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很难真正打起来。美国的工厂大量转移到中国。在全球化的生产链中,中美两国早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在中美贸易问题上,两国的利益实际上是一致的。美国若要制裁中国,势必伤及自身
有些人认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可能通过人民币升值得以解决,这个看法在我看来是很荒谬的。 我认为要解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就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提高美国自身的储蓄率,另一方面降低中国的储蓄率;而中国汇率调整无益于两国储蓄率的变动。
中美不会爆发贸易战
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和林德西·格雷厄姆向参议院提交的中国自由贸易法案,以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暂时征收27.5%的关税为要挟,试图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
两位参议员近期访问了中国。媒体报道称,此行结束之后,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参议院对法案进行投票的时间可能会延期。媒体称这种转变意味着一场贸易战可能暂时推后。
我一直以来认为,以贸易制裁对中国进行威胁很不现实。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多数都是以离岸价计价、船运至美国的贴牌产品。这些产品事实上属于美国公司,因为其设计和品牌均来自美国公司,其销售也依赖于美国公司的本土销售渠道。如果突然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征收27.5%的关税,那么首先掏钱的会是美国货主。而这些美国进口商大多数都是表现优良的上市公司。
据美国海关数字,200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2430亿美元。若对中国出口加征27.5%的关税,美国将从中获得690亿美元税入,这个数字相当于标准普尔500强公司收入的10%,而这笔钱的大多数须由美国自己的上市公司来支付。这会带来什么结果呢?股市崩盘、经济衰退。我想,美国付不起这个代价。
我并不是在小看美中贸易逆差。美国精英们非常关注这个问题。由于美国最大的双边逆差来自中国,因此中国很容易成为他们的箭靶。
新出台的格雷斯利-鲍克斯法案,与舒默-格雷厄姆法案不同,参议员格雷斯利和鲍克斯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汇率偏差本身,而不是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这等于是从另一个角度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我认为,事实上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是非常不可能的。上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的情形不同,当时美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完全是日本的自主产品,这些日本产品对美国本土制造的同类产品形成挤压。这种情况下,阻止日本产品的进入是可以做到的。
而今中美两国的贸易问题早已不像当初美日贸易问题那么简单。美中贸易之所以形成巨额逆差,美国自己的企业脱不了干系。中国销往美国的产品,用的是美国企业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出口所得收入的大头也归入这些美国企业囊中。美国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在中国,拥有自己生产厂房的那些公司也主要是外资企业。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中美两国早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美国若要制裁中国,势必伤及自身。
依我看,要找到一个理智的解决方案来缓解当前的紧张关系,最关键的一点是,中美两国都需要认识到彼此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不仅如此,在中美贸易问题上,在贸易不平衡所带来的紧张关系的处理上,中美两国的利益实际上是一致的。
紧张关系的根源
中美两国的紧张关系的根源,是美国贸易巨额逆差及其不断上涨的趋势。2004年美国贸易逆差6510亿美元(占GDP5.5%),2005年该数字上升至7660亿美元(占GDP6.1%)。面对这种趋势,美国的知识分子、商界以及政界颇为担忧。
有的政客将美国贸易逆差问题描述为中国问题。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020亿美元,占总逆差额的26%。许多美国政客据此下出简单结论,说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应归咎于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他们因此认为,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逼迫人民币升值。
我认为把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主要归咎于中国是非常天真的。过去十年来,各国企业纷纷将生产转移到中国,而美国企业更多地采取收购中国本地生产厂家的办法。被收购后的这些工厂从世界各地进口零部件以及原材料。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很大,但与此同时,它相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也非常大。中国方面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1010亿美元,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一半。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将国内生产转移到了中国。但是,这种生产转移对美国整体贸易逆差而言是件好事。2005年美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占总贸易逆差的38.6%,和五年前的水平大致相当,但是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对东亚国家贸易逆差62.3%的水平来讲,已经是大大降低了。尽管中国的低成本生产使美国对华双边贸易逆差增加了,但它降低了美国的整体贸易逆差。
提高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的价格,对于降低美国贸易逆差没什么好处。它只会增加美国贸易逆差。
美国之所以想推动人民币升值,还有一个目的是希望中国因此能够买更多美国产品。这个想法同样失于天真。中国的高储蓄率背后,有着深刻的结构性原因。我认为人民币的升值不可能使中国的储蓄率降低。
问题解决须待时日
我认为,中美贸易要实现平衡,可能需要五年时间。中国已经启动一些宏观和结构性政策以实现贸易平衡。要控制美国贸易逆差,关键在于控制美国家庭的借贷消费狂热。正是美国低水平的名义利率,导致美国资产价格保持高位,从而使美国家庭的借贷消费狂热得以维持下去。
从2004年中期到现在,美联储已将基准利率从1%调升至4.75%。加息使房地产价格得到控制。但是,资产价格水平仍然很高,足以支撑美国消费盛宴,并因此将美国贸易逆差维持在高位。现在美联储紧缩政策还未终止,日本央行也在迈入紧缩行列,因此美国国库券收益应会大幅上升。这种趋势之下,美国房价上涨的趋势将最终倒转,贸易赤字上升的趋势也将随之倒转。
中国正在进行结构性改革,以推动消费。政府支农资金可能将每年增长15%。最低工资水平正以两位数百分比的速度上涨。政府正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消除百姓对未来不确定性支出的担忧。政府在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正逐渐加大财政支出,以缓解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
我认为中美两国都在朝正确的方向行进。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步伐太缓慢,但要拿出见效很快的药方,恐怕只是奢求。我们只能耐心等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徐寒梅译)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