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喜还是悲,关于股市的每则报道都印证了央企的强势,从二八现象到“大型国企入市力度加大”,都在印证市场发生的巨大变迁:中国资本市场试点已告终结,中小企业退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游戏的主流舞台,我国资源配置已经不可逆转地向大型企业倾斜。 国退民进尚未划上休止符,国进民退业已登场———连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浙江绍兴轻纺城的最大股东,都换成了当地政府。
资本市场正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我国的实体经济领域也是央企为王。北大金融学教授Michael Pettis给沉浸于央企上市公司受到热捧喜悦之中的人当头棒喝:“投资者并非是真的认为这些资不抵债的银行会出现明显改观。相反,他们将赌注押在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上。”
不管是亚当·斯密的分工和市场扩展理论,熊彼特关于企业家的追求企业无限扩张的资本主义精神理论,还是诺思的私有产权与现代经济组织结构理论,立足点之一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如果出现相反的指向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日渐高昂,企业产权界定模糊引发法国式的第三阶层的反弹,那么,所谓经济崛起恐怕只能是昙花一现。
观念的争辩不应僵化,我们无法先验地判定央企与民企孰优孰劣,而只能根据关键性指标来看企业究竟是否带给了我们所需的效率,以及随效率而来的分配体制。
有一组数据可供佐证。根据国资委的统计,今年前7个月央企实现利润4967.5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8.6和1.4个百分点,但由于成本增速快于收入增速,国有重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降低,成本费用利润率9.7%,同比下降0.4%;主营业务利润率17.7%,同比下降0.7%。人工成本之高以中移动为例,2005年11.2万人花掉了136.7亿元的人工成本,人均12.36万元。正因为顽疾难治,国资委严厉要求2007年央企进行成本费用预算,尤其是人工成本预算适当予以控制,压缩预算开支,经营效益下滑的企业,不得扩大人工成本预算规模。
央企资产回报率有多高?仅举一例———央企“标兵”国家电网公司资产总量是11115.4亿元,2005年实现利润143.9亿元,同比增加44.9%,截止2004年,负债7344.7亿元,总资产回报率只有2.63%,人均利润为1.1万元。
加上央企核销的资产损失,2003年共计核销损失达4000多亿元;2004年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共清出各类资产损失高达3521.2亿元———成本、核销资产损失、在银行的可疑贷款抵销了利润。在此情况下谈央企的高回报率、谈集中优势兵力拉动经济似乎有些可笑。但我们也确实同时看到央企储蓄率居高不下,与政府储蓄成为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双驾马车。国企借实体行业的巨无霸优势成为资本市场的生力军,成为善舞一族。天知道两年后中国的资本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
每个国家的发展路径各不相同,机遇不同路径不同规模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市场主体必须拥有高效率,并且有可靠而稳定的制度保证高效率企业可以获得大部分社会资源。长期浪费社会资源的后果是各种性质的企业矛盾日益激化,各个阶层矛盾的激化。如法国市场文明正待崛起之时,资源滚滚流入不创造价值的第一第二等级,葡萄牙、西班牙无不如此。虽然日本大公司效率高、创新能力强,社会仍然因为资源的部分错配而进入失落的十年。
国资委正在通过外部董事制度、《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等力促央企效率的提升,他们在做一项尚未见有成功先例的艰苦工作。希望他们尽快成功,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根本。此时那些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应该暂时停止一下吆喝,等到央企效率上去了再谈崛起也不迟。
要看全文,请进>>“叶檀博客” https://yetanyetan.blog.sohu.com/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