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也别说了,全是眼泪!”一位参加完平安保险股东大会的小散户对笔者这样说。
广遭舆论诟病的平安1200亿元再融资方案并不出人意料地获得高票通过,其中参与投票的A股股东的赞成率达92%,H股股东赞成率达97%。
当然“圈”的是A股股东的钱,H股股东搭顺风车自是乐不可支,A股股东何以还有这么高的赞成率?这出乎小散户们的意料。更出乎多数人意料的,是其再融资预案被股东大会通过后的次日平安A股居然一度放量涨停!莫非“圈钱”圈成了利好?莫非买了总股本1.51%(3月6日换手率)的投资人都是傻瓜?
平安保险大股东开了个头,其他大市值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呢?常理上讲,金融企业和地产企业都有“多多益善”圈钱的利益驱动,浦发虽然将400亿元的融资额降到250亿元,但其他伺机而动的公司一定正反复掂量、按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所谓“自身实际需求、市场时机和投资者承受能力”酝酿自身圈钱计划。在商言商,不圈白不圈,现在不圈,以后再圈还圈得着吗?这样的熊市思维虽没人明言,但在大市值公司的大股东们心里一定会愈加明确。
小股东们呢?
中国联通因为传闻要再融资而连跌20%,
深发展因传闻再融资而巨量跌停,
大秦铁路同样急跌7%……市场反映出的小股东的投资心态也变成了熊市思维,即不再看基本面,不再管成长性,只要有再融资可能大伙便闻风逃窜。再融资的投资方和再融资的筹资方恰恰是在博弈中形成了一种没人明言的统一心态:熊市思维。
啥叫熊市思维?就是捞一把就跑,就是不信将来,不顾及长远,不考虑共同利益。其实细想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谈话,“公司的实际需求”与“投资人的承受能力”本身就是无法厘定的,因为无法厘定便是对立博弈的;再因为对“市场时机”的可能趋于一致的看淡认识,所以再融资将成为未来一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牵动市场敏感神经的主要导线。
再融资反映了筹资者和投资者的熊市思维。
但个别而论,因再融资而大幅下跌的大市值股票又产生了投资机会。因为最后圈到大量资金的上市公司只要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且经营得法,它便获得了超过同行的新的竞争力,比如平安保险,真如境外报道它圈到钱后去收购正陷危机的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那么它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胜算毕竟又加大了。平安保险再融资预案被高票通过,除了可能的“幕后工作”之外,大股东们还是相对理性地看好公司的未来。我是说,再融资对整个市场是“坏事”,但对一些融到资的公司可能是好事,特别是股价大幅下跌之后,也可能为我辈弱势散户提供了买入的机会。
所以我对那位参加平安股东大会的散户朋友说:“眼泪都流完了,擦擦眼睛,看看是否又有了夺回损失的机会吧。”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