jsllcyxh

(长按图片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欢迎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