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的“大制作情结”轻易割舍不了。这些天最吸引眼球的消息有两条:一是张艺谋执导、周润发主演的新片《满城尽戴黄金甲》将正式“启程”;一是陈凯歌要重拍《红楼梦》。两部作品均声称投资过亿。张艺谋新片投资高达3.6亿元,超过陈凯歌《无极》创造的中国电影史投资最高纪录3.5亿元。
大片造势 不惜一掷千金
“大制作”动辄投资过亿,当年《十面埋伏》的2.9亿元现在看来已是小巫见大巫。继《十面埋伏》首映式耗资2000万元之后,去年以来,国产大片首映“烧钱”之风愈演愈烈——徐克《七剑》长沙首映礼晚会耗资近千万;动作片《猛龙》在豪华邮轮上举行慈善首映礼,耗费3000万元港币;就连艺术片《千里走单骑》都斥资1800万元把首映式搬到了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这些钱足够那些年轻导演拍十几部甚至几十部电影了。
更多影片 被逼到了边缘
“只有大片的风光,没有其他类型片的生存空间,这是电影市场的一种虚假繁荣。”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第六代导演张扬谈到新片《向日葵》的艰难发行时言辞激烈。应该说,2005年是这类中国新电影走向院线最多的一年,但热闹背后,这些不够商业的新锐导演却依然感到落寞。尽管这些影片都有国际影展夺奖的辉煌,但除了《孔雀》票房过千万外,《世界》《青红》《红颜》等终以数百万的票房草草收场;《独自等待》刚上映几天就下片;《我们俩》被院线告知贺岁档没档期;最惨的是导演刘浩,《好大一双羊》宣传海报在北京街头贴了一年多,片子上大银幕还是个梦。
有评论者称:“大片给中国电影带来强烈的刺激,但也把更多国产片逼到了边缘。”
成本越高 拍得就越保守
“当你拍低成本片时,你可以获得更多展示艺术个性的机会。反之,成本越高,你就越保守,因为你不得不考虑要更多的观众。”本届金球奖得主《暴力史》的导演大卫·柯南堡这样说。纵观世界电影发展趋势,除美国不断抛出豪华巨作外,低成本电影已成为许多国家民族电影的目标。伊朗和韩国电影的崛起,就是例证。业内专家指出,大投入、大制作在影片进入院线时必然造成高门槛,其后果是大多数中小成本的影片进不了院线,使电影产业链不能实现良性循环。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出发,低成本的小制作才应该是目前中国电影的主攻方向。
一位网友说得好:“今天的中国电影人不必清高到无视市场运行规律,但也绝不该把所有的聪明悟性用在沿街叫卖上。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们都在念叨生意经,仿佛电影无涉人生而只关营生。” 本报特约记者 闻心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