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龚方雄:全球经济正触底反弹 美国将在三季度复苏

2009年07月18日10:0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财经

  搜狐财经讯 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上半年中国经济(GDP)增速明显下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双双下降。半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密集的货币、财政、税收及产业振兴刺激政策,大宗商品、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呈现上扬趋势,但这是短期“政策性反弹”,还是昭示一个新的市场趋势?下半年经济复苏前景如何?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研究分析和投资决策的专业人士如何把握2009年下半年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和风险,制定和调整理性的投资策略,将成为一个现实的挑战。2009年7月18-19日,第四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暨第四届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年会在北京召开,众位知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将解析未来中国金融市场的走向。以下是搜狐财经从现场发回的精彩报道: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

  龚方雄:3000点是牛市开始 看好新能源和生物工程

  主持人许玉道:在两天议程之前,第一个为大家安排的是来自于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先生,大家掌声欢迎。龚方雄先生利用他横跨两个市场独特的视角,将为我们解读国际经济及金融市场,当然这当中有会涉及中国金融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我们期待龚先生的演讲。

  龚方雄:在座的各位来宾,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的邀请之下,在牛年牛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来跟大家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一下国际、国内这两个经济体和金融市场未来的走势。

  要讲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市场,这两者是融为一体的,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现在要谈中国经济一定要对中国经济有深刻的了解,但是不可否认,也要对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现在我们国家A股已经站上3000点,我早就讲过3000点应该不是顶,在2000点到3000点过程中是市场的正常化过程,3000点以上才是真正的牛市的开始。今年牛年牛市进行了一半,未来的走势关键要看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演进,这一波复苏的可持续性怎么样,国际经济是否已经触底反弹,这个是我今天来跟大家探讨的。

  我首先从国际经济讲起。我们对国际经济的判断,首先,金融风暴大潮已经过去,系统性的风险已经大大减低,整个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进程基本上结束,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作为经济的一个润滑剂的功能正在恢复,所以我们认为美国的经济、全球的经济正在触底反弹的过程当中。如果做一个比较好的比喻,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处在中国经济今年1月份、2月份的状态当中,正在寻底反弹,这个底部很可能已经在第二季度寻到,第三季度美国的经济就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复苏。在做这个判断的时候,这是一个周期性的判断,但是周期性的问题和结构性的问题往往是并存的,但是我们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的分析师或者经济学家或者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要注意的问题是把结构性的问题和周期性的问题分开区别对待,虽然大家刚刚看到我对全球经济整体触底反弹判断相对来讲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另一方面头脑也要保持冷静,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面临的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我们往往犯的一个错误,会把结构性的问题和周期性的问题混合在一起来考虑。

  给大家讲一个对中国经济判断的例子,大家知道我们有一个双底论,去年第四季度我们就说中国经济环比见底,中国的资本市场A股也是第四季度基本在1700点左右见底,我们预测到中国经济会有一个非常强的周期性的反弹。但是在这同时我想在座的各位都会同意,中国经济很多结构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经济学家们、分析师们和市场的参与者、在座的各位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结构性的问题和周期性的问题混在一起来做分析和下结论,这样就会犯一个错误,你看待结构性问题的时候还是非常严峻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国际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我们以前靠投资、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能真正的转向靠内需、靠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且这种增长模式的转换对潜在的经济成长能力有什么样的影响,这都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但是由于对结构性问题判断的悲观,可能导致了很多人排除了一个强劲周期复苏的可能性,这个就是我们在市场上作出的一个判断的不同,要深刻认识到结构性问题的继续存在,往往不一定会排除一个强劲的周期性的复苏。我在这里强调这一点,是为了帮助大家判断全球和美国经济,因为在我关注国内对全球经济判断的时候,其实大家谈到的大多数是结构性的问题,比如美国储蓄率过低,美国的消费率还要下降、储蓄要提高,就是我讲的金融体系去杠杆化的基本结束,并不表示实体经济去杠杆化进程的结束,实际上美国实体经济的去杠杆化才刚刚开始,美国的储蓄率从负的现在提高到4%、6%。现在很多经济学家都说,美国储蓄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带来对美国消费的影响相当于600亿美金,他的储蓄率从0,甚至负1、负2,现在上升到6%,他的消费能力下降了多少,这个进程可能还要继续,美国的储蓄率要上升到8%、9%,他的实体经济的去杠杆化才会停止,这样全球经济不会继续下滑嘛,美国经济哪来的复苏呢,复苏的动力来自哪里呢?大家知道消费在美国经济占比70%,所以由于这个判断,我们对全球经济从国内,我看分析师的报告、经济学家们,包括我们的决策部门,判断一致还是比较北端的。我刚刚说的,我们的观点,美国经济将在第二季度,可能已经在第二季度寻到底,第三季度可能就触底反弹,大家可能不会接受这个观点,这个分歧非常大。市场的共识是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继续持悲观的态度,既然从全球经济讲起,我就要把这两个事情讲清楚。

