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题为:产能过剩与就业问题是当前经济的最大隐忧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资料显示,在“十五”时期,我国经济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而且还出现了不少亮点:中国百年来第一次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GDP第一次进入世界前六名,人均GDP第一次迈过1000美元大关,经济增长高峰第一次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度过……
这些经济成就来之不易,改革成就也令人鼓舞。 但是,正如风雨之中需见彩虹,鲜花丛中则要防陷阱!在“十五”完美结局的背后,我们更需要小心处理好各行潜在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在“十一五”时期再继辉煌。
根据公报披露的数据,结合今年1月份的宏观数据分析,2006年的经济陷阱不再是投资增长过快,而是由前期投资增长过快带来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了今年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之一,之所以仍然会成为陷阱,原因在于对此问题的严重性和连带影响至今大家仍难以完全弄清。
目前,学者们围绕着产能过剩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讨论,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润下降、通货紧缩及其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但显然,迄今为止的讨论也还存在着一些遗漏。比如说,人们一般偏重于分析它的直接影响,而对间接影响却分析不多,尽管后者可能更重要。
从历史经验看,化解产能过剩必然要付出相应代价。就当前我国的状况而言,许多人都认为,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甚微(因而通货紧缩的压力也不会太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可能较为明显。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比企业利润明显下降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失业问题。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把知青返城算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失业高峰,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工人下岗就可以算是第二次失业高峰。造成当时失业人口急剧增加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中国政府部门主动发动了一次全球经济中,国有企业最大规模的兼并和重组运动,范围涉及全国各地。其中,企业破产立案总数就为6200多件,超过了前七年企业破产立案的总和。但实际原因却是,1999年正好处于上一轮经济增长高位回落期,前几年经济高涨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高产能开始大量释放,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企业利润大幅下降,预算内企业的净销售利润率降低到历史最低点,全年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与上年相比增长了27.6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政府不主动搞企业兼并和重组,最后拖不住的时候,被迫倒闭的企业可能远远不止上面那个数,失业人口也还会更多。
以史为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况与上次失业高峰爆发之前相比有着不少类似之处:首先,都是刚从本轮经济高点开始回落;其次,都面临着前期形成的高产能开始释放的局面;第三,今年企业的利润也将开始急剧下降。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的经济状况甚至比当年可能还会更严重,原因在于:从2002年开始启动的本轮经济周期是我国进入买方市场以来的第一个周期,即使是在2004年的经济顶峰时期,市场绝大多数商品仍然是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而有关资料显示,在前几年经济高涨中所形成的新增产能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就意味着,我们即将面临的产能过剩局面之严峻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在我国承诺控制出口过快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的下降速度也许同样会前所未有!
从各种迹象看,各界尽管对失业问题一直较为关注,但是很少将产能过剩的影响考虑其中,因而给即将到来的困难缺乏充分认识和必要准备。而在笔者看来,未来两三年内产能过剩必然会对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尽管其严重性现在还无法量化。但是,未雨绸缪,从最坏处去打算总归没错。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