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这个品牌,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无疑是富贵、成功的象征,由此也带来些许傲慢的味道,但出现在记者眼中的宝马中国合资企业——华晨宝马的“掌门人”施润博却非常谦和有礼,温文尔雅,让人感到亲切。
这位德国人和他所服务的这家全球知名的高档汽车厂家一样,有个非常好的中文名字“润博”——透出一股浓浓的书卷味道。
去年3月,德国总部把他派到中国来,对他寄予厚望。这位大学毕业后在宝马服务年限累计达到19年之久的中年干将,在宝马公司几乎干过所有的重要岗位,比如汽车金融、技术研发、设计、零售网络等等,在加拿大、英国、巴西各地任职,这种全球化视野和对汽车业的深刻了解,无疑有助于他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运筹帷幄、调兵遣将。
从2003年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以来,华晨宝马的表现乏善可陈,这让宝马公司不得不加大了对中国地区的拓展力度。
应该说,施润博的表现没有让总部失望,他的成绩单非常让人满意,“2005年达到15300台,比2004年增长76.7%,2006年第一季度达到4733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50%”。他在任期间推出的国产宝马,新3系、新5系也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
与此同时,宝马在中国的一些负面新闻也开始传播,一部分宝马车主在中国的交通肇事,西安的“宝马彩票案”,让宝马公司和这位彬彬有礼的德国人感到有些麻烦。宝马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感受突然变得复杂。
宝马在全球都是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开宝马车的大多是社会上的精英人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内涵。中国近年来贫富差距的遽然拉大,使一部分富起来的人缺少平和的心态以及涵养,而民间也对这些富贵阶层的一些表现也不甚满意。
从去年开始,因类似的问题,施润博被媒体的记者问过多次,“面对中国的宝马车主,宝马公司希望对他们说什么?”这一次,记者再次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施润博仍然是一脸的诚恳,“成功需要与人分享。我们希望中国的宝马车主也遵守社会规则,把你的成功回报给社会。”
与此同时,宝马公司也在加紧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力图建立宝马公司的良好形象,也给中国的宝马车主一个正面的引导。
中国也会有自己的宝马,
只是需要时间
记者接触到的宝马职员,包括施润博,都是非常谦逊有礼的。施润博向我们展示他的国际化团队的时候,拿起桌上的一张大幅照片,“他们非常非常优秀,现在德国的一些优秀的经理在向我们中国的员工传授汽车生产、管理的经验,但中国本地的优秀员工将越来越多。”
目前,在中国的土地上驰骋着世界各大汽车厂家的汽车,年初北京奔驰的下线无疑使豪华汽车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国产宝马如何看待?施先生认为,“高档车市场的蛋糕在加大”,因为中国中产阶级也在不断扩大,“今年是1亿,10年后将达到2亿,他们为高档车消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什么时候会拥有宝马这样的世界顶级汽车品牌?它是可以触摸的将来,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中国将来会有自己的宝马车,我认为这不是梦。”施先生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既然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都有自己的高档汽车,为什么在中国不会出现呢?”
但要达到这一目标,对于进入汽车市场较晚的中国,施先生说“需要时间”。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汽车厂家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目前全球的汽车厂家几乎都来到了中国,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国正好可以学习最好的汽车管理技术、营销决策,发展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
要发展国际市场,“首先要在国内立稳脚跟,打好基础,将来才能开拓国际市场”,这也正是世界级汽车厂商成功的秘诀。
这对于目前正在进行“自主创新”的中国民族汽车企业,无疑是非常好的建议。
喜欢读《孙子兵法》、《毛泽东传》
施润博在中国生活了15个月,他说虽然自己是第一次来亚洲工作,但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它博大精深,我每天都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他喜欢读《孙子兵法》和《毛泽东传》。《孙子兵法》让他在现代商战中领会中国传统智慧的魅力;《毛泽东传》让他了解到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事情;他喜欢读中国的小说,借此了解中国社会,最近在读《末代皇帝自传》,“溥仪。”他用标准的汉语发音读出这个名字,然后爽朗地笑了起来。
这位肩负重任的商务人士的工作显然是不轻松的,但他很会见缝插针,闲暇时候,他也会去后海,“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有湖,吹着风,喝酒聊天。”
他也看一些中国人和外国人写的介绍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书籍,这让他更多地认识了中国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这样,他作出的商业决策会更加贴近中国国情。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