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大模型火热,昆仑万维转“凉”?

大模型“价格战”已经开打。未来,在这条还需要重金开路的大模型道路上,昆仑万维还有多少神奇的表现?还是说,正在寻找下一个“热点”?

文/每日资本论

凭借大模型概念股价翻4倍的牛股,突然嗅到了“凉意”。

5月24日,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昆仑万维)股价小幅高开后,震荡下行。盘中一度探至自2月19日形成的平台下沿区域。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为34.6元。

技术上看,昆仑万维股价从去年1月20日14元左右一路上扬,到当年5月5日,股价最高摸至70.66元/股。但不久后,股价便一落千丈,至今年2月股价已经跌至26元附近。虽然目前昆仑万维股价还在自2023年9月以来形成的平台区域震荡,但能够给昆仑万维股价支撑的“底气”显然没那么足。

财报显示,昆仑万维2024年一季度营收为12.08亿元,同比下降0.79%;净利润亏损1.87亿元,同比大跌188.38%;扣非后净亏损为1.94亿元,同比大跌216.81%。

“每日资本论”梳理财报发现,这是昆仑万维自2015年上市以来首次一季度亏损。更为重要的是,在轰轰烈烈大模型潮的背景下,昆仑万维出现了亏损,这也多多少少降低了投资者对其大模型的期望值。

请注意,昆仑万维还一颗“隐雷”。其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昆仑万维的商誉高达53.32亿元,比当期营收足足多出了41亿元。未来一旦发生商誉减值,对昆仑万维的业绩将会构成重大影响。

部分投资者在股吧里发泄着不满,留言道:“英伟达节节创新高,昆仑节节创新低,悲哀呀!”还有的投资者回忆之前“龙头股”的分管,“希望能带带板块”。甚至有声音询问“天工3.0大模型”是否没那么好?

4月17日,公司最新的千亿参数级大模型“天工3.0”开启公测。新模型采用4千亿参数MoE混合专家模型架构,是全球性能最强、参数最大的MoE模型之一。一年前的4月,昆仑万维发布了“天工1.0”大模型。今年2月,发布“天工2.0”MoE大语言模型及新版“天工AI智能助手”App。

不过,今年以来,百度、科大讯飞、阿里巴巴等都相继发布了最新一代的大模型,都对自己的产品推崇有加,都有卓越的数据表现。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大模型与美国大模型的差距,从一年多前落后 7-10 年的时间,已经缩小到 6 个月,但差距依然存在。

更为不妙的是,一不留神,中国大模型价格战之风汹涌而至。在“免费”“厘时代”的大背景下,已经亏损的昆仑万维又能在大模型上有什么新动作,或者说能在价格战中坚持多久呢?

昆仑万维和创始人周亚辉在游戏界以及投资界都一样出名。昆仑万维成立于2008年,以页游研发与全球发行业务起家。2012年开始,其进入手游领域。而周亚辉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投资——他先后投资了趣店(NYSE:QD)、映客(03700.HK)、如涵控股(已退市)、非洲浏览器产品Opera和社交软件Grindr等。

简单说,在周亚辉的领导下,昆仑万维从游戏、社交、互联网金融、直播、元宇宙,直到时下的新能源与大模型,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次风口。这种把握风口的能力,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周亚辉也因此有了业内“独角兽挖掘机”之称。

不过,昆仑万维“蹭热点”也并非新鲜事情。2021年,元宇宙浪潮兴起,Facebook更名为“Meta”。在Facebook更名不久后,昆仑万维火速发布三季报,将元宇宙概念写入其中并表示加速公司在元宇宙方向的布局。

随后,监管下发关注函要求昆仑万维说明Opera现有业务与元宇宙方向的关联性以及说明公司及相关方是否存在蹭热点、操纵市场、违规买卖公司股票等情形。昆仑万维在回复函表示,“2019年就开始布局元宇宙,元宇宙项目已经产生了一定体量的收入流水。”

那么,昆仑万维是什么时候开始与大模型有缘呢?

从现在公开的资料和昆仑万维的高管公开言论来看,自 2020 年起,昆仑万维从文本大模型做起,陆续做了音乐生成模型和文生图模型等。不过,昆仑万维在后期的一桩有关大模型领域的收购又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并引发外界对其“左右手互倒”的质疑。

众所周知,自打2022年11月30日Open AI公司发布Chat GPT之后,短短两个月,全球活跃用户数超过1亿。2023年初,中国公司纷纷跟进。当年2月,昆仑万维宣布与名不见经传的Singularity AI Technology Limited(下称,奇点智源)合作。同年4月,昆仑万维宣称已与奇点智源就ChatGPT、图像视频生成等AIGC技术领域达成全面技术战略合作,启动ChatGPT的联合开发,并宣布即将推出对标ChatGPT的双千亿级大语言模型。

到了2023年6月14日,昆仑万维称,其控股子公司Star Group拟发行股份收购奇点智源全部股权,奇点智源全部股权整体作价1.6亿美元(约合11.45亿元)。

这本无可厚非,但这桩收购是周亚辉控制的上市公司要收购一家他曾为大股东AI创业公司的控股方。因此,部分媒体质疑周亚辉将其上市公司之外的投资“左手倒右手”,溢价装入上市公司?同时再借助AI的概念,让股价再蹭一波热点?

无论质疑是否正确,不过,2023年上半年昆仑万维大涨了数倍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现在二级市场对大模型的那股狂热劲似乎已经逐渐过去。而且,受到海外AI玩家因成本过高而纷纷撤资的影响,以及国内大模型进入“价格战”的免费时代,部分国内外的大模型公司股价大幅杀跌,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完全依赖资源堆积的大模型发展模式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昆仑万维在2024年第一季度亏损的原因是:由于资本市场的下行压力导致公司投资业务短期面临一定挑战。本报告期,集团投资业务阶段性亏损1.29亿元。

换言之,大模型并非是造成昆仑万维的亏损的主要动因。但另一方面,大模型业务也未能让昆仑万维看上去那么“与众不同”。

再加上,大模型“价格战”已经开打。未来,在这条还需要重金开路的大模型道路上,昆仑万维还有多少神奇的表现?还是说,正在寻找下一个“热点”?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