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上市公司

调味品市场期盼资本的杠杆撬动


  酱油:外资抢滩中国来势凶猛

  
  ■孟佳

  
  中国一航资本化运作再出重大举措

  
  成飞集成深市挂牌

  
  本报讯中国一航旗下一航成飞控股的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飞集成),2007年12月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成飞集成共发行27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10741万股,发行价为9.9元/股,本次募集资金约为26730万元。其中一航成飞持有7353万股,占总股本的68.46%。

  
  成飞集成的成功上市是中国一航继11月1日中航光电上市,11月23日西飞国际贵航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双双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后,在资本化运作上的又一重大举措。至此,中国一航所属6家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与两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全部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这为中国一航今后进一步推进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和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成飞集成本次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为汽车模具设计与制造四期技术改造项目。根据市场需求,完成以大型、高档次模具为主的汽车模具研发技改,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各类汽车模具547套(新增283套)的生产能力。募集资金项目实施达纲后,公司将年新增销售收入15,282万元,其中出口创汇773万美元,新增税后利润3,324万元,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16.85%。

  
  成飞集成上市将为该公司适应行业快速增长带来的扩能需求,巩固公司龙头地位奠定良好基础。并将逐步使成飞集成的汽车模具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提升至欧美先进水平,以在稳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成飞集成的上市,使之成为该行业唯一拥有资本运作平台的模具生产企业,为其利用资本平台进行行业整合将为公司外延式增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此外,公司上市后,将拥有更强的实力和资本运作平台以加快产业联盟的建设。

  
  (夏芳)

  
  
  
  ■本报记者史尧尧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的开放和制度完善,中国一些原有相对落后的制造加工行业,因更多的资本关注,而逐渐发展壮大。国际资本面对之前发生巨额变化的中国家电行业的腾飞,现在他们的目光又投向哪里呢???中国调味品市场。

  
  现在放眼世界,中国已成为响当当的调味食品生产大国,在中国调味食品市场上几乎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强势调味产品,各国调味品的强势品牌,与中国本土品牌互相博弈。中国调味食品市场俨然成了国际化市场。

  
  那么,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下,中小企业居多的中资本土调味食品企业又将如何冲出重围,突显品牌,做强做大并一举颠覆目前的市场竞争中格局呢?这时,资本注入的力量将在这一时刻发挥其无限的能量。

  
  中国调味品市场

  
  长期以来,中国调味食品市场存在一种“无极性”的说法。所谓无极是没有定性的,是无法框定的、非规则的。目前市场大约有三万两千家调味食品企业,千类万品,杂乱无章,呈现明显的不规则性。

  
  2003年中国调味品产业整体实现销售收入380.3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为21.3亿元,2004年调味品消费总值约为590亿元,到了2006年已冲破千亿元大关。总的来说,我国调味品产业的增长率每年都在20%以上,是食品行业中增幅最快的门类之一。据中国商务部预测,2007年全国餐饮业有望实现零售额1.22万亿元。

  
  就中国烹饪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2007中国餐饮产业运行报告》显示,2006年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0345.5亿元,比GDP增速高出5.7个百分点,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而就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卫祥云日前表示,目前我国调味料的年产值已达到500亿元左右。

  
  发展迅速的产业

  
  从行业特点来看,调味品主要用于家庭厨房、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三个方面,它们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调味品产业的发展。据了解,就餐饮业来说,调味品在餐饮业消费中的比重,正在突破10%的临界点,即餐饮业每消费10元钱,其中就有1元钱用于调味品消费。

  
  很多调味品既是终端消费品,也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辅料。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便面的发展。不论是油炸还是非油炸,好吃不好吃的关键是它的调味料怎么样??调味料决定了一个产品能不能发展;二是,中国调味品出口的大量增长。

  
  区域性的品牌

  
  中国调味品市场口味众多,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从传统酱、醋分类,衍生出调味液、调味料、调味粉、调味膏、调味酱,从单一调味到复合调味,品类极大丰富。

