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欧盟就零部件出口中“整车认定”一事,对中国表示了不满,威胁要诉诸WTO。
    实际上欧盟认为威胁到自己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一开始所针对的是一些国内拼装厂,他们通过KD方式,进口零部件总成,在国内拼装成高档车,攫取超额利润,而国家的税收则受到损失。
    因此,从这个办法实施之日开始,对核定为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零部件,海关按照整车税率计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零配件和整车关税目前的利差在20%,因此,两者之间巨大的利差,使欧盟认为中国在设置壁垒。
    在进入WTO后,由于取消了国产化率的指标,KD方式大行其道,中国汽车产业的基础——零部件产业本来就很薄弱,而KD生产则使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途径捂得更紧。国产宝马下线时,人们就曾经质疑这种“装上四个轮子就下线”的生产方式,而到了国产奔驰,国产化率更是成了一个过时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更加不可能。
    而且,跨国企业在中国有一个公开的秘密,表面上看,双方对等出资、利益共享,但是外方却可以通过对于关键零部件(足以构成整车条件)的进口,把巨额利润转移到国外。
    其实,在北美,轿车等汽车产品在北美的增值率只有达到62.5%以上方可视为北美产品,才可享受优惠关税。轿车增值率达不到62.5%,仍被视为进口汽车,缴纳进口关税。中国目前的标准是不低于30%的增值百分比,只有北美的一半,但仍然使欧盟惊诧莫名。
    联想到欧盟一直以来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纺织品和鞋类一直在欧洲遭受不公平待遇,可见欧盟对于汽车问题的反弹,只不过是欧盟以一己之利出发的一步而已。中国作为世界贸易规则的新玩家,明显在这上面还难说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