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医疗战略大调整 心血管介入领域掀起巨浪

[ 强生高层“大换血”的背后,整个强生公司战略正在经历一场“大焕新”。2023年9月,强生集团宣布将旗下制药业务杨森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与强生医疗科技组成强生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后者于2022年正式更名,旗下拥有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骨科和外科三大事业部。 ]

[ 包括电生理在内的心血管业务是强生此轮战略调整的重心所在。 ]

近期,医疗巨头强生公司突发人事变动,在公司效力超过20年的“老兵”、强生公司中国区主席、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总裁宋为群(Will Song)请求辞职。这一消息震动医疗圈。

企业高层的人事剧变往往会成为公司业务发展走向的“分水岭”。宋为群离职的背景恰逢强生公司宣布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之际。公司未来在华的战略实施也充满不确定性。

高层大换血

针对宋为群的去向,目前没有定论。第一财经记者无法联系到宋为群本人予以回应。

截至发稿时,强生医疗科技总部尚未就相关的人事安排计划回复第一财经记者。

“随着宋为群的离任,强生未来的在华战略实施也多少会受影响。”一位强生中国前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谁来接任宋为群的职位仍是个巨大的谜,更不知道下一个继任者有没有能力在强生这么大的机构中推动中国项目,因此强生未来的在华战略实施充满不确定性。

早在宋为群请求辞职前,强生公司全球和中国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人事变动。一位曾在强生中国任职的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年强生的人事变化很大,医疗科技的全球老大、亚太老大、研发全都换了一遍。”

去年10月,强生医疗科技宣布原全球主席兼执行副总裁(Ashley McEvoy)离职,并任命原强生医疗科技亚太主席蒂姆·施密德(Tim Schmid)接任强生医疗科技全球主席一职。

在强生中国,几大重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在去年一年中也几乎换了个遍。就在宋为群离职前不久,今年3月,强生医疗科技宣布外科事业部中国总经理的新任人选,由原强生医疗科技外科先进吻合器业务全球负责人(Tulio Oliveira)担任。

去年3月,强生中国内部公告称,强生医疗科技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CSS)中国区总经理陈曦,以及骨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敏向公司提出辞呈,决定寻求外部的发展机会。此后,强生医疗科技分别任命陈楚晖和韩伟接替CSS和骨科部门总经理职位。

同年4月,强生医疗科技中国运营与专业教育副总裁王金鹤提出辞呈,寻求外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离职的陈敏和王金鹤都加入了本土医疗器械公司,一位加入了威高集团担任副总裁,另一位加入了惠泰医疗,后者已被迈瑞医疗以66亿元的价格控股。

强生高层“大换血”的背后,整个强生公司战略正在经历一场“大焕新”。2023年9月,强生集团宣布将旗下制药业务杨森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与强生医疗科技组成强生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后者于2022年正式更名,旗下拥有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骨科和外科三大事业部。

包括电生理在内的心血管业务是强生此轮战略调整的重心所在。上个月,强生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强生医疗科技心血管业务营收大涨超过20%,达18亿美元,为公司贡献了最为关键的业绩增长驱动力,远超整个强生医疗科技公司4%的增长。

心血管赛道要“变天”

强生公司首席财务官沃尔克(Joseph Wolk)在财报电话会上告诉投资者:“如果你看看我们最近加强的领域,那就是心血管疾病,这也是疾病的头号杀手,甚至超过癌症。我们认为机会就在那里。”

目前,心血管业务占强生医疗科技整体业务的比重仍不到四分之一。今年第一季度,强生医疗科技的销售额达78.2亿美元。但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强生有望重塑心血管领域的领导地位。

近两年来,强生公司斥资上百亿美元的两起重大收购案都指向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上个月,强生斥资131亿美元收购心脏设备公司Shockwave。两年前,强生还斥资166亿美元收购介入人工心脏设备公司Abiomed。

这两起重量级收购将补足强生公司在电生理之外的心血管介入器械领域。沃尔克指出,通过收购Abiomed和Shockwave,强生正在投资那些已经成为利润驱动因素的业务。

2023年初,强生公司曾表示,公司计划重点关注为心血管产品组合增加价值的交易。未来也不排除会看到该公司在心血管医疗器械设备上更多地投入。2023年12月,强生公司在投资者会议上再次重申,将“继续将业务向介入心血管等高增长领域拓展”。

一位曾在强生等多家跨国医疗器械公司担任高管的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强生在中国的电生理业务占有很大市场份额。“中国的电生理市场主要被强生和雅培两家主导。”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强生公司又瞄准了更加广阔的赛道。”

目前强生公司以约3600亿美元的市值位居医疗器械公司市值榜首,但从医疗科技业务的营收来看,市值约1000亿美元的美敦力公司超过强生医疗科技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2023年,美敦力营收为312亿美元,而强生医疗科技营收304亿美元,位居第二。

但沃尔克对强生医疗科技近几年来的增长表示满意。他表示,医疗器械业务在2017年的增长仅为1.5%,增速非常慢,但到去年已经有了大幅的增长。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强生医疗科技营收实现了10.8%的增长。

强生公司近年来的多起大手笔收购也引发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巨头入局可能会加大行业垄断,令规模较小的创业企业难以生存,不利于行业的创新。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有创新能力的小公司被大企业收购后,也会变得“难以放开手脚”,无法灵活地实现创新的想法。

“强生进入心血管赛道的雄心已经显而易见,尤其是在介入领域。”某全球知名心脏介入器械研发团队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强生绝对是一个有趣的案例,它可能再次成为未来心血管领域最强大的参与者之一,这也引发业内的思考,可能会加速未来市场的整合。”

错过的“黄金十年”

在医疗器械发展史上,外科起家的强生公司曾占据重要地位。直到2010年左右,强生公司发生重要的战略转向,将发展重点更多地集中在制药业务。

2015年,强生公司出售旗下血管医疗器械制造部门Cordis,并宣告退出心血管支架业务,此次业务转型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标志性事件,强生公司也因此错失了此后血管医疗器械发展的“黄金十年”。

一位心血管领域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强生退出心脏支架业务,卖掉Cordis,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投资决策失误。”

沃尔克在最新的财报会议上也提到:“医疗科技曾经是强生公司更强大的投资组合,多年来一直引领强生公司的业绩。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左右,当时宣布将重点更多地集中在制药业务上。”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里,医疗器械一直是强生公司停滞不前的领域,由于业务增长缓慢,强生医疗器械的收入逐季落后于制药收入。

直到目前,强生的业绩仍然主要由药品推动,第一季度强生报告的214亿美元销售额中,药品销售额达到136亿美元,占比超过60%。其中包括重磅自免领域药物Stelara,不过该药物专利即将于明年到期,届时将面临来自仿制药的激烈竞争。

每年强生公司都在药物收购方面花费数十亿美元。去年,强生斥资约30亿美元完成了约50笔规模较小的交易。今年年初,强生花费20亿美元并购ADC药物制造商Ambrx公司。

沃尔克表示,强生公司正在制药和医疗器械业务发展中寻求平衡。“如果说多年前,医疗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还有点不可预测或是不可靠,那么现在你再来看我们的机会在哪里,我想你不得不说是在医疗技术领域。”他表示。

现在通过在器械端的超百亿美元规模的大手笔收购,强生医疗科技希望重新回归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地位。但市场竞争格局较十多年前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是跨国竞争对手变得更强大了,而且本土竞争对手也迅速成长起来。

过去十年中,同处心血管器械赛道的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和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股价都上涨了约7倍。波士顿科学公司近年来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在最近财报发布后,波士顿科学公司股价创下新高,目前市值已逼近美敦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