  
  中国调味品的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四川、广东以及江浙一带,近年来山东地区也迅速崛起,其他地区如辽宁、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基本上没有本地的品牌调味品。就山东来说,淄博的玉兔和巧媳妇、济南的德馨斋、青岛的灯塔以及烟台的欣和味达美等,迅速占领山东市场。总的来说,目前的中国调味品仅仅是区域性的品牌,没有真正的全国性的品牌。

  
  而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一,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口难调,比如食醋,即形成了香醋、麸醋、米醋、陈醋、熏醋、白醋、水果醋、五花醋、农村老醋等。另外,中国调味品又是一个科技含量比较低、非品牌产品众多的产业。而这才是困扰品牌建立的重要原因。

  
  因此,如何在这样的产业结构中树立品牌,或者说如何成为第一品牌,是许多调味品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

  
  比如,国内知名酱油??海天酱油。2006年海天酱油的产量超过62万吨,增长率为34.80%,销售收入达20多亿元,增长率为22.5%。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2007年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30亿元。但是与中国年需求500万吨酱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小的数目,并没有形成绝对的市场占有量。

  
  成本压力企业难变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资本的运作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息。而中国调味品行业正进入一个大分化、大转变、大调整时期。

  
  我们不难发现,受行业生产成本整体上涨的影响,黄豆、芝麻、辣椒,这些调味品的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引发整个行业的价格上涨。今年年初,酱油、陈醋、辣椒酱等曾经上调过价格,如陈醋,过去每瓶售价大约1.9元,现在则卖到2.5元左右。

  
  随着成本价格不断上涨,给厂商带来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的。而单方面提价,就必须面对同行的价格、市民的接受水平等难题。而怎样突破现有瓶颈将是调味品企业不得不解决的一个巨大难题。

  
  随即记者电话采访了几家调味品公司,大多都表示:价格话题比较敏感,不宜多说。在新发展方面,要静观各方变化后再作打算。

  
  一家调味公司人士表示,目前行业整体行情上调,但是受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很多企业调价前仍不免观望。毕竟是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的敏感问题。

  
  市场发展资本出力

  
  任何产品的发展,都要经过小打小闹到逐步成熟,再到行业第一品牌的道路。而资本在这中间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剂强心针、一个助推器。

  
  而y就目前的中国调味品市场来说,在规范的行业,一、二、三名领导者、挑战者、游击者的市场格局明显,这是不利于个体特征的表现的。也正是中国调味食品市场现阶段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弱势产品可以变成品牌产品,速度竞争可以抵消规模优势,这就如酱油产品加加可以在短短几年之内超越了不知多少百年的老酱园子。一个新兴的“鸡精”产品也可以在几年之内超过不知多少传统的调味食品企业,并形成数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一个售价一元钱左右的小调味料包,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也能演绎成一个数以亿计的规模企业。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真正响当当品牌,只是一时的大红大紫、昙花一现对于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为企业发展和做强做大提供了一个好的融资平台。通过资本打造出一两个响当当的中国调味品牌,而这些品牌在市场中为其他品牌起到标杆作用。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调味品市场也会像现在的中国家电行业一样,成为世界的中国制造。

  
  
  
  在我国的调味品行业中,一直以来,食醋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发展迟缓,很少受到资本的关注。

  
  的确,长时间来,我国传统食醋行业较为零散,行业集中度相对低下。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目前我国食醋年产量约在250万吨左右,生产企业却高达6000家,其中品牌企业产量约占30%,中小企业却占到70%左右。2006年前10名食醋制造企业生产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1.5%,作为领头羊的恒顺产量也只有8万吨,市场占有率约为4%。况且在整个调味品行业中食醋所占份额很小。2006年我国调味品销售收入前10名企业中,以食醋为主业的仅有恒顺醋业一家,其他企业多为酱油、复合调味品企业。

  
  中国食醋行业还有着很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江苏、山西、山东等地,全国性的大型食醋企业基本没有形成。仅在山西一省,食醋制造企业就多达1100多家。

  
  在目前食醋制造企业中,主要有江苏恒顺、山西东湖老陈醋、四川保宁醋、山西水塔老陈醋、天津天立独流老醋和北京王致和等。其中的江苏恒顺醋业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

