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首届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 > 现场报道

陈广庆:抓住历史机遇 发展创业型经济

  陈广庆(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执行主席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参加“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这一盛会,与大家共聚一堂,谈论“创业型经济”这一令人振奋的话题。对于创业型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具体实践,我想在座各位专家学者和实业界的朋友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体会。下面,就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必要性和政策支持体系,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关于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时代要求和社会意义

  在当前世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以资本、劳动力、资源为支撑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以知识、人才、信息为依托的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因此,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集中地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这也是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基本要义。

  1.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升级,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使全球经济步入一个风险释放的经济下行过程。这不仅打破了原来由欧美等西方国家主导消费,新兴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全球均衡体系,使世界五大经济体中的美国、欧元区和日本都处于经济衰退边缘,而且也使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深受其害。

  旧平衡的打破,意味着新平衡的建立。这一轮世界经济的市场大动荡、格局大变化、利益大调整引发各国都重新思考自己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发展战略,自己在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位置。

  希望总是在危机中孕育。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世界各国来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关键是能否根据自国的客观条件和环境,抵御、化解这场危机,转“危”为“机”。纵观世界近代历史,一个个强国的崛起,都是在世界平衡打破和世界竞争格局调整后,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期,迅速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行方式,保持本国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从而居于领先地位的。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抓住了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机遇;二战后的日本抓住了产业立国的机遇;美国不仅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30多年时间里,抓住了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实现迅速崛起;更是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两次“石油危机”后,抓住世界的经济形态由“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的机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型创业企业,实现了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高增长和高就业”。

  从社会经济形态看, 19世纪是以工场手工业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工业时代;20世纪是以管理型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管理时代;到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以创业型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创业时代。随着规模经济的不断变化,创业型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以至于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创业型经济”的概念时,就感慨地指出,“现代经济正在从大型公司主宰的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这种伟大的变革,使得创业型经济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史上所发生的最重要、最能给人希望的事件。创业社会的出现,将可能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今天,企业家精神与创业活动已经成为新时代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一股强劲的创业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2.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中国不仅要面对工业现代化的挑战,还要面对知识化、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不仅要弥补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传统工业化的差距,还要面临全新发展理念的重塑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历史考验。中国经济正在跨过西方国家“管理型经济”的台阶,快速迈向“创业型经济”时代。这一轮崭新的“创业型经济”,仍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创业型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企业家精神互融的新型经济运行方式,它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心,它以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宗旨。它的诞生不仅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社会进步,而且可以改变经济增长的逻辑,更新社会发展推进机制,从而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的驱动力。

  应当看到,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靠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越来越不可持续。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将越来越依赖于改革和创新。而创业和创新本身就是统一的,创业是载体,创新是灵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业,创新用于创业中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技术创新、调整产业格局、实行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鼓励、支持发展创业型经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的需求拉动作用不足,大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呈下降趋势。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趋势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就业岗位的总量供求矛盾与就业岗位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并存。表现在:新兴产业、高技术行业和技能性职业所需人员供不应求,和大量知识、职业技能水平偏低的劳动者供大于求。再加上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就业岗位,导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指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观念一变天地宽。治理新形势下的失业问题,需要新观念、新思维、新办法。只靠输血的就业扶持政策难以缓解就业压力,而依靠发展创业型经济,打造自主创业的造血机制才是破解就业瓶颈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发育进入新阶段的时候,劳动力与就业现状,使我们不得不发展创业型经济。这就是我们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方针的现实背景。

  4.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社会和谐之基;创业是经济活力之源、社会进步之翼,也是扩大就业的倍增器。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产生乘数效应,带来群体性的就业增长;可以激发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群体的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可以增加创业者收益,使他们不仅获得劳动报酬,而且可以获得其他非劳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报酬,使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在中国,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政府多方鼓励、支持创业,创业开始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集体意识和时代理想。通过培育人人要创业,人人能创业,人人自主创业,可以有效地解决城镇就业难题,可以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从积极方面缩小城乡、地区和居民之间的发展和收入差距,使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去实现自己权利,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且不侵害和损害其他阶层和社会群体的权利与利益,从而积极化解社会各类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关于发展创业型经济的五个支撑框架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但相关体制框架和政策体系还有待完善,与创业型经济相适应的创业孵化体系、风险投资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分配与激励制度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等一整套的制度结构尚不成熟。鼓励创业、打造创业型经济,还需要坚持政府主导,通过政府的决策与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完善为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即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构建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支撑框架。

  1.完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制定创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拓展创业空间,保护创业成果,增加创业收益,努力消除一切影响创业的体制性障碍,尽最大努力帮助创业人才克服“最大静摩擦力”。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创业给予了更多、更广泛的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也都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制定了促进创业的政策,但是,与发展创业型经济的要求来讲,我国创业政策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缺乏整体性、协调性和专业性,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在创业政策制定的领域方面,不仅要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高端创业,还要重视普通的中小企业等低端创业。在创业政策目标人群的定位方面,不仅要关注留学归国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还要关注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在创业服务政策方面,不仅要加强研究开发的转移,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创业政策组合方面,不仅要注重运用宏观干预政策刺激创业,还要注重运用微观行政工具营造创业环境。具体讲,完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加有所作为:

  第一、优化创业融资体系,提高创业融资水平,构建分散创业风险的有效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培育成熟的创业板市场,为更多的具有高成长和科技含量的中小创业企业通过上市获得直接融资。放宽对小型金融机构的限制,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解决制约低端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

  第二、加快建设多层次政策体系,从产业政策、所有制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

  第三、推动建立包括创业咨询、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内容的中小企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创业服务网络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率的创业服务,增加创业机会。

  第四、加强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业集群建设,集聚社会资本,形成创业集群效应,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2.营造创业环境

  政府与社会是良好创业环境的营造力量,直接影响着创业者开创新事业的可能性以及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创业成功的境况,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近些年,各级政府在营造创业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中国的创业环境总体看不甚理想,尚属于创业机会多、创业动机强、创业活动较为活跃, 但创业能力不足、创业环境还不够宽松的国家。

  发展创业型经济的主角是个人,关键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是直接投资管理实际创业项目,而是要注重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要营造宽松的政务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缩短审批时间,规范行政执法,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营造促进创业的法律环境。减少企业进入和退出障碍,减轻中小企业的法律和行政负担;要营造有序的市场秩序环境。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确保公平竞争;要营造扶持农民工“回流”创业的环境。吸引和鼓励外出劳务人员返乡创办、领办、联办企业,不仅可以实现农民工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还可以实现本地剩余劳力“离土不离家、就地进工厂”,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要营造和谐的全民创业环境。社会各界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岗位,努力工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只要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没有明确禁止的,就应该鼓励和支持其发展,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3.培育创业文化

  在我国,“创业”一词语出《孟子》,“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可见,我国的创业文化早已植根于中华大地。由秦而汉而唐而宋而明、清,我们的历代祖先都开掘了创业型经济的基业,从浙商、徽商到晋商涌现的华商创业典范,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浓厚的创业文化。只是到了近现代,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使中国人逐渐失去了创业意识,长时间的计划经济和大锅饭、铁饭碗使中国工商界失去了创业激情,缺失了创业环境,淡化了创业文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尽管政府开始注重创业文化的培育,但总体来说,政府在构建创业型社会的政策上仍然缺乏力度,因而当前我国社会的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还没有形成一种健康的创业文化。

  培育健康的创业文化,我们既要借鉴西方开放学习、信息共享、创意共生、尊重个性、相互协作的创业文化;又要继承发扬我国古代重商立业、艰苦奋斗、诚信义利、崇尚和谐的创业文化;既要褒扬创业成功者,又要容忍创业失败者;既要摒弃一切禁锢创业的落后思想意识,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领悟世界发展大势,兼容并蓄一切有利、有益的人类文明成果,形成一种既有本土特点、又有时代特色、极富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创业文化。通过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创业文化,营造创业创新的社会风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激活全民创业动力,使创业意识深深地根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4.弘扬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是创业的源泉和动因。改革开放的政策激发了人们创业的激情;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创业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创新与创业精神已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而是正在成为中国亿万民众踊跃参与的一股浪潮。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先后建立了创业园区,如武汉建立了“创业街”;杭州市提出要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创业基地;哈尔滨把全民创业列入“十一五”规划,提出“创业兴市、创业立市、建设创业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浙江省明确提出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二次创业之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知识界的精英,把开办自己的企业、创立自己的公司,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选择,创业型经济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成长最快的力量。

  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需要汲取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创业精神,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创业型经济。科学把握创业内在规律和我国国情,准确认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弘扬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宣传创新、创业、创造的理念,在全社会培育一种创业致富光荣的社会风气,使所有人都想创业,都参与创业,都服务于创业。使创业精神成为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使创业活动成为国家和民族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5.建立创业教育体系

  当今社会,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占有了发展先机和竞争优势。因此,我们要用战略的眼光、开放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着眼未来发展、面向市场需求,办创新型教育,育创业型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创业型经济”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出现,标志着新的教育形态的出现。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多已贯穿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并把这一策略视为创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创业教育还没有深入到这个层次,才刚开始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教育集中在学位教育和之后的求职道路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缺乏普及性、灵活性、多样性。但令人欣慰的是,国内许多组织和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我国创业教育落后,创业人才短缺,创业培训匮乏的现状,积极大胆地进行多方尝试。

  我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先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创业教育,再逐步普及到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着力构建包括法制体系、管理体系、教学体系、科研体系、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的多形式、多层次创业教育体系。整合社会上的一切资源,实现创业教育资源由只重视大学生等“精英群体”,转变为也关注失地农民、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实现由传统的制式教育、应试教育,转变为真正的大众式的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注意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和不同地方的创业土壤联系起来,通过创业教育,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焕发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努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适宜创业致富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美好愿景!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沧桑巨变,30年风雨兼程。展望未来,我深切期望,我们的“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能够在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多元化无边界交流的积极作用,多出精品,打响品牌。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李淑琴)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