  大家知道周期性的复苏是怎么带来的,周期性的复苏往往是由库存的调节带来的,库存周期往往是跟市场,尤其是阶级家们的判断相联系的,但是大家知道,金融市场往往是走在企业家和实体行业前3—6个月,就是我们在座各位的优势,我也是经常在市场上灌输这种理念。在大家要判断经济拐点的时候,千万不能听企业家的,一定要从宏观层面去判断,而不是从微观层面、从企业层面去判断,这一点也是金融市场要发挥的本身的职能。

  大家知道,企业家们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全球都是一样的,不单是中国,因为隔行如隔山,因为企业家们担心的事情、每天要管的事情企业的运营、企业的财务、企业的融资、企业的库存,一个小企业甚至清洁工可能企业家都要管,他能看到全球的格局吗,他没有时间去看,他没有这个资讯去看。所以往往企业家们都是在市场,比如行家市场见顶的时候他们继续保持乐观,大家如果记得的话07年10月份我们资本市场已经见顶了,到12月份的时候很多企业家都在抱怨,说我手上的订单都做不完,我的开工率基本上百分之百,各方面产能都不足,为什么股票已经下降了30%,他不理解,很多的企业家那个时候还会在市场上购买自己的股票。结构到2008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时候,很多企业家们发现他手上的订单渐渐在消失,甚至已经有的订单被取消,那个时候周期已经出现了拐点,整个周期在向下运行,后来他们发现自己错了,赶紧消减产能、消减库存,但是那时候已经晚了。

  这次是一样的,我们讲经济是第四季度环比见底、第一季度同比见底,但是我们的分析师们写的报告,我的见底出来以后国内是一片怀疑之声,为什么说牛市是在怀疑当中诞生的呢?当时我讲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国内人都觉得我们今年不过是熊肚子里面的一头牛,牛是长不大的,会本闷死,牛可以在熊肚子里面跳一跳,但是跳不出来、长不大,分析师写的报告也比较悲观,但是大家想想分析师写的报告怎么写出来的,是到企业家去做调研,跟企业家们、跟董事长们、总经理们、财务总监们进行交流,我们的企业家还是不看好,觉得经济没有见底,我们还是很差,订单没有回流,所以分析师们写的报告也很悲观。但是我们的最终需求一直是超过预期的,所以我们一月份开始推房地产和汽车板块,现在企业家们终于感觉到,现在订单是回来了,现在我们的库存都卖光了,现在各地汽车销售商们整天打电话说,没有库存啊,为什么不供车,现在是没车可供,前段时间最终需求比较强的情况下,企业家们一般不相信最终需求会持续,因为他经历了百年金融风暴以后觉得这不过是一个反弹而已,他觉得这是非常良好的机遇让他减低库存,他并不增加生产,所以这种情况下他把库存都卖光了,并没有增加生产。

