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奥运会又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梦想,最佳企业公众形象针对企业30年成长的情况,以及中国企业界日益革新的公益诉求,今年的主题为“企业基金会与公益可持续”。
周勇(阳光卫视副台长):
| |
阳光卫视副台长 周勇 |
因为我们定位也是人文历史探索频道,我们也想自己有一些行动有一些人文的关怀,有一些公益的尝试,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在探讨如何利用阳光卫视的媒体资源,让它的平台价值和一些公益企业进行结合,比如在目前大的基金会底下也成立相关的专项基金,做这样的公益事业。我们最近关于企业的慈善基金会有一些观察,既然我们今天说是评价活动的启动仪式,一方面是褒扬好的,另一方面也是做一些提醒,也是我们目前筹划当中告诫自己要做的方面。
我想两个,一个是一定要独立,第二个一定要专业。为什么要提到独立呢?是因为和刚才资老师讲的也是有关系的,您讲的关于自主的问题,因为我们也观察到国内有一些企业的基金会,它可能数额也非常大,是一个上千万的盘子在做,但是在企业理事会开会的时候,可能出资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裁会以上级领导的身份光临,而且他可能还会带着很多集团层面的投资部的负责人、品牌部负责人、运营部的负责人来,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的企业负责人在表示我对基金会的重视,但是另一方面他带来一个潜在的风险就是,不管你的出发点是好是坏,你对基金会的干预太深。
这就使这个基金会本身的独立性得到体现,就可能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不良后果,有的时候基金会会过于依赖于这个企业,然后会为企业非常急功近利的目的服务,偏离了我为什么要做基金会这样的使命。包括像刚刚资老师讲到的,基金会往哪儿投,投什么项目,投多少,如果你和这个投资企业成为附属关系,我是这个企业的子公司或者部门,而不是独立的基金会的话,在做慈善双向投资等等方面会带来很多干扰,甚至最下品的表现,可能会成为一个企业公关的表现,成为企业灰色不好解释的一些东西,让这个基金会来完成。所以我想独立是我们现在在强调企业基金会在运作的时候最最前面的一个东西。
第二个就是专业。刚才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很多嘉宾也谈到专业的这个问题,我也确实有观察,比如去年年底的时候还有这样的情况,国内有一个企业基金会,他的规模也是几千万,但是负责这个基金会的只有三个员工是这个企业的员工,而这三个员工也是每周只拿出两天时间来处理这个事情。其实我很难相信一个几千万的盘子,而且按照我们相应的规定是,每年要完成资金存额的8%,一定要把钱花出去,这么大的盘子靠三个人非全资工作怎么能把事情做好,我觉得这个和他的出发点是不一致的。
我想一个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两个方面,一个是要和专业的NGO组织合作,这可能是非常好的保障,另外合作过程当中一定要有非常好的机制,比如合作项目的招投标,在合作过程当中的审查,最后要有一个评估。只有这样的话,可能才能真正让这个企业的慈善基金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良性的运作。
实际上我觉得目前企业慈善基金会现在发展,我觉得已经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大家比谁出的钱多,从最早的按照我们国家最低的标准是要求200万,后来出现500万、800万、上千万,现在出现过亿的也很多了,我觉得在比完钱多之后,接下来应该比同样的钱谁创造的价值更大,我觉得现在应该比这个,如果比这个的情况下,就是如何让企业的慈善基金会能够真正的独立,按照基金会的使命去运作,同时又能够专业,按照基金会成熟科学的机制去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的作用。以前有一个概括,叫花钱比挣更难,我想对于企业来讲,成立企业慈善基金会,花钱也真的是一个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