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个股风云_证券频道 > 个股点评_个股风云_股票频道 > 地域板块
甘肃:巩固区域产业优势 提升农产品竞争实力
时间:2006年01月09日17:05 我来说两句(0)  

Stock Code:000729
     (行情-论坛)
 
财经博客 张军“国有制”的喜宴 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来源:上海万得资讯

    为了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甘肃省在农业方面始终坚持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甘肃省已形成马铃薯、中药材、草产业、啤酒原料、制种、棉花、百合、油橄榄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尤以马铃薯、中药材、苜蓿、啤酒原料和玉米制种发展最为突出。

    一、甘肃省马铃薯竞争力分析

    (一)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马铃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7年,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马铃薯播种面积由1978年的418.59万亩减少到1987年的406.56万亩,下降2.87%,总产量由47.05万吨减少到41.32万吨,下降12.18%;第二阶段1988--2004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播种面积由1988年的435.40万亩提高到2004年的823.7万亩,增长89.2%,总产量由56.87万吨提高到170.8万吨,增长2倍。

    从横向对比来看,2003年在全国21个种植马铃薯的省市区中,甘肃省种植面积居第三位(低于内蒙古和贵州省),产量居第二位(低于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30.6千公顷,贵州省为519.4千公顷,甘肃省为496.6千公顷。总产量排在第一位的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达到173.1万吨,甘肃省为150.1万吨,第三是贵州,为135.5万吨。1990年以来,甘肃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国的比重由1990年的10.31%微调至2003年的10.98%,而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90年的9.42%上升至2003年的11.02%,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从区域布局来看,甘肃省马铃薯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定西地区。2004年种植面积达到354.24万亩,总产量为60.35万吨。其次分别是白银、天水、陇南、庆阳和临夏州等市(州)。定西地区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甘肃省的43%和35.3%。定西地区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基地之一。

    (二)生产加工

    截止目前,甘肃省的马铃薯淀粉年加工能力已达到30万吨,其中全粉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甘肃省脱毒微型种薯的生产能力达到3500万粒,以绝对优势居全国首位。甘肃省在马铃薯育种方面优势更为明显。自主培育的马铃薯品种--陇薯三号不仅产量高,而且淀粉含量达到24%,是国内培育的淀粉含量最高的马铃薯品种之一。此外,甘肃省每年还外销鲜薯300多万吨。从区域分布来看,马铃薯加工主要分布在定西地区,仅该地区马铃薯加工企业就达到496家,加工能力在千吨以上的21家;马铃薯产业产值14.3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得近400元的收入。

    (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

    1、地理优势得天独厚。马铃薯喜冷凉干燥,对土壤适应性强。而甘肃省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从主产地定西地区来看,干旱少雨,降雨多集中于夏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虽然极不利于各种禾本科杆状作物的生长,但却为喜凉喜光、耐寒耐旱、优质高效的马铃薯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

    2、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加入WTO,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备竞争优势。马铃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成本低于国际市场,因而具有比较优势。而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来说,自然条件比较适宜马铃薯的生产,活劳动费用支出少,因而成本较低,更具有竞争优势。

    3、具有突出的商业优势。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甘肃马铃薯与众不同的品质优势。个匀形整、皮薄浑圆、粮菜兼用、口感醇厚,是各种工业淀粉和食品生产的上乘原料,具有其他几大作物所不具有的优势,素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美誉。据专家推算,将马铃薯加工成普通淀粉,可增值30%,加工成各种粉条、粉皮可增值80%,将马铃薯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最高可达30倍。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

    第一,缺乏加工专用型品种。马铃薯品种相对单一,长期以来育种的指导思想主要以追求高产稳产为目标,所育成品种主要是以鲜食为主,缺乏优良的加工品种,特别是适合生产马铃薯全粉及炸薯片、炸薯条的品种。马铃薯普遍存在干物质含量低、薯形不规则、芽眼较深、表皮不够光滑等缺陷,难以适应加工企业需要。

