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歆
涨停!首只全流通股票三一重工在其全流通后的首个交易日演绎了几近完美的一幕。
在减持与限售的博弈之间,三一重工的大股东三一集团通过自己的“自愿锁定+限价减持”践行了作为上市公司“大非股东”的商道。
“大非商道”
曾有财经界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推荐韩剧《商道》以及我国本土电视剧《大染坊》。两剧情节各有跌宕,但异曲同工之处在于讲述了有胆识的商业企业家即使在严酷竞争中也遵循的商道(商业道德和道法)。值得一提的是,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正是对于商道的遵循,才促使了上述商业企业的真正跨越发展。
事实证明,三一集团同样有胆有识。
昨日的公告显示,三一集团承诺于2008年6月17日解禁上市流通的518126188股三一重工股份,自2008年6月19日起自愿继续锁定两年;同时,自2008年6月17日起两年之内,若三一重工股票二级市场价格低于2008年6月16日收盘价的两倍(即55.76元/股),三一集团承诺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所持有的三一重工股份。”
三一重工的选择提醒市场,商道对于资本市场已经解禁以及即将解禁的大小非来说是??有权减持,也应该有所坚持。
流通权是股改以后解禁股在法律上拥有的权利,但是权利不是必须履行的义务,解禁并不等于减持。面对二级市场的资金面紧张、非理性连续下跌、恐慌情绪纠结……,大小非们有必要考虑坚持: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坚持作为股东的责任和社会责任。
对于三一重工承诺中流露的坚持,二级市场也在发自内心地给予回报:昨日三一重工涨停仅仅是回报的一部分。按照股改投票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19.68元,以及当时的总股本24000万计算,三一重工的总市值不过47亿元。三年后的今天,三一重工的总股本扩大了4倍,达到了99200万股,总市值在其最高价位68.00元时,高达675亿元,是股改前的14倍。三一集团此次虽然选择暂时失去部分股票流通权,但其同时重拾了市场信心、提升了三一重工市场形象,而且三一集团目前的持股市值和未来的估值都有望借此契机大幅增加。
三一模式能否再现
业内专家指出,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之初,三一重工就成功实施了送股换流通权的“三一模式”,此次三一重工的自愿锁定虽然是个案,但不排除被后来者纷纷效仿乃至改良的可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自愿锁定”也能够在被市场授予“三一模式”的美誉。
天相投资行业分析师也指出,三一重工作为全市场第一家全流通的上市公司,其率先做出锁定承诺使得公司在投资者心里的形象大幅提升,其承诺对后续的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做出了表率作用。
事实上,三一重工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是其自愿锁定流通权的行为同样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提了个醒。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额外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国有股在获得流通权时更应充分考虑股权是否被价值低估、考虑市场的整体承受力,再择机减持。
此外,三一重工也真真切切地提醒了市场,解禁不等于减持,对于大小非解禁潮没必要过度恐慌,而应分清宏观经济形势、上市公司的质地、上市公司原限受股股东的减持意愿等情况后再进行自己的理性决策。
从股改第一股到全流通第一股再到全流通后自愿锁定第一股,三一践行了商道。市场期待着,即将迎来解禁的大小非们能够同样审慎决策,真正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共赢。 (来源:证券日报)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