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证券频道 > 证券研究_证券频道 > 行业研究_证券研究_证券频道

迫于升值压力珠三角近两千鞋企为自保放弃出口

人民币不断持续升值。“到底升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对于传统出口产业??鞋业而言,这已成为其心头难以平息的忧虑和担心。

   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至2月,珠三角地区参与出口鞋的企业有1512家,同比减少1855家。
而来自亚洲鞋业协会的统计则显示,去年以来,广东东莞、惠州等地有1000多家鞋厂及相关配套企业,或主动歇业倒闭,或被法院查封,或外迁其他地区。

  
   人民币升值被列为导致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鞋企直言,如果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升至6.2-6.5,便考虑转行或外迁??这或者便是众多鞋企的生存底线。

  
   也许,正如一业内人士所言,至少对于那接近两千家放弃出口生意的企业来说,如今的鞋业市场已步入冬季,而春天,却不知道何时再来。

  
   ⊙本报记者 周鹏峰

  
  
  
   出口鞋企大幅减少

  
   对于李正(化名)而言,今年尤为艰难。

  
   “去年一年还能挣个3万到5万,可今年到现在基本上就没挣到钱。”李正坐在东莞厚街镇濠畔鞋材广场的休息区,无奈地告诉记者。

  
   按他的说法,造成他今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人民币升值。

  
   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仅一季度,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就超过4%。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破7”,截至6月12日已升破6.91,以6.9015再度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势如破竹的升值态势及其升值预期的延续,使得包括制鞋等在内的传统出口型企业尤难重负。

  
   “我有个朋友,接了一个单,报价时美元兑人民币7.5,但到结款时已跌至7.2,少赚2万多。一个单就这么多,一年得有多大?这还算少的。”李正告诉记者,为弥补汇率损失以及成本增加的影响,鞋厂不得不提价,但提价又导致出口订单减少,加上国外需求减少,鞋厂的日子很难过。

  
   来自广东黄埔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东莞第一季度鞋制品出口1.6亿双,同比下降8.5%。出口的下滑,直接冲击着以出口型鞋企为主要客户的李正和他所在的皮革厂。

  
   李正供职的工厂位于东莞万江一个偏僻的处所,主要生产高档鞋材皮革。工厂规模不算大,三条生产线,四五十个工人。但在往年,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皮革厂,一年也能创造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产值。而今年,李正告诉记者,一开年就没什么事情做,以前每个月公司能卖出30万尺皮革,现在一个月才十几万尺,一季度公司销售额减少50%。相对应,以前公司生产的皮革利润有10%至15%,而现在利润有时不到5%。

  
   一位在濠畔广场开设档口已有三年的某福建鞋材档口负责人更以“闲得发慌”向记者描述着档口生意的清淡,而店员多于顾客也是记者逗留濠畔半日的最深印象。

  
   “这里的经营情况还不算最差的。”李正告诉记者,“旁边不远的另两家鞋材城生意更差,一些档口一天可能都没有一个客户。很多都要关门了。” 记者随后的走访证实了李正的说法。偌大的鞋材城,因为顾客寥寥,倍显清冷与空阔,相邻档口店员甚至围坐在一起打起了扑克。

  
   据了解,在东莞这类鞋材城约有5、6家,所面对的客户基本为中小鞋企。他们生意的日渐萧条,正是众多中小鞋企生存困境的表征。

  
   一个规模仅有七八十人的小型鞋厂老板告诉记者,就在他鞋厂的附近,与他鞋厂同期开业的3家规模相仿的鞋厂开张不到一年就倒闭了。

  
   来自亚洲鞋业协会的统计印证了李正与这位老板的说法。据该协会统计,自去年来,广东东莞、惠州等地有1000多家鞋厂及相关配套企业,因各种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被法院查封,或外迁其他地区。

  
   广州海关的统计则显示,珠三角地区鞋类出口企业大幅减少。今年1至2月,珠三角地区参与出口鞋的企业1512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855家,其中,私营企业比去年同期减少1484家,外商投资企业减少92家,国有企业减少23家。

  
  
  
   6.2-6.5兑换价或为底线

  
   多年来,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外贸依存度高达160.4%,东莞贡献巨大。其中,东莞鞋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以出口见长。

  
   厚街镇是东莞鞋业最集中的区域,分布着约1000多家大大小小的鞋厂和几千家鞋材等配套企业及商场,一半以上鞋企以出口为主,因此,相对江浙一带以及成都等其他几大制鞋基地,东莞鞋企受外部环境影响尤为明显,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国经济放缓等都是其无法规避的利空。

  
   福建省福维尔进出口有限公司副经理林燕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由于人民币升值,现在出口利润2%-3%都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有时候甚至亏本。而以前还能有5%的毛利。据她说,作为运动鞋生产基地,晋江小型鞋厂有20%至30%已经倒闭。

  
   温州市成博?古澳尔鞋业商务部石晓红则称,公司中档产品现在一般利润在7-8元,低端利润5元,汇率因素导致公司出口的每双鞋利润减少了2元。

  
   位于广东汕头的众利鞋业业务负责人陈伟海也对记者表示,“因为不可预测,汇率对公司利润影响最大。”成都艾民儿广州区外贸业务负责人罗艳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认为,相对汇率而言,劳动力成本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较为容易承受。

  
   汇率的不确定性,使得许多出口型鞋企或外贸企业难以确定出口价格,导致部分鞋企有单不敢接或不想接,甚或接单后主动毁约。

  
   一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告诉记者,在他所调研的企业中,一企业通过在香港设立的分公司接单,但因人民币升值,履约将承担巨额的亏损,该企业最终只得关闭香港分公司。

  
   “现在有一个近百万的单,但利润就如投入100万只能赚1万,你做吗?”鞋材行业同样面临有单不敢接的境地。李正告诉记者,“鞋企利润空间变小,自然也要压缩我们的利润,但这么低的利润,还要承担鞋厂随时倒闭的危险,谁敢接这个单?”

