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李想:莫把抄书当“炸弹”

  昨日,见有个人在多家媒体上讲得过于邪乎:“绝大多数投资者也许不知道,本周险些发生类似于‘5·30’般的连续暴跌……”这邪乎事里头隐藏着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怪事儿!我看,恐怕惟有写手你自己“不知道”吧, 其实本周一这件事早已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了。

究竟是什么怪事呢?原来,传闻有人指令四大证券报于周二都要在第一版的显要位置上转载《中国青年报》刊发的署名王磊的《不在泡沫中疯狂,就在泡沫中崩溃》的抄书稿,还要加上警示当前中国股市有风险的评论员文章。本周一,在许多股友和网友的提示下,我上网搜阅了该抄书稿。从“不在泡沫中疯狂,就在泡沫中崩溃”这一肤浅偏激的标题来看,说明有人确实动了把一篇抄书稿当作一枚试图引发中国股市突然暴跌的“重磅炸弹”的念头。

  把一篇简单的抄书稿当作一枚突然掷向中国股市的“重磅炸弹”,这种念头和做法是否妥当?暂且不谈。我读后深感:这篇抄书稿的思想和写作水平十分低劣。何言“低劣”?皆因这篇抄书稿没有一句作者自己的读书心得,没有一句作者对中国股市实际情况的观察、分析和认识。我一再实事求是地指出它是一篇抄书稿,是因为我经过核实,察觉到该稿文字几乎全部抄自《1929年大崩盘》、《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两书。我手头上恰好就有这两本书。准确一点说,该稿约七成内容抄自去年10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的《1929年大崩盘》一书,约三成内容抄自去年6月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退休教授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的《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一书,以及抄入马克思、巴菲特和金融史研究人员宋鸿兵的各一条语录。除此之外,该稿毫无其他内容。我估摸,作者也许是一位“经济学家”或“金融学家”,却肯定又是一位完全脱离中国股市的边缘人。所以,中国媒体上才会不断地演义出时评不见有“实情”、读后感不见有“感言”的抄书稿。懒汉抄书也能荣登“大雅之堂”,岂非咄咄怪事?

  你发读后感,总得有“感”而发,总得结合一点儿中国股市的具体案例和实证来发一通感言吧!可惜一丁点儿的实际内容也没有,就把抄旧书当“炸弹”啦?我真替这位“经济学家”或“金融学家”感到汗颜,我也真替刊载抄书稿的《中国青年报》感到汗颜!说实话,绝大多数投资者对《1929年大崩盘》、《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两书中的内容并不陌生,大量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类的书里都有相关相似的记述,只剩下你们还觉得“郁金香泡沫”、“密西西比泡沫”、“美国股市1929年大崩盘”等旧事是可以上头版的新闻。

  不知何故,四大证券报没有统一按照原“指令”在周二(8月28日)全文转载周一《中国青年报》刊发的那份抄书稿。唯见《中国证券报》在头版转载了,但标题改了,将原稿惊心动魄的标题“不在泡沫中疯狂,就在泡沫中崩溃”淡化为《贪婪vs恐惧——金融史阅读札记》,尤其这副标题改得实在,改得智慧!“阅读札记”自然可以不联系实际地摘抄,和我认定该稿通篇是“抄书”的观感竟然不谋而合。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没见转载,但“步调一致”地刊载了警示股市风险的短评文章。

  莫把抄书当“炸弹”, 笔者以为理由有三:

  其一,警示股市风险,管理层应当从自身发行股票的源头抓起,把简单的抄书稿当“炸弹”,只会损害广大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譬如,中国股市一如既往地按照高定价、高市盈率、高溢价发行股票,每股一元面值的股权在还未上市前就抬高百分之数百乃至百分之数千的高定价来发行,绝大多数新股上市当天的市盈率即已高达一两百倍,人们在源头上就已大造泡沫,再将巨大的投机风险完全转嫁给公众;又如,人们总是以占权重蓝筹股极小比例的股权来高价发行,如中国人寿首发股权比例只有5%,刻意造成“洛阳纸贵”供不应求的表象,让大股东捞足高溢价资本利得,生怕中国的公众投资者捡了什么便宜的“虚拟资本”似的,实则上市公司所获取的融资额及资本利得与其给予流通股东的派息率极端不相称,总体上流通股东的历年所得大大负于印花税,也大大负于佣金;再如,发行新股时极端不公平地给券商等机构20%甚至更大比例的“配售”偏食,变相纵容机构联手操纵股价,疯狂投机炒作。这些长期背离公平公正原则、不合公理的游戏规则和做法,是导致中国股市一直是“投机市”和“泡沫市”的主要症结和根源。

  其二,警示股市风险,管理层应当建立常态的制度与机制,把简单的抄书稿当“炸弹”,只会损害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金融工作重要性,推动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我认为,人们把简单的抄书稿当“炸弹”的做法与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股市指数有涨有跌,上市公司经营有好有差,公司管理人有诚信的也有犯罪的,因此,管理层和证券媒体理应将警示股市风险当作常态化的制度与职责,不宜在证券媒体上片面地搞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是大利好那一套,也不宜在某一天有人突然感觉到中国股市有可能重演“美国股市1929年大崩盘”,于是才想到借助一篇抄书稿来当“炸弹”, 以人为造成的暴跌来强压股市持续上涨的势头。我以为,这次有人利用证券媒体把简单的抄书稿当“炸弹”的做法,与1996年底沪指1258点时在《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人为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造成一片恐慌,逃不择路,割不惜肉,从而引发大量股票连续跌停的做法如出一辙,都是一种“天天大唱利好,突然猛唱利空”的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的陋习。历史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偏颇的做法不利于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其三,警示股市风险,证券媒体和相关作者应当切忌空谈,切忌光抄书,应注重具有针对性地结合中国股市的实证和论据来论述独立分析、预测和见解,把简单的抄书稿当“炸弹”,既不是好的监管举措,也不是好的文风。我很纳闷,这篇抄书稿一句也没联系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却定了个“不在泡沫中疯狂,就在泡沫中崩溃”的吓人标题。我国股票发行在源头上泡沫就很大,大比例“配售”的暴利坐食者继而再度吹大泡沫,你抄书者怎么不懂得就如何厚待公众投资者、如何筑牢中国股市的制度基础等问题向管理层建言一两句?你抄书抄来美国股市“从1929年最高的381点到1932年7月的最低点41点”的数据,却不知美国股市眼下走到13300点之上,你怎么解释美国股市究竟是现在一万三千多点的泡沫大还是过去三百多点的泡沫大呢?你抄书惊叹“1719年,英国南海公司股票从129英镑狂飙到1000英镑以上,半年涨幅高达700%”,其实,你却全然不知在本轮行情中中国股市里的“南海公司”多得不胜枚举,“涨幅高达700%”的已难排入大牛股之列,沪深两市涨幅高达1000%之上的个股遍地皆是,很遗憾,你如此之长的抄书稿中连中国股市一只股票的实例居然也列举不出来!

  总之,我以为,人们拿着一篇毫无中国股市内容的抄书稿(札记)当突袭“炸弹”的做法,是很不严肃、很不负责的,也是很荒唐的。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晓芬)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