  
  恒顺醋业早在2001年2月上市,中国传统和资本市场的结合推动其迅速发展。尤其在2006年开始与新加坡JSH公司合作,新的项目将在年底投产。届时,香醋的年生产能力将增至20万吨,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也将会从现有的4%提升至10%左右,可以确保在全国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同时恒顺把自身定位于做中国食醋行业中的高端产品的龙头,这样明确的定位和不断的扩建逐步使其与其他品牌拉开距离。在中国醋业的产业化和品牌化的过程中,恒顺逐渐起到引导者的角色。并且,恒顺醋业将充分利用对方在全球市场的销售网络优势和先进的管理优势,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可以看到国际市场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仅以消费大国日本来说,人均食醋消费量每年在8千克左右,是中国人的7?9倍。

  
  从食醋行业发展趋势看,未来一段时间,由零散经营向行业垄断竞争逐步过渡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虽然早在10年前,中国调味品协会就委托石家庄珍极酿造公司,为行业起草酿造酱油和食醋的国家标准以及配制酱油、食醋、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三项行业标准,标准已于2001年9月1日正式实施。对规范行业秩序起到很大作用。

  
  但在发展过程中,食醋行业兼并重组的难题仍难以解决。主要因为食醋生产的资金和技术门槛较低,大大小小千余家食醋制造企业参与竞争,无序竞争、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等问题一时很难改变。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占有率的高低是企业经营状况和产品竞争力状况的综合反映。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为提高利润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自身问题还未解决的情况下,一些洋品牌也开始登陆中国市场,土洋之间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规范、整合食醋制造行业,让中国食醋制造企业走向世界,成为不得不跨过的一道门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很大程度上,目前的困难是由于没有与国外资本进行战略合作,没有很好利用国外强大的网络资源,对自身品牌定位也并不明确等原因造成的。

  
  中国食醋行业的领军人物们也早就达成共识,准备在近10年内争创3?5个国际知名品牌,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而这样的转变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撑,只有中国的传统与资本进行完美的结合,中国食醋制造行业的生存方式和竞争格局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当前,我国的酱油行业生产仍以天然古法酿造为主。国内酱油大厂多集中在中国南方。中国酱油市场现已形成四分天下的格局。即:以广东海天、致美斋为主的粤产酱油;以上海淘大、家乐、老蔡为主的沪产酱油;以雀巢美极、龟甲万、李锦记、加加、和田宽为主的外资酱油;以北京金狮,石家庄珍极、天津天立、福州民天、湖南双凤等区域性酱油为主的地产酱油。这几大品牌之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他们的品牌和规模有很大关系。

  
  从全国范围来看,调味品业的增长每年都在20%以上,酱油市场的增长则在10%以上。1975年我国酱油产量不足100万吨,70年代末达175万吨,80年代末为200万吨90年代末猛增到450万吨,2006年酱油产量达到500万吨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酱油的销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内地人均年消费量仅为3公斤多点,仅为其它习惯吃酱油的东方国家和地区消费量的30%-50%,市场还有一定空间。

  
  在酱油行业有着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面前。我国的酱油生产仍以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为主,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作坊风雨飘摇,自生自灭。而我国的酱油行业增长快速,市场容量惊人。每年大约500万吨的消费量,行业潜力大,市场诱人。因此,外资纷纷看好中国,大举抢滩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全方位展开了在中国酱油行业的并购活动。

  
  美国亨氏公司正式收购广州市番禺区粮食局下属三家国有企业的经营权。法国达能集团宣布将上海知名的“海鸥”牌酱油的生产权和销售权全部并入自己旗下的淘大食品公司。日本最大的酱油酿制集团黾甲万株式会社正式宣布与台湾统一企业共投资1100万美元,成立酱油酿造专业工厂。联合利华收购了中国东部地区十分畅销的老蔡酱油。上海的老蔡酱油,曾经由于种种原因,市场越做越小,不仅在外省,在上海本地酱油的市场份额也幔慢被蚕食。1999年被联合利华收购。在北京,日本的和田宽与当地最大的酱油厂合资生产自己品牌的酱油,也尝到了甜头。香港的淘大、李锦记、加加也分别在上海、广州、长沙设厂,在国内也取得了不小的业绩。日本黾甲万也在中国积极寻求合作。统一等台湾酱油也在大陆市场悄悄渗透。雀巢目前也因为拥有“美极”、“太太乐”和“豪吉”等酱油品牌而使其调味品成为除咖啡以外的主要业务。

