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国有企业要迎来重大调整了

涉及到“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这还是国有企业的首次。

9月27日,国资委宣布,国有企业到2025年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

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之际,这一“调整”也预示着未来几年新的降本增效的开启。

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表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要在更广、更深上下功夫。

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

王宏志还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其中包括进一步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在收入分配上,推动各项科技创新激励措施落实落地;同时加强兜底保障,推动薪酬分配进一步向基层苦脏险累一线岗位倾斜。

这可以说是21世纪以来,关于国企的最重大变革。

什么是末等调整?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和今天互联网企业的末尾淘汰机制非常相似,就是按照绩效和KPI来划分,对那些处于末位的国企员工,进行淘汰。

至于不胜任退出,也是类似的机制。

而考虑到这一次的时间线就是2025年,这也说明这一次高层对国企的人员机制调整,是有着非常明确的时间线的。

为什么这一轮关于国企的人事变动会给出如此仓促的时间线?

答案还是宏观上经济承压太多。

尽管有些国企的表现和盈利都非常好,但由于国企范围广大,很多国企都是僵尸企业,每年面临巨额亏损不说,还要承担巨大的人力开支。

这一次人员变动,将能够很好解决国企人事浮肿的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妥妥的深水区。

从90年代的国企下岗潮开始,关于国企的变革从历史上来看一直经过了许多轮的调整,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解决国企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而这一次,上面显然是下了血本的。

沿着这个路径思考,未来国企和体制内的降本增效,或许还会继续上一个台阶。

国企都已经开始实施了,那么机制内还会晚吗?

过去,国企和体制内的员工都是非常稳定的,几乎是铁饭碗;但现在,随着这些铁饭碗开始出现松动,这也意味着宏观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举个最实际的例子,现在就业上考公和民营企业几乎就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妥妥的铁饭碗,另一个则是“灵活就业的样板”。

这也倒逼越来越多人选择考公,当考公的人增多,自然民营企业就会更难。

如今磨刀霍霍向“国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就业市场的平衡。

只有市场经济,只有民营经济,才能够解决今天的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

除了就业之外,财政上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增长放缓之际,对国企提出员工不胜任退出机制,还可以精简人力优化,减少对财政的支出压力。

不要小看这部分减轻的财政压力。

对国企来说,减去一个管理层的工资,基本上就可以帮助十个低收入人口。这个时候优化国企上的人力浮肿,就是为了帮助低收入群体更好摆脱当下困境。

经济增长陷入压力,我们要明白,这部分压力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的地方,其实就是就业;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劳工权益也会随之恶化。

因此,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尤其是针对国企员工的退出机制,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就业,保护民营企业的就业。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在9月末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提振经济举措,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不寻常的。

唯一靠谱的解释,可能就是我们的三季度经济增长,没有达到全年5%的的目标。

不仅没有达到,甚至还离最终目标相去甚远。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5.3%,二季度增长率是4.7%,这样算下来,上半年是刚好完成了全年的增长目标,而第三季度如果增长不及预期,甚至大大低于预期,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大规模刺激经济。

于是乎,一揽子的经济刺激政策在9月末推出,也在情理之中了。

除了这一次国企的人力变化,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保障民生的更多措施出台。当资源开始不断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时候,就意味着另一端的群体,利益会受到些许损失。

社会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资源倾斜一定是以天平变化决定的。

8月份,我国不包含在校生的青年失业率已经上升至18.8%,这也预示着,我国的青年就业问题再度变得岌岌可危。

经济不好,直接反映的就是就业不好。就业不好,人们失去收入和工作,那么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多资源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就是我们眼下应该去做的一件事。

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在我国宏观经济中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次针对国企的人力机构做出优化,对国企来说,是非常重大的一次调整。

而这一次调整,它的象征意义可能还要更大。这也预示着,我们接下来是真正要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发展,帮助市场经济重新回到可持续增长的轨道上来。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