  
   一些鞋企表示,如果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升到6.5或者6.2,就得考虑转行或外迁。对于他们而言,也许这便是他们生存的真实底线。

  
   广东省发改委相关部门在其撰写的2008年广东经济展望中曾预言,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效应对广东出口的影响将在2008年逐步显现。预计2008年广东出口将突破4200亿美元,但增速回落到18%左右。广东省外经贸厅的官员更认为,外贸形势极不乐观,今年是历史上最为困难的一年。以鞋业为代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与出口行业显然最早感知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调整效应,不堪重负。

  
  
  
   避风险各有招数

  
   有专家预期,今年人民币仍将继续升值。这对利润已微薄的出口型鞋企而言,或许是最大的利空。

  
   据记者了解,通常鞋企承接订单到最后拿到全部回款周期为3个月,部分大型客户周期则可能超过6个月,尽管合同签订时双方都会有对汇率的预期,但鞋企通常能与客户谈定的人民币升值预期都比不上结款时的实际升值幅度。

  
   福维尔公司林燕告诉记者,大客户订单前两批结款还好,但因周期长,人民币升值很可能导致最后一批结款亏本。而与他们合作的70%客户是类似沃尔玛这样的大型客户。

  
   提价成为众多鞋企共同的选择。据了解,今年前两个月,广东出口鞋均价为3.2美元/双,上涨37%。但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表示,出口价格上涨的幅度不及成本上涨的幅度,而且主要是有实力的大企业才能将价格上调。

  
   转以欧元结算或设定价格有效期限,成为部分鞋企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之一。

  
   成都艾民儿罗艳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客户60%来自东欧和中欧,70%货款仍以美元结算。为规避汇率风险,公司计划60%以欧元结算。但据记者了解,目前拥有5万多人规模的青岛双星出口产品也仅有10%至20%以欧元结算。

  
   众利鞋业陈伟海表示,客户一般不同意改为欧元结算,欧盟的客户也是把欧元兑换成美元结算,这样可以赚到汇差。而记者所调查鞋企中80%以上厂商出口均100%以美元结算。转以欧元结算,对于大部分鞋企来说,依然存在巨大的阻力。

  
   为规避汇率风险,一些公司与客户约定,报价在一个范围之内有效,超出时间,就会根据汇率调整,再重新议价。但这一结果导致部分鞋企更愿意接贸易公司的订单,因为贸易公司以人民币结算。

  
   部分鞋企则选择了压缩中间成本。一鞋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很多东莞港资鞋企已迁到成都或江西,贸易公司则转单到越南。但广东对外贸易开发公司鞋部梁少生则认为,内地信息闭塞,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其他成本可能增加,比如物流费用等,而到越南办厂,也依然面临配套问题。

  
   上世纪60年代,世界鞋业中心在意大利,70年代转移到日本和韩国,80年代转移到中国台湾地区,90年代转移到广东东莞和浙江温州。如今,鞋业中心则有迁至内地省份或外迁的迹象。一台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他们今日在东莞一带遇到的困境与十年前离开台湾时的情形一样。

  
   在他看来,无论提价,或是转以欧元结算,还是设定价格有效期,或者试图外迁压缩成本,在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导向政策逆转的今天以及不远的将来,都非治本之策。

  
   “产业升级”或是鞋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最终选择。不过,东莞市民营经济发展协调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康提醒,产业升级不是把家具、服装、制鞋等传统产业迁出去,从企业层面来说还是要向上下游延伸。比如说一服饰有限公司去年在东莞成立,注重设计和销售,虽然公司才200多人,去年一个亿的产值,纳税800多万。鞋业等传统行业也应走适合的路。“传统产业应转做品牌,外销和内销结合。我看了这么多企业,如果不这么转型,只能搬了。”

  
   广东省经贸委主任陈冰指出:“在国际市场上,虽然许多著名品牌都是广东造,但极少用我们自己的品牌。广东鞋类和皮具箱包类产量虽分别占全国的1/2和2/3,占世界的1/3左右,但知名企业品牌却屈指可数。”

  
   所幸,在外贸形势逆转的今日,不少大型鞋企纷纷转内销,东莞鞋业的三大巨头裕元、兴昂、华坚,目前都在雄心勃勃地创立自己的品牌抢攻内地市场。而青岛双星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周艳在广交会期间则告诉记者,除了提价以及转以欧元结算,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重新定价,是其应对汇率风险的另一措施。与此同时,青岛双星的内销网络以及品牌效应,也使得它在一系列不利因素同时呈现时,更能从容应对。

  
  (来源:上海证券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正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