    第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不够。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00年,马铃薯的每亩平均产量为:荷兰2.99吨、美国2.85吨、欧盟15国平均2.34吨、中国1.09吨,甘肃省2004年才达到1.04吨。可见,马铃薯平均单产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时,也孕育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保鲜贮藏技术不过关。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10-15%的马铃薯因不良储运管理及病理和生理等因素造成腐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甘肃省在保鲜贮藏技术方面比较落后,基本上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贮藏。设施简陋、贮藏量小、技术水平低、损耗大,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第四,精深加工程度不够。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缺乏人才、资金和技术创新能力,基本上从事的是一种简单的粗加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第五,龙头企业太弱小。一是数量少,二是规模小,三是技术含量低,四是管理水平差、产品还比较单一。

    2、对策建议

    (1)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在产业政策上高度重视马铃薯,从育种、技术储备、种薯生产、加工原料生产、加工企业、营销全过程进行产业设计与支持。一是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争取国家的扶持,各级政府也应增加投入改善马铃薯种植区的交通条件、水利设施、市场网络等外部环境条件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和吸引社会的企业、公司及资金投入参与马铃薯产业开发。三是设立马铃薯发展专项基金,从资金层面对马铃薯的整体发展给予保证。

    (2)提高科技含量,实行标准化生产

    第一,完善种薯繁殖体系,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种薯质量。加大优质种薯的生产,推广脱毒种薯。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和监测机构,定期对脱毒种薯进行常规检测,建立完整的种薯档案,确保种薯质量,种薯的生产和销售应实行统一合格证制度。

    第二,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大力推广抗旱保苗播种技术和先进的轮作、施肥技术,重点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整薯坑种、等高种植、作物生育期补充灌溉、冬灌等抗旱节水技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第三,适应市场需要,积极发展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三点:

    一是品种专用化,在马铃薯的育种目标上要转向专用型育种,为生产上提供优质专用品种;种植上立足于专用化生产,不断扩大油炸型、淀粉加工型、鲜食和出口型专用品种的面积。

    二是种植区域化,要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合理规划各种专用马铃薯种植区域。

    三是技术标准化马铃薯市场对商品薯的外观和内在品质都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选定品种后应加强栽培技术推广,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质量和商品率。

    第四,促进马铃薯储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各级政府要作好调控和组织协调工作,促使现有的企业和小作坊在组建集团的基础上逐步联合起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龙头,带动整个马铃薯产业链共同发展。

    (4)大力开拓马铃薯市场

    首先,要抓好马铃薯市场体系建设,通过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在交通便捷的地区建设1-2家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努力形成以大型马铃薯批发市场为核心,以中小型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产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售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场体系。其次,创造条件引导龙头企业积极"走出去",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建立省外、国外营销网络,开拓各类马铃薯市场。另外,大力扶持发展农村马铃薯流通合作组织,大力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马铃薯营销公司,逐渐形成以企业、集体、个体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政府搞好服务的流通格局。

    二、甘肃省中药材竞争力分析

    甘肃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有中药材1527种,其中植物药1270种,动物药214种,矿物药43种。近年来,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品种多元化、布局基地化、经营规模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格局。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2004年甘肃省中药材播种面积210.11万亩,产量34.11万吨,产值19.29亿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表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种植品种日益丰富。由当归、黄芪、党参等个别品种发展到当归、党参、黄(红)芪、柴胡、大黄、天麻、黄连、板蓝根、甘草、羌活等多个品种。

    2、面积扩大,产量提高。甘肃省中药材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78年的22万亩、1.28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210.11万亩、34.11万吨,分别增长9.55倍和26.65倍。初步形成了以陇西为中心的黄芪、以文县为中心的党参、以民勤为中心的小茴香、以礼县为中心的大黄、以岷县为中心的当归、以武都为中心的花椒等中药材重要产业基地。

    3、种植规模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从横向对比来看,2003年甘肃省中药材播种面积为139.6千公顷,位于全国第二位(低于河南),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

    4、优势特色产品突出。在甘肃省所产药材中,尤以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为拳头产品,是优质地产地道药材,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

