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前,银行业将全面开放,留给农行的时间只有半年。而农行如果不尽快剥离不良资产,及早进行股份制改造,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其处境将愈加危险。 |
“分拆”之惑 |
这份引起各方强烈反应的“分拆方案”具体内容是:取消现设于北京的农行总行,以省为单位设立总行,将农行地方化。据称最大好处是:农行的巨大历史包袱将由省市区与中央共同承担,以调动地方支持农行改革的动力。
质疑四起 1.央行、银监会出面否认:
有关部门正在考虑一些改制方向 农行总行:对如此庞大的系统进行分拆很难操作,潜在风险不可低估,这类消息纯属误导公众。 2.分析人士:
如按此方案分拆,一下子产生出30多家的省域银行,再由中央汇金公司逐一完成注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3.何志成:农行按省分拆,让地方政府参与农行股改,就有可能演变成一场争夺金融资源的“战争”。 4.专家:
进行分拆,将给农村金融服务带来严重问题 5.他山之石:
日本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地方政府深深介入,结果是不良贷款越来越多,40%处于亏损状态。 |
路径之争 |
区域分拆 VS 整体上市
·
与以前国有大型企业股改上市的做法类似,即先将优质资产打包上市,然后上市公司再不断收购留存在集团公司的剩余资产。 弊端:
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而且尤其不适合银行的改制。 |
·
整体改制,择机上市,先剥离支农专项贷款;其次处置不良资产;然后由财政部和汇金共同注资;随后成立股份公司;寻找外部战略投资者;最后整体上市。 弊端:
农行整体改制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寻找战略投资者也并非易事 |
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虽然农信社也能发挥一些作用,但是恐怕难以独自担起大梁。如果现在启动农行的股改,它可能会更多地进军利润水平较高的城市市场,新农村建设可能陷入缺血的境地。”
|
定位之选 |
“进城”还是“下乡”,是农行股改过程中必须做出的选
正方:
在银监会看来,农行主要面向三农,三农问题目前在中国不可能完全靠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这是农行改革的最大特殊性。 |
反方:“农行作为一家商业银行,毋庸讳言其首要经营目标就是赢利。三农金融需求的满足不一定只由商业银行来做,而应考虑其他的创新金融机构, | 冷眼:对处于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制漩涡之中的农行而言,唯有理清自身业务发展战略、差别化的市场定位、农行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等战略问题,方可获得可持续发展之思路。
| | |
|
|
净利润 |
10.44 |
总资产 |
47710.19 |
资产净回报率 |
NA |
股本净回报率 |
NA |
成本收入比 |
NA |
不良贷款比例 |
26.17% |
不良贷款余额 |
7400 |
资本充足率 |
NA |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
NA |
存款 |
40368.54 |
贷款 |
28292.91 |
新增贷款 |
2392.19 |
中间业务收入 |
96.13 |
| |
刘明康
:农行的改革必须和整个农村金融改革放在一揽子来考虑,这就给农行的改革带来了一点复杂性和具体性。所以,农行改革方案的产生还需要一些时间。 | |
国内认为不值一提、坏账累累——只是“剩菜”的农行,在境外投资者看来,有稀缺的牌照资源和成熟网络,这都是可口佳肴。
外资并购需要“入场券” 首先,要有鼓励外资并购的宽松政策
其次,在股权比例上,外资银行也可望扫除障碍 最后,监管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将给外资并购送上VIP入场券。……[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