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股价普遍迅速下滑,短线各项指标已经严重超跌,而权重股近期跌幅开始收窄,出现了止跌迹象。A股脊梁不会再弯,上证50等权重股或能像此前率先“补缺”一样,正在酝酿一轮超跌反弹行情,反弹的急行军或许就是目前估值较低的金融、钢铁等板块上的新蓝筹股。
沪深两市股指上周再度呈现“无抵抗性”重挫,上证指数创下2865.5点的本轮调整行情新低,罕见“八连阴”也是上证指数自1991年设立以来连续下跌天数的最高纪录,13.84%的周跌幅创出自1996年12月以来的十一年多最大单周跌幅。来自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沪深两市1540余家A股股票总市值为18.75万亿,一周减少14.13%;流通市值报6.31亿元,较6月6日减少14.62%。其中沪市流通市值一周减少14.51%,深市流通市值为一周减少14.91%;沪市总市值一周减少13.85%,深市总市值一周减少15.27%。
据《证券日报》最新统计,按今年一季末相关数据计算,目前A股加权平均股价为10.41元,加权平均动态市盈率仅为20.01倍,与去年10月16日高点的46.04倍的市盈率相比,大幅下降56.53%。目前,权重指标股估值更低,其中沪深300加权平均股价为10.72元,加权平均动态市盈率仅为18.99倍;上证50加权平均股价为9.86元,加权平均动态市盈率仅为17.04倍。由此可见,经过这一轮的调整,股市估值已偏低,市场的安全边际正在提高。就中国这样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巨大经济体而言,A股目前20倍左右的市盈率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16.5倍的市盈率,是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水平。估值水平的下降大大强化了整体市场尤其是蓝筹股的吸引力。
通过对比上证50指数与上证指数日K线发现,上证50指数先于上证指数在5月27日率先回补政策性的降税缺口,而上证指数在6月10日回补缺口,上证50指数补缺动作比上证指数提前了9天。从一周股票市值变化上看,上证50指数6月13日总市值为9.82万亿元,较6月6日减少1.52万亿元,减幅13.4%,明显低于沪市A股总市值的缩减幅度。
数据显示,在上证50指标股中,总市值一周缩减幅度低于沪市A股总市值降幅的有19家,包括
中国平安等金融股,以及宝钢等钢铁股。这些权重股大多先于上证指数回补政策缺口。比如中国平安、
建设银行等均早在5月8日回补政策缺口,先于上证指数22个交易日。“先于补缺”、“先于超跌”、“先于止稳”、“先于反弹”,权重股如果能把这四个特征顺畅延续下去的话,反弹也不过是一步之遥。
分析显示,这些具备反弹特质的蓝筹股正是近期被市场定义的“新蓝筹”。“新蓝筹”具有自主创新、快速成长、竞争优势明显的特征,与传统意义上的蓝筹公司相比,这些“新蓝筹”在新近上市,成长性更为突出,且已经具有行业龙头特征。而在二级市场中,“新蓝筹”破发成为最显著特征,据统计,“601”个股有9家破发,其中
中国太保在3月26日就率先破发,截至目前较发行价已经跌去33.33%;两市“巨无霸”
中国石油相比发行价跌幅10.24%。“601”破发队成员还包括
中海集运、
中信银行、
交通银行、建设银行、
中煤能源、
中国铁建、
柳钢股份。业内人士认为,A股市场从投资价值角度看已经明显被低估,尤其是“新蓝筹”公司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在二级市场的“脊梁”作用不可忽视。(赵学毅)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兴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