    5、地域分布差距较大。从区域布局来看,甘肃省中药材生产主要分布在定西、陇南和张掖等地区(嘉峪关不产中药材),分别占甘肃省生产总量的43.02%、12.97%和9.31%。定西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资源、市场、技术、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规模种植品种20多个,年产量1.65亿公斤,中药材已是定西地区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药材种植规范化(GAP)建设亟待加强。近年来由于中药材市场的繁荣,农民种植中药材追求产量忽视质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采用硫磺熏蒸药材,使中药有效成份不稳定,增加了有害成份,砷、汞等重金属超标使中药材质量下降。这些因素造成中药材乃至中成药出口困难,入关后面临的挑战更为严重。国家药品监督局根据以上情况,已经开始制定了符合国际通行的药材培植质量管理规范(GAP)在国内推行。甘肃省是中药材大省,在中药材的培育种植规范化方面首当其冲,建立企业化的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2、中药材发展缺乏品牌意识。目前甘肃省所产当归、党参和大黄等优势产品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品牌产品,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效益的提高。

    3、中药材的产品开发和加工技术尚处于较低水平。目前甘肃省生产的中药材当家品种不少,但是中药产品并不多。这与甘肃省一定程度上忽视中药研究,用于中药材科技研发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与此同时,近年来甘肃省的中药生产工艺虽有一定的进步,但离现代化医药工业优质化生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中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尚未根本摆脱作坊式生产的局面,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

    (三)对策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中药研究步伐,延伸产业链。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加大对中药科技的投入,尽快建立中药研究机构,加强对品种种植栽培的研究,对中药新产品的研究,延伸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2、加快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实现中药材生产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建设比较大型的、具有完善技术规程和管理技术体系及稳定规模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形成高产、优质、稳定、高效、可控的生产格局,保证中药材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全国和世界提供符合GAP的当归、党参等地道药材,并成为甘肃省中药材GAP种植的示范基地,为甘肃省中药材今后畅销全国,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3、尽快注册中药品牌,提高市场效益。注册具有专利性质的产地证明商标,以保护发展甘肃省中药产业,造福甘肃人民。

    三、甘肃省苜蓿草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退耕种草,发展生态农业,为实现甘肃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以实施国家重点种草项目为契机,由从事草业的科研、教学、经营等部门联合组建草业集团公司,从而有效地带动了甘肃省草产业的发展。2002年,甘肃省苜蓿保留面积达到60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位。

    (二)竞争力分析

    1、苜蓿发展前景广阔。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优质苜蓿草粉国内销售价格相当于玉米的价格,国外销价比玉米高20%。种草花工少,投入低,稳产、抗旱、省水、抗病虫害,综合效益高,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2、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较高的市场效益。甘肃省有种植紫花苜蓿的传统习惯和管理经验。甘肃省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苜蓿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甘肃省山地种植紫花苜蓿亩收入390-800元,如果推广了优良品种,改变粗放的种草方式,产量和效益还将大幅度提高。据测算,在河西种植苜蓿,每亩纯收益比种植小麦高130.33元,这只是草的效益,如果加上后续产业,效益将成倍增加。

    3、有利于推动饲料工业和畜牧产业的发展。苜蓿草作为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饲料在畜禽营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苜蓿草粉中含粗蛋白、各种氨基酸,还有叶黄素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营养成分齐全均衡,因此,对提高饲料质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粮草轮作,培肥地力,保持水土。采取6-8年的粮草轮作,苜蓿发达的根系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同时,根茎能有效阻碍水土流失,从而对改善生态环境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5、市场需求潜力大,产量高。根据有关资料报道,东亚的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的苜蓿草产品的年需要量为240-255万吨;国内市场需求量为260-530万吨,国内外目前需求量在500-785万吨之间,市场前景广阔。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最大特点就是产量高。一般年产鲜草1500-3000公斤/亩,干草300-600公斤/亩。高技术管理下鲜草量可达3000-5000公斤/亩,干草1000公斤/亩。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品种与种子生产建设,逐步完善区域生产体系

