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能源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专家提醒——
警惕新能源项目盲目发展
本报记者 闫志强 《 中国能源报 》( 2009年6月15日 第 05 版)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不是过热,而是严重过热。
国家能源局正在编制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尚未发布,江苏、上海、山东等多个地方的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已经陆续出台。从目前各省的规划来看,底牌并无二致,均主打太阳能、风能和核电项目,都把新能源产业做为支撑当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未来产业布局“打头阵”。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比如山东省,在光热利用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截止2008年底山东省规模以上太阳能企业已经达到387家,占全国总产值1/5的产业能量,是全国乃至世界太阳能热原料和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但在其已经发布的新能源规划中,山东省却明确表示要光热和光伏利用两大领域一起抓,而非主攻已经占得先机的光热领域。
核电项目的建设有其特殊性,包括对于地理位置的选择等等,而且核电发展速度再快,一年也新增不了几个项目。但是上海和江苏的规划中都将核电装备制造发展作为未来布局的重点。
避免项目“一窝蜂”现象
目前,盲目上马的势头已初见端倪。秦海岩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79253万千瓦,风电并网总容量仅为894万千瓦。而与2008年底风电总装机容量1221万千瓦相比,意味着至少有近28%的已建风电设备闲置。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以太阳能上游的多晶硅产业为例,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多晶硅概念在国内逐渐升温,许多上市企业纷纷涉足其中。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最新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在建多晶硅项目总数逾20个,总投资额逾700亿。另外一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多晶硅产能已经超出需求一半以上。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6月1日在“金融危机与气候变化”论坛上表示,我国现在风能、光伏产业“大干快上”的发展,会出现类似上世纪80年代大量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现在还“晒太阳”的现象。
有效发展方能打造地方经济新引擎
“新能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国家的新能源规划将有助于扭转新能源产业长期停留在概念层面、经济效益薄弱的弊端,进而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新能源产业也将会成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秦海岩说,地方出台新能源规划,想借此带动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这有积极的意义。但也要认识到,如何实现有序发展非常重要,应避免盲目投资现象发生。
姜谦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各地出台的‘新能源规划’如果项目雷同,首先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其次对于产业来说,将会导致不良竞争,反而会把一些前景良好的行业拖累了。”
规划还需“配套工程”
秦海岩认为,目前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的国内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而且大多数企业更关注短期效益,产能和市场是他们工作的核心,而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往往被忽略。新能源行业应该吸取我国其他制造行业发展的教训,避免技术空心化,避免在整个产业链中又成为承担利润最薄的制造环节的角色,而把研发设计等利润丰厚的环节让位给国外企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要把新能源当成一个产业来做,不是简单地推动发展。”林伯强认为,要使得新能源产业真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光靠一个简单的规划并不能实现。只有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再加大后续政策的跟进,才能推动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