  所以很多分析师说我们中国的宏观数据是自相矛盾的,我们看来这个事情实际上大家没有把它看透,看透以后不矛盾,因为很多人质疑中国的数据,说都是需求这么强、消费需求这么强,为什么工业生产这么弱,为什么发电量一直是负的,不但是国内、国际,所有的人都在质疑中国是不是在编数据,明天大家会听统计局的姚景源总经济师的分析,我想他会把这个事情讲的很清楚,在我们看来这个事情一致性非常好,没有什么互相矛盾的地方,只不过是企业家们在最终需求很旺盛的情况下只相信是反弹而不是反转,所以他很愿意把成本降低消减库存,并没有增加生产,所以发电量一直上不了。第一季度的GDP6.1,大家一看这个数据是自相矛盾的,固定资产投资是26%—28%的成长,跟去年比没有下降,真实消费没有下降,名义上是下降了,但是去年上半年通胀率是5%—6%左右,今年上半年通胀率是1.5%,零售销售只有14%的增长,实际的销售是4%—5%的成长,去年名义上虽然有20%的成长,实际销售只有14%、15%,投资丰富放缓、销售没有放缓,把这两个数据加起来中国经济应该成长9%,而不是6%,去库存为GDP减少了3个百分点的贡献。为什么我们敢于说第二、第三、第四季度经济会加速成长呢,因为去库存化会开始增加库存,所以未来的用电量会增加,企业被迫开工,就像5月初我们带了一帮国际上的基金经济看内需,看了一圈以后感觉跟我们的判断是一致的,房地产、汽车板块的需求非常强劲。到北京,我们刚下飞机《北京晚报》的头条新闻就是北京在闹车荒,大家想买车买不到,为什么?企业没有生产,企业去年生产、今年年初在做今年的生产和库存规划的时候,是按零销售成长来归九的,但是今年的汽车销售1月份增长5%,2月份增长6%,3月份增长10%,4月份增长24%,5月份增长34%,6月份增长38%,轿车销售超过增长50%,企业不是每个月都调生产计划、库存计划的,他是按年计划做的,最多现在比如说半年进程以后回头来看看,是不是要调整一下生产和库存的规划,所以半年以后可能才会增加生产。所以最近用电量上来了、工业生产也上来了,所以我们觉得未来的经济数据会超过预期的道理就在于此。

  全球的情况也是这样的,不是说中国的企业家们很短视,全球的企业家们都是这样的,他们一般关心自己所在的领域,他们会关注自己企业很多的细节问题,只能看到树木不能看到森林,这件事情就要靠金融市场来做。全球消费者的表现实际上也是好于预期的,看美国消费者信心恢复的非常快,现在美国房地产都有复苏的迹象,大家知道美国房地产现在成交量也在上升,德国和日本的汽车销售量也是非常好的,德国是有经济刺激计划的,跟我们差不多。但是美国在这方面经济刺激计划发挥的作用非常小,但是消费者信心恢复的也是比预期好。大家知道5月份、6月份环比来看全球的工业生产都是上升的,所以说也是类似于中国去库存化进展到极限,发现我调的太低了,消费者比我们想像的好,所以他要恢复生产,这样会导致周期性的复苏。在未来6—12个月,全球经济不排除在美国经济的引领下出现一个比较强劲的周期性的反弹,但是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周期性的判断是一致的话,结构性的判断是不一致的,结构性的角度来讲,中国经济恢复的可持续性比全球要好,美国经济恢复的可持续性继续会受这次金融风暴负面影响的拖累,因为它的复苏在我们看来,虽然在未来6—12个月有一个周期性的反弹。但是这个反弹长远来讲是非常脆弱的,首先会伴随着高失业率,美国现在失业率是9.5%,它的高失业率会一直存在,我们做过计算,未来3年美国的失业率要从9.5见底,3年内回到6%以下,美国的经济增长未来3年必须超过6%,可能吗?不可能。美国的财政赤字非常高,高额的财政赤字和政府的债务,为美国政府继续出台经济刺激计划设了一个限制,美国未来3—5年的经济增长率是下降的,我们认为下降到2%左右。过去在金融风暴之前的这段时间,美国经济的潜在成长率是3%左右,不排除一种情况,未来6—12个月美国经济出现强劲的周期性的复苏,但是到2011年、2012年有可能又出现另一个回调,条件就是说在这段时间美国经济没有新的技术突破引领另一波经济的成长,这个强劲复苏的过程可能会非常短暂。

