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港股已经涨到六亲不认

文 | 付一夫

港股彻底涨疯了。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期间,虽然没有南向资金的买盘推动,但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依旧大涨两天,节后首个交易日亦是迎来“开门红”。如果从4月22日算起,恒生指数已录得10连涨,创下了2018年以来最长的连续上涨记录,即便是放眼整个港股发展史也颇为罕见。而就整个4月份来看,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的单月涨幅分别为+7.39%和+6.42%,在全球主股指当中高居第二和第三位,仅次于阿根廷MERV指数的+9.07%,绝对是遥遥领先。

曾几何时,港股被认为是“被投资者抛弃”的市场。恒生指数自2018年年初达到33484点以来,几乎一直呈现出单边下跌的态势,2022年11月初跌至14597点,比腰斩更甚。个股更是惨不忍睹,港股科技股市值甚至一度较高位蒸发超过10万亿港元。整个市场的日成交额最低仅有800多亿,流动性堪忧。然而,近期港股仿佛换了一张面孔,其表现亦是很难让人将它同此前那个低迷疲软的市场联想到一起。

港股之所以能够一扫颓势并强势回暖,背后的驱动力大体有三:

首先,是政策面的利好频发。

今年以来,一系列旨在改善跨境互连互通机制并推动内地与香港两地资本市场共同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并付诸实施。比如在3月中旬,证监会主席会见到访的香港证监会主席和行政总裁,双方同意继续加强两地资本市场务实合作和跨境监理执法合作,共同促进两地市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到了4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旨在进一步拓展和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同时助力香港巩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推动两地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具体措施则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易费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以及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等等。种种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投资者对于港股的预期,提振了市场情绪,继而有力地助推了港股的连续大涨。

其次,是资金面的显著改善。

流动性是影响港股表现的重要因素,此前港股长期低迷不振,成交额一度仅有800多亿港元,其根源便是流动性的枯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港股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占比相对较高,因此市场涨跌很容易受外资左右。此前由于美联储加息与日股的走牛,外资持续净流出,并将日股作为亚太市场的重要配置阵地,其间港股市场流动性便步入持续低迷状态,主要指数也接连回调。

不过从近期来看,受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日本央行加息预期减弱以及日本经济一系列问题等因素的影响,日元汇率持续大幅度贬值,再加上日股本身已处在历史高位,其吸引力开始逐步下降,致使日经225指数自3月下旬以来一直处在震荡下行的区间。这一时期,外资在亚太市场的配置重心开始向港股倾斜,从与日股走势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二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背离,侧面佐证了外资的转向。

不仅如此,南向资金的加速流入也大大改善了港股市场的流动性问题。数据显示,今年3月与4月,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均超过700亿元,比今年1月和2月翻倍不止,其中金融、能源、电讯等高股息板块以及互联网行业获得南向资金的大幅加仓。这主要是内资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参与港股市场的热情不断上升所致。

最后,是宏观经济预期的向好。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会议定调来看,整体偏积极,首先是对今年一季度经济表现总体肯定,“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其次,政策指出“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暗示着积极的宏观政策后续仍将延续,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自然是持续性的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房地产市场,会议特别提出要“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这一提法属于较新的表述,意味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思路的转变。具体而言,会议提到要“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易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同时,会议提出了“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以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这一政策框架不仅强调了市场供需平衡的重要性,也体现了高层对于住房质量与结构优化的关注。

基于上述内容,后续政策的落实有望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减少房企的流动性压力,再加上国内许多重要城市的购房政策都在不断优化,因而市场对于房地产基本面的预期也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为港股房地产板块的大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可能有人会问:经过这么多天的连续上涨之后,港股接下来还有多少空间呢?

就基本面而言,经历了前期漫长的下跌之后,种种利空因素基本已经被充分计价。现如今,随着不确定性的逐渐消除,以及一系列利好因素的持续积累,港股的配置价值开始凸显。哪怕是经历了10连涨,港股估值依然极为便宜。

Wind数据显示,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分位数分别处在近10年的33.05%与19.29%位置,这不仅低于上证指数的53%,更是远远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72%和日经225指数的78%,足以证明港股是妥妥的价值洼地。特别是以腾讯、美团等为代表的港股科技型公司,它们普遍拥有更低的估值、更轻的资产与更快的盈利增速,这些特点对于海内外投资者来说,都极具吸引力。另外,恒生AH股溢价指数仍在过去10年均值以上一倍标准差,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港股预期回报显然要更高。

与此同时,海内外投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国内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基调稳字当头,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企业盈利预期日益改善,叠加国际机构上修我国经济前景,市场情绪向好;海外方面,美国4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幅显著不及预期,使得美联储5月会议宣布放缓缩表,鲍威尔讲话称不太可能再加息,市场感受偏鸽派,而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的风险也随之下降。这些对于港股而言,都是持续性的利好。

一言以蔽之,从中长期来看,港股依然大有空间。虽然考虑到近期涨势过猛,市场上已积累了不少获利盘,接下来港股可能随时会迎来阶段性休整,但我们更应该将其视为倒车接人的机会,而非见顶的信号。具体配置方面,建议围绕以互联网、半导体、医药、汽车等为代表的成长型板块,以及包括通信运营商、能源等高分红板块来加以布局,或许能有不错的收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