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的应收账款、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资产负债率,令这位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元老”不得不向外寻求帮助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习羽
继2022年之后,海王生物中期营收与净利润再次出现双双下滑。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王生物营收约实现166.31亿元,同比下降16.65%;归母净利润约为4541万元,同比下滑48.21%。
尽管拥有32年发展历史,但对于如今的海王生物而言,其似乎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自身亏损的问题。高企的应收账款、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资产负债率,均令这位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元老”不得不向外寻求帮助。
净利润降幅持续扩大
说起海王生物,就不得不提到海王集团。该集团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集医药产品研发、医药工业制造、医药商业流通、医药零售连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海王集团旗下医药产品研发、医药工业制造、医药商业流通为海王生物公司业务。
海王生物成立于1992年,六年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深耕医药行业三十二年,已构建起集医药研发、医药制造、医药商业流通于一体的“研产销”完整产业链。
从细分业务来看,海王生物目前以医药流通与医疗器械收入为主。2024年上半年,公司医药流通收入占比64.16%;医疗器械收入占比32.61%。目前,公司为近15万家客户提供药品与器械配送服务,业务拓展区域达到20多个省区70多个地市。可以说,多年的医药商业网络布局是公司医药配送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医疗器械业务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然而,2024年上半年,海王生物的医药流通收入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同比降幅达23.75%,位于各项业务之首。对此,海王生物方面解释称,主要由于医疗机构回款拉长,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进而增加了资金成本。
一位业内人士向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表示,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回款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个世纪末,医药购销由计划调拨转变为市场竞争后,公立医疗机构转变成为药品购买的主要客户群体,这也使其在药品销售过程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为了赢得客户的认可,回款的条件也成为药品销售市场主要的竞争方式之一。两票制推行后,医院直接对接医药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公立医院仍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在采购程序上总是先供货再付款,这也使得回款慢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在此背景之下,海王生物需要面对很多难题。比如,据公司2023年8月25日的公告显示,其连续十二个月累计诉讼、仲裁案件共109起,仲裁金额合计约5.35亿元。其中,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作为原告诉讼案件涉诉金额合计约4.86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37%,主要为海外生物作为原告要求对方支付拖欠公司的应收款项。
又如,2024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为167.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52.81%。分析认为,当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高时,意味着企业有大量的资金被客户占用,未能及时收回。这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一旦客户出现违约等情况,可能导致部分或全部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进而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资产负债率连续六年高于80%
于医药行业而言,随着企业业务线的不断扩大,其需要配备相关的经营资质。而医药企业扩大业务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并购。
2024年中报显示,海王生物拥有9家药品毒麻经营资质子公司、15个第三方物流资质证照,其中7家子公司拥有药品资质,8家子公司拥有器械资质,6家子公司同时拥有药品与器械三方物流资质。
近年来,该公司加快了收购兼并和资源整合的力度,通过外延式并购发展,子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较大的商誉。公司也因此频频收到深交所的问询函。截至2024年6月30日,该公司商誉约为8.57亿元,所占净资产比例达20.15%。
另一方面,频繁收购不仅使得公司现金流持续承压,也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多年居高不下。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2023年,海王生物已连续六年资产负债率超过80%。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已上升至86.62%。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海王生物这类面临一定财务压力的上市公司而言,内部可能很难走出一条改革新路,要想走出目前困局,大概率要借助外力。
海王生物资产负债率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实控人拟变更
其实,海王生物对资产重组早有想法。公司自2022年就开始筹划,不久前,这一计划终于落地。
2024年7月29日,海王生物发布公告称,广东国资丝纺集团与海王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约定海王集团将其持有的公司3.16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给丝纺集团,占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股份总数的11.48%,约占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完成后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2%。
此次股份转让的转让价格为2.43元/股,转让总价款为7.67亿元。与此同时,海王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放弃其持有的9.01亿股股份的表决权(约占协议签署日公司股份总数的32.74%)。
根据协议规定,海王生物需完成1.19亿股限制性股票的回购注销工作。完成回购注销之后,海王生物股份总数为26.31亿股。在上述行为全部完成后,海王生物控股股东变更为丝纺集团。
在此次转让协议中,海王集团与丝纺集团还签订了“对赌协议”。公告显示,海王生物需要在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分别实现净利润不低于3亿元、4亿元及5亿元,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且同期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不低于2亿元、2.5亿元、3亿元,三年累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7.5亿元。若未能完成,海王集团、海王生物实控人张思民则需对丝纺集团以股份、现金的方式进行补偿。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以来,上市公司重组节奏升温显著。据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8月31日,今年以来已有83家上市企业(A股)实控人出现变更。其中,实控人由个人或无实控人变更为地方国资的企业数量占比约两成。
从被收购对象来看,标的公司大多是中小市值公司,主要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的领域,当前面临一定的经营困难或财务压力。通过收购这些公司,国资可以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当地经济稳定增长。同时,通过资本市场运作,也可以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增强融资能力,为后续发展提供支持。
不过这一动作也具有不确定性。如在完成收购当年,部分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会有下降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前述情形,重组双方就会签订对赌协议进行约束,以保证各方利益。
完成注销回购事宜后,相关主体持有海王生物的股份数量等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