  接下来大家会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日本,会成为一个失去的20年、被人忘却的20年,日本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裂以后日本就没有复苏过,全球经济好日本就跟着好几年,全球经济不好他比谁都差,前段时间日本的衰退是10%几,美国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日本。我要讲这个事情也是因为国内也有很多这种论调,我刚刚讲了一种悲观论,就是说美国经济不太容易复苏,我讲了周期性库存的调节,我又讲了一个结构性的问题,结构性问题很悲观,但是结构性的问题会不会导致美国经济重现过去日本经济20年的现象,一直低迷不振。这个判断非常重要,到底中国这波牛市中国经济复苏的行情能走多远。

  这一点也要跟大家讲清楚,我觉得大家结论要很清楚,美国不会成为第二个日本,这个道理很简单,为什么呢?经济学是一个非常直观的学问,经济学很多东西讲出来以后能够非常直白的讲出来,比如讲经济成长,经济成长是一个非常大的理论,但是这个理论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经济成长一个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个是劳动力的成长。看日本就好办了,日本人口在老化,人口数量在下降,因为他已经是一个工业化的社会,工业化社会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大家知道年轻人追求独立,追求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家庭观念淡薄,结婚越来越晚,结了婚也不愿意生孩子,愿意二人世界,这都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所以说人口在老化,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而且城市化进程已经结束,劳动力的供给靠什么解决,日本这个国家从劳动力的角度讲是没有增长动力的。劳动生产率在一个成熟的经济体系是要靠创新的,靠技术创新,我们对日本的描述我有一个名言,日本永远是最好的老二,日本这个国家一般很少有原创性的技术,过去100—150年所有原创性的发明都是在美国诞生的,过去全世界所有的发明创造100—150年全是美国发明的。汽车很典型的行业,但是日本人的特点是能把人家的原状拿过来,发挥的淋漓尽致,最后出来的产品比原创国还好。汽车谁造的最好?美国是汽车发明的始祖,结果他三大汽车厂都要倒闭,结果日本丰田仍然是非常好的,日本、德国汽车是造的最好的。人本就是这么一个民族,永远不会在全世界挑头,但是能把别人的发明创造拿过来发挥的淋漓尽致,达到极佳,他没有原创性,但是最近全球也没有什么技术突破,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经济就低迷了20年,所以他的劳动生产率也没有提高。

  在唐朝的时候日本是跟着中国走的,因为当时中国的GDP在唐朝是占全球的40%的,当时中国是最强的,所以日本的文字、宗教、文化都是在唐朝的时候拿过去的,拿来主义,学中国,因为那时候中国是全球的最强,那时候的中国是全球真正的中国,中国很强势的情况下日本跟着中国,所以日本的文字是从中国来的,日本的很多文化也是从中国来的。但是后来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中国仍然延续老套,所以没有什么创新以后中国落后,跟欧洲打了几个仗又打的败仗,后来日本又不跟着中国了,日本跟着欧洲跑,在日本有一个明治维新。后来欧洲在二战当中美国是大赢家,美国在二战以后的崛起,后来日本人就决定跟美国了,虽然他是美国的战败国,但是这个民族就是这样,战败不战败没有关系,要跟的就是全球最强的国家,所以他后来就跟着美国走。但是问题,这个国家没有原创性就没有技术突破,没有技术突破的动力,没有技术突破的动力这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就不一定很高,一直很低迷。在经济两个发动机都缺乏的情况下,经济成长从哪里来,所以日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日本,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在里面。