    甘肃省是苜蓿种子生产的理想区域,要密切配合国家草业建设整体方针,积极建设国家苜蓿种子生产基地。甘肃省已成功培育出了系列优质苜蓿新品种,被国家批准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此外,各地应积极结合生产进行苜蓿品种适应性试验研究,探索和形成最佳品种分布区划,用于指导区域化生产建设。

    2、严格控制质量,实现苜蓿产品生产标准化。从品种,整地,播种,施肥,灌溉,防虫,治病,除草,收获到加工,贮藏,运销,在时间,种类,数量各方面作出具体明确的行业标准。从甘肃省实际来看,实现苜蓿生产行业标准化管理,可以消除长期存在的产品规格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扩大规模等问题,提高产业生产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

    四、甘肃省啤酒原料竞争力分析

    甘肃省河西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啤酒原料生产发展基础。该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自然条件适宜于啤酒原料的种植。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啤酒原料产业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成为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一)生产现状

    1、啤酒大麦

    甘肃省啤酒大麦生产基地分布于酒泉、张掖、武威各县市及永昌县、景泰县、省农垦总公司各农场。2004年甘肃省啤酒大麦播种面积101.8万亩,产量38.4万吨。产值4.79亿元。

    2003年甘肃省啤酒大麦播种面积106.06万亩,占全国的17%。产量38.66万吨,占全国的19.5%。

    目前甘肃省啤酒大麦麦芽年生产10万吨左右,销售净收入11250万元。现甘肃省已有10个麦芽厂,设计生产能力19.6万吨,其中农垦6厂设计生产能力11.6万吨,永昌、白银、武威、黄河啤酒集团设计生产能力各2万吨。

    2、啤酒花

    2004年甘肃省啤酒花的种植面积为3.4万亩,产量为6500吨,占到全国54%的市场份额。甘肃啤酒花种植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酒泉和玉门等地,平均亩产200公斤干花。其中,"青岛大花"品种亩产干花300公斤,甘肃自育品种"下河清"的亩产最高已达387.6公斤,最新培育的优质品种亚金1号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其甲酸含量为12.4%,远高于"青岛大花"的6.5%。

    目前,以青岛啤酒(行情,论坛)和燕京啤酒(行情,论坛)为代表的国内24家啤酒企业全部选用甘肃产的啤酒花作为酿酒原料。

    (二)甘肃省发展啤酒原料的优势分析

    1、自然优势。甘肃省河西地区大部分属温带干旱气候区,部分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作物病虫害少,但降雨量不足需进行灌溉,同时土壤类型为灌漠土,已脱盐,非常适宜啤酒原料种植。

    2、经验优势。甘肃省已有多年种植啤酒原料、麦芽加工、啤酒花烘烤经验。近几年又建成颗粒酒花加工,并试行酒花浸膏生产。省上科研机构对啤酒原料亦有多年的研究,因此科技力量较强,基本上可满足啤酒原料产业开发要求。

    3、研发优势。甘肃省农科院先后选育出啤麦新品种甘啤2号、甘啤3号、CA2-1等,累计推广面积1600多万亩。根据全国麦芽品质检测中心对甘啤2号、甘啤3号原麦品质的检测,甘啤2号和甘啤3号基本符合国家优级啤酒大麦标准,而其千粒重都优于澳大利亚优质啤麦。

    4.需求潜力巨大。2003年全国啤酒产量达到2540万吨,需要啤酒大麦原料360万吨左右,可是其中的60%约210万吨是由国外购进的,我国已成为全球啤酒大麦进口第一大国。目前,除西北、西南地区部分啤酒企业以使用国产啤酒大麦为主外,我国的几个啤酒生产大省,山东95%以上,福建70%,安徽、湖北、江苏60%以上,河南、江西约50%,广东、北京、河北80%以上的啤酒企业都使用进口啤酒大麦。进口啤酒大麦的使用已占到绝对优势。啤酒花2003年的需求量为2.1万吨左右,供求缺口较大。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技投入不足。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不健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相对滞后,良种的统供率低,产品总体质量较优质进口大麦有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啤酒工业对大麦质量的要求。

