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证监会彻底亮剑,A股能打破3000点魔咒吗?

◎作者 | 黄狮虎 围观群众

证监会,彻底亮剑了!大动作不断。

发现没有,最近这几天,上市公司受到密集关注,60多只ST股上演跌停潮,微盘股更是跌惨了。

单单是5月份,证监会就发出了212份问询函,几乎相当于2021年全年(240份)的水平。6月3号这一天,就有多达9家公司收到问询函。

这些被问询的公司,几乎都逃不过大跌、跌停甚至连续跌停的下场。

比如恒信东方、超越科技、联建光电、兴源环境等,一度暴跌20%。超级大妖股朗源股份,也在盘中披露年报问询函后,股价急速20CM跌停。

为什么问询函等监管文件的发布密度,会突然空前增加?

为什么大A强忍着微盘股跌宕起伏的阵痛,也要推出针对“炒小炒妖炒差”的垃圾股退市新规?

为什么证监会要联合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时隔13年再度发布办案指导文件,强调从严、从快、从重查处相关违法犯罪案件?

事实上,种种动向背后,都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证券市场进入“重典治乱”的时代。

在史无前例的大动作背后,其实是证监会剑指A股“3000点魔咒”,打破十年桎梏的决心。

这一次,没有退路可言。

今年以来,证监会铁腕治理证券市场,出手到底有多猛?

这得从年初的“换帅”说起。

2月7日,吴清正式接棒易会满,成为第十任证监会主席。彼时的A股跌至“冰点”时刻,上证指数停在2829.70点。

虽然自称“菜鸟”,但吴清实际上有着丰富的证券监管经验。他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担证监会机构监管部主任、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办公室主任、基金监管部主任等职。

甚至有媒体评价,吴清是首位有着深厚证监系统背景的证监会主席,打破了以往银行系高管执掌证监会的传统。

在证监会工作期间,吴清曾于2008年主持处置南方证券、“德隆系”券商等31家违规证券公司,化解证券市场危机,随后,又严厉打击基金“老鼠仓”,作风强毅。

证券市场的监管风暴,就从吴清履新之后,开始风起云涌,越刮越强:

第一把“火”烧向券商。3个月内,近半上市券商收到99张罚单,包括“三中一华”在内的多家头部券商。转融券规模暂停新增,严禁融券变相T+0。

第二把“火”烧向量化。对量化交易巨头——宁波灵均,实施暂停交易措施并启动公开谴责。强调要基于国情世情,突出公平性。

第三把“火”烧向上市公司。着眼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调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是姓“公”的。

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亮相。

这是继2004年、2014年之后,又隔十年,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相当重磅。

以这份提纲挈领的文件为核心,证监会推出一系列配套制度,形成了“1+N”最严监管“组合拳”,像一枚枚核弹投向资本市场:

《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

《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

《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

《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

《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

猛药才能去沉疴。

这一项项的政策,都极具针对性,指向财务造假、违规减持等不规范行为。

比如,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明确规定离婚分割股票后“各方共同遵守原有减持限制”等。

如果还有人看不清形势,心存幻想,那就莫怪铁拳无情了。

事实上,在证监会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大动作背后,还有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充分说明这一次证监会是“动真格”的,甚至把所有能想到的“后门”都提前堵死了。

5月,证监会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从严打击相关违法犯罪。

要知道,上一次四部委联合发布这一领域的指导意见,还是在2011年,当时全文仅1200字左右。而这次发布的文件有多少字呢?

足足5千字之多!

整份文件通读下来,主基调就三个字:

严!严!严!

我给各位解读一下,这里头的条款规定,有多么周密细致,恐怕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者,读完冷汗都要冒出来。

1、对证券期货犯罪,要从严惩处,充分发挥刑罚的惩治和预防功能。

对阻碍办案、拒不退赃、金额巨大、多次犯罪、造成退市、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等情形的犯罪嫌疑人,一定会起诉,而且一定要判刑,并且不允许缓刑。(原文的法律术语表述是:一般不适用相对不起诉、免予刑事处罚和缓刑)

2、对财务造假、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证券欺诈等案件,要从严、从快、从重查处

其中,这几类涉案人员进一步强调要从严惩处:

证券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金融从业人员

这几类涉案人员也要追究刑事责任,实施全链条打击:

为财务造假行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金融票证等的中介组织、金融机构

为内幕交易、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犯罪实施配资、操盘、荐股等配合行为的职业团伙

与上市公司内外勾结掏空公司资产的外部人员

3、对于自首、立功、从犯等情节的依法认定,不得降低认定标准。做到罚当其罪、罪责刑相适应。

4、自由刑与财产刑、追缴违法所得并用,加大财产刑适用和执行力度。也就是说,罚款将会变得更重,而且检察院、法院还会提出从业禁止。

可见,当证券市场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后,相关的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也同步提升,正是为了保障政策落地效果。

这也是给整个资本市场,划出了不可动摇的红线。

接下来,在证券市场兴风作浪,最后“罚酒三杯”、逃脱罪责,或“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统统都行不通了。

证监会铁腕治理,对资本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退市潮”。

2024年至今,已有9家公司完成退市,16家公司锁定退市命运,退市公司数量相较往年有所提升。

从这个角度来说,证监会频繁发出的问询函,既有警醒作用,也未尝不是“治病救人”。

要知道,如果将监管手段按照强度由低到高排序,比较公认的顺序是:关注函-问询函-警示函-监管函-立案调查。问询函的监管烈度并不算高。

打个比方的话,证监会最近的做法,就像是开足了马力,准备把潮水抽干,看看到底是谁在裸泳:

主板公司营收的最低标准由1亿元提升到3亿元;利润总额、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只要有一个为负,都将踩到财务类退市指标的红线......

一夜之间,不少“ST股”就突然冒了出来。

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月22日,新规后已有96家上市公司被实施ST。如将时间线拉长,这一数据将更加庞大,4月1日至今,已有170家上市公司被实施ST。这,已经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比如ST中润,4月29日突然发文称次日停牌,称号由“中润资源”变更为“*ST 中润”,股价涨跌幅改为5%。然后从5月6日开盘后就连续一字跌停,随后22个板依然没见开板,期间跌幅近70%,还不知道何处是尽头。

正如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何时会落下,这正是监管想要达到的效果。

在这种形势之下,最危险的就是微盘股了。

所谓微盘股,指的是市值流通往往在20亿以下,业绩拉胯,占着资源却不分红的“垃圾股”。就算巴菲特来了,也找不出它有什么投资价值。

然而,以往在大A“投机体质”盛行的氛围下,庄家、风水派、打板敢死队等,往往都更青睐这样的股票,因为容易操盘,大起大落很刺激。

有研究者就指出,A股散户投资者很多都有投机行为和赌博心态,贡献了约80%的股市交易量。其中的绝大多数交易对象,都是微盘股。

直到今天,微盘股的交易还撑起了全部A股近40%的成交额,即使是市值小于50亿的公司,成交额也占了全A的1/4。这在全球资本市场,都是极为罕见的。

如今,监管的铁网正在收紧,铁拳不断落下,这类公司面临被监管严查的巨大风险,形成了一次“垃圾股”出清的浪潮。

对资本市场来说,这无疑是走上正轨的历史进程,也是大A走向完善的进化之路。能不能打破“3000点魔咒”,这甚至是带有决定性作用的一次变革。

如果不能看清这一点,还对这类“微盘股”抱有幻想,不改变投资模式,很多股民都将亏得血本无归。

时代潮水浩浩荡荡。

6月以来,在微盘指数暴跌的同时,三大指数震荡收红,深成指/创业板指涨超1%,对比东南亚股市走弱,印股大跌7%,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资金正在加速由小盘股、微盘股,向中大盘转移。

最受资金青睐的,是汽车、电力、基建等板块。它们大多是业绩更稳定的国有企业,或是民企龙头。这样的A股新趋势,无疑是长期投资者更愿意看到的:

抛弃问题资产,加快价值回归。

一些海外机构也表达了乐观态度。比如,摩根大通就全面看好中国股票,包括国内市场提高市占率的公司、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全球竞争力突出的出口企业以及与人工智能相关主题的公司。

在监管铁拳之下,大A能不能马上“牛”起来?答案没人知道。

但我想说:证监会,是真的牛。

希望这样的重典治乱,能够“开弓不回头”,根治证券市场的顽疾,让A股早日打破“3000点魔咒”。

让广大股民,放心投资,开心赚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