  
  去年,亨氏集团以超亿元的资金收购了广东番禺“美味”酱油;联合利华收购了上海的“老蔡”;雀巢收购了“太太乐”。2006年1月,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对外宣布,以约18.45亿港币的价格收购了香港达能亚洲公司旗下的淘大食品集团和上海淘大食品集团60%的股份。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调味品市场最大的一宗并购案,也是味之素首次涉足中国酱油市场。有关专家惊呼:资本“大鳄”来势汹汹,瞄准的几乎都是本土一线品牌,他们都想从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专家指出:调味品行业的本土品牌还未形成,在整体上品牌集中度低,市场上还没有领军品牌,更缺少强势品牌。面对这种状况,国内的调味品生产企业也要积极备战。发现和强调自己的独特卖点,打造国内调味品的强势品牌,形成行业竞争力。保住现有市场,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注重产品的包装,宣传和促销。味之素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球酱油业前三,并成功抢占中国的酱油市场,其经营战略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上接A1版)与此同时,“先A后H”新政的推行也使得近年来一直困扰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顽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那就是促进了H股股价的提升。自2001年我国股市进入熊市以来,由于市场承受力极为脆弱,绝大多数具有极为优异的业绩增长潜力的准上市公司在发展遭遇资金“瓶颈”的现实压力下被迫远赴海外上市融资。中移动走了,交行走了,建行走了,中国网通走了,一大批优质上市公司的资源就这样低价白白流失了。尤为可惜的是,由于当时国内证券市场的不景气,使得这些原本十分优质的国内龙头公司的招股价格并不高。就拿中国人寿来说吧,其2003年12月18日在香港上市时招股价仅为3.625港元,上市以后也一直是在3~6港元之间徘徊。海外资本对这些红筹股的前景并不十分看好,更多的是借助其资本优势打压红筹股的价格,控制红筹股的定价权和话语权。缺乏了国内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红筹股成了流落海外的“弃儿”,其股价一直未能反映出其应有的投资价值。就拿近来市场热炒的巴菲特减持中石油事件来说,似乎巴菲特吃了点亏,但如果考虑到巴菲特买入中石油的价格,其收益的巨大不言而喻。

  
  随着国内证券市场逐步由熊转牛,流落到海外的红筹股纷纷表示出了对回归国内股市的热切期盼。毕竟来说,在国内上市,对于这些龙头公司来说,不仅意味着招股价的提高,能融取到更多的发展资金,也意味着其在海外股市上的“弃儿”命运得到根本性的转折。还是拿中国人寿来说吧,其2007年在国内的招股价达到18.88元,比当初发行H股时高出近420%,其股票上市后最高冲至20元,并带动其H股股价也相应走强。其投资价值也得到了重新审视。

  
  在今年的10月,市场曾有关于“A-H互换”的传言。尽管这个传言迅速得到了管理层的否认,但从目前推行的“先A后H”的新政来看,不管是国内资本市场,还是国际资本市场,都对“A-H互换”的可能性提出了种种观点,这些观点的实质其实就是降低目前过高的A股价格,提升目前相对偏低的H股估价。只有A股与H股的股价相近,所谓的“A-H互换”才有可能行得通。而从中国中铁与太平洋保险先后推行“先A后H”与抬高H股的招股价这些措施来看,未来某个时间段内,实现“A-H互换”的可能性倒是大大增强了。

  
  其实,从"先H后A"到"AH同步上市"再到"先A后H",一路走来,背后反映出来的则是中国资本的崛起,也意味着中国优质公司的价值得到了国际资本的认可。

  
  食醋:传统与资本结合刻不容缓

  
  ■户利华

  (来源:证券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