    二是生产成本偏高。这是由于生产规模小而分散、栽培技术不优化等原因造成的,如盲目过量施用氮肥,缺乏啤酒大麦专用复混肥等。

    三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四是产业化经营滞后。麦芽企业在啤酒原料产业链条中起不到龙头企业的作用,缺乏具有较强功能的产销经济合作组织,导致种植者效益不稳定,商品啤酒大麦质量参差不齐。

    (四)对策建议

    1.发挥科研优势,不断开发培育新品种。

    2.强化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

    3.延长产业链,提高啤酒原料的加工能力。

    4.加大酒花浸膏年产量,提高啤酒原料的经济效益。

    五、甘肃省玉米制种竞争力分析

    (一)玉米制种发展现状

    “九五”以来,甘肃省通过“种子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种子生产优势,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种子生产大省,在种子质量、行业管理、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甘肃省玉米种子生产由1996年的7万多亩发展到2004年的90万亩,是1996年玉米种子生产面积的13倍左右。生产种子约43万吨,约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50%以上,从1999年至今,已成为全国玉米杂交种子调出第一大省。其中张掖市玉米制种面积达到50万亩,产量达20万吨,居甘肃省第一。

    2、种子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甘肃省玉米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由1995年的6.6%提高到近年的90%以上,提高了13.6倍。

    (二)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自然优势。甘肃省河西走廊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灌溉有保障,特别是天然的生产条件和隔离条件是各种农作物种子生产和贮藏的理想基地。

    2、技术优势。经过多年的种子生产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制种技术过硬、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队伍和一大批农民制种能手,有利于制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制种技术的全面推广,为推进制种产业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甘肃省玉米制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种子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尤其缺乏能带动甘肃省种子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甘肃省绝大多数种子企业资产在200-500万元之间,资产达到5000万元的只有1家。

    二是育种工作相对滞后,缺乏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品种和自己的品牌。

    三是种子育、繁、推一体化程度低,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四是种子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工作尚不规范,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的混乱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五是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不够健全,大部分种子管理站检验设备及监督、检测手段落后,无法开展正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六是种子加工包装设备落后,大部分种子企业只是加工单机,没有大型的成套加工设备,加工规模小、加工包装质量跟不上制种产业发展的要求。

    (四)对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种子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化种子检验室、加工中心,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积极吸纳国内外省内外以及其它行业资金投入,促进种子产业的发展。

    2、加大种子企业改革力度。要加快国有种子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拓宽种子企业的发展空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科研育种,引导种子科研、生产、经营单位,通过联合开发、委托育种、品种买断、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联合,促进科研、生产、经营向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3.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种子执法部门要以《种子法》为依据,严格执法、严格管理,用法律手段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共找到 8,694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财经特别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上证 沪B 中300 深成 深B

股票查询


频道精彩推荐

·关注2006年铁路春运
·大陆赠送台湾大熊猫
·2006世界杯
·李宇春发单曲张朝阳捧场
·猫扑网将收购DONEWS
·2005年大事回顾
·东风标致206正式下线
·春节晚会
·达喀尔拉力赛
·以色列总理沙龙中风住院






约定
爱如空气
离歌
江湖笑
城里的月光
太委屈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财富八卦

·商品渐丰 走进真实朝鲜
·领导人获赠的外国珍宝
·啥是登峰造极的豪华房车
·叫价2.5亿中国第一别墅
·北京最早出现的美女广告
·领导车队出行的特殊待遇
·教师是怎么买得起别墅的
·最不要命的十种工作(图)
·中国公路奇观令人看傻了
·06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作呕的烧鸡加工全过程
财经专题推荐

·新农村建设 权证 油价
·深圳高峰会 人民币升值
·海外上市 股权分置改革
·重启IPO 医改方向之辩 

24小时点击排行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