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
    在最近举行的一次行业内部会议上,我听到了某证券公司研究发展中心一位总经理颇为生动的比喻。他说,证券研究犹如唱歌。 国内知名的证券研究机构也就这么几家。前5名以外的证券研究,实际意义已经不太大。这就像能唱歌的,一般也只能成为夜总会的歌手,而不能成为歌星一样。他说,可能某人唱得很好,但由于不是星,其票价和刀郎演唱会的门票,绝对不在一个档次。比喻总有局限性。事后我打听到,刀郎的影响力远不如周杰伦、蔡依琳等人。可能是这位老总不领行情或者个人爱好的缘故,但他的意思十分明白。按这一比喻,他与夜总会领班相当。我很赞赏这样的比喻。
    就通俗歌曲的演唱而言,技术含量并不很重要,关键在于好的平台。从“超女”的诞生看,通俗歌曲爱好者也完全可以成为歌星。李宇春、周笔畅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以往很多女歌星。这一情形,倒较难出现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比如说,京剧讲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现在当红的于魁智、张火丁等京剧演员,全部科班出身。票友影响力要超过专业演员,几乎不现实。通俗歌曲并不追求这样的艺术境界,因而会有“超女”现象。就证券研究领域而言,也存在类似情形。在并非一流研究机构里默默耕耘的分析师,跳槽到知名证券研究机构后,不出数月,即可名声鹊起,甚至超过原来在业内属于前几名的分析师。
    证券研究领域是否应有“超女”现象呢?证券研究应该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从基本资料的获取渠道看,大小证券研究机构应无大的差异。研究者使用的方法、工具往往也大同小异。研究是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因此,证券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似乎不在于平台。司马迁的研究平台十分糟糕,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伟大的史学家;马克思经常需要恩格斯的接济,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证券业也是一样。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成功,并不在于他依靠了美国最好的平台。因此,证券研究翻版“超女”现象,理由并不充分。
    证券研究领域可以有“歌手”与“歌星”之分。歌手与歌星的区别,恐怕有两点。一是后者比前者有名。这是肯定的。二是后者在多数情况下会比前者唱得好。但由歌手升级为歌星的“超女”,破坏了这一规矩。证券分析师有不同的影响力,这是客观存在的。但优秀证券分析师也未必全部集中于知名证券研究机构麾下。
    知名证券研究机构至少有规模优势。它的研究方向包罗万象,可以满足客户形形色色的需求。国人每年看《春节晚会》,不是几十年如一日么?而歌星也以能在《春节晚会》露脸为荣。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会,类似于证券研究领域的“综艺晚会”。
    小额投资者应该看谁的研究报告?这里,首先要考虑条件的制约。歌手和歌星的票价是不一样的。这是夜总会能够存在的理由之一。郭德纲的德云社门票,最便宜的一档才20元一张。早些年前去听相声的,不是都看见现在的大牌演员了?就个体而言,“歌手”比“歌星”唱得更动听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获得非知名证券研究机构报告的成本因此要低一些。或许,你有幸能在其中发现一些很有见地的报告。其次,要关注知名证券研究机构的动向。知名证券研究机构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不可小觑。同样的话,出自不同之口,作用可以完全不一样。知名证券研究机构的一些观点,对市场的影响力必然更大一些。关注动向,并不等于一定要及时看到完整的报告,而是要留意市场的反应。如果市场的认知度很高,那么,你至少有必要看一下同类报告了。(作者系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