  美国是这样的国家吗?不是,美国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度,美国移民是非常开放的,欢迎全球各地的精英汇聚美国。文化来讲是一样的,年轻人的文化理念、生活理念,大家都愿意单身,结婚越来越晚,追求个性,追求独立,不愿意要孩子,美国的人口也是下降的。但是由于他采取非常开放的移民政策,他吸纳全球各地优秀的人才到美国,所以美国的人口一直没有老化,年轻化的状态一直维持下去,而且他吸收全球最优秀的人才的同时,又带动了他的创新。过去50年、60年,美国的创新是来自哪里的?是德国二战以后把犹太人赶走了,美国人吸收了,但是过去60年诺贝尔奖的得主90%全是犹太人,但是这些人都是外来人,而不是美国本土的人,但是结果就是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在美国诞生的,美国这种非常开放的文化,非常开放的国度。如果去日本留学的人或者到日本生活过的人,即使娶了日本人、嫁给日本人或者在日本人生了一个孩子,都不会成为日本人,不会过你国籍,美国就不是这样的。前两天美国两位高官骆家辉和能源部长都是华人,黑人奥巴马能当成美国总统,可以想像美国文化的开放性。

  虽然我们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大家想想美国真正的国体和国力核心竞争力没有受到上海,美国真正的国体在哪里?首先高科技,就是有微软、因特尔这样的公司,现在倒下的是虚拟经济,是银行很多股票,AIG、贝尔斯登归零,但是他的实体经济没有受脱多的伤。我经济讲,比如一台计算机卖多少钱?一千美金,大家想像一下,一千美金的计算机大部分钱被谁赚走了?计算机最主要的就是CPU,就像人的大脑一样的,CPU是因特尔造的,因特尔的CPU三四百美金,接下来就是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程控系统,三四百美金,所以大家买一台计算机一千块,七八百块被美国人赚走了,剩下的两百块在全球各地分,大家竞争这些东西。最近美国股市涨的好,为什么呢?中国消费好,中国家电下乡,结果因特尔报出来的赢利超出预期,因特尔为什么?说中国好。这是他的综合竞争力,他的核心竞争力在这里。韩国也好、日本也好、台湾也好,很多产业,台基电也好、联电也好、三星也好、日本的索尼公司也好,就是做这台计算机的边角料,真正的核心技术在美国人手上,他赚的是大头。

  所以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连在一起的,我一开始就是这么讲的,你看中国经济对美国不可能看的太淡,之所以不能看的太淡,要了解这个经济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国立的核心点在哪里。高科技是一个,没有受伤。第二,军工产业,航天技术。美国的军工产业、航天技术一点伤都没有受,现在全球战火纷纭,都是用美国人造的武器,航天技术也是一样的,没有受伤。第三,生物工程,医疗技术。我们现在很多医院高科技的设备是GE造的,这方面没有受伤,把美国股市的金融板块拿掉,实体经济实际上股票没怎么跌,像微软、因特尔、GE这些股票没怎么跌,军工行业就更不用说了。从这个角度讲美国不可能成为另一个日本,所以日本长期的经济成长率是1%左右的话,我们觉得即使未来3—5年美国经济比较低迷,它也是2%左右,但是有时候把这些大的东西讲清楚以后,头脑也要清醒,是要靠新的技术突破才能带来一个新的上升的周期,这个新的技术突破之前也可能长期低迷状态。美国70年代—80年代这20年当中,是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大家回想一下70年代、80年代这段时间全球没有出现什么技术突破,所以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就很脆弱,经常受中东战争、滞胀、油价高起的影响,那时候中东一发生战争美国通胀就达到20%,经济成长没有那么强就出现滞胀,一通胀美联储不得不加息,加到天上去,那时候美国经济的支撑点是靠日本经济,那时候日本经济的崛起亚洲四小龙、五小虎,让美国经济没有技术突破的情况下度过了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泡沫以后,碰巧美国出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命,互联网信息技术完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美国来。但是美国任何一个技术革命都是以强劲拉动经济成长作为开局和过程的,最终都是以泡沫作为结局。

  90年代末、本世纪初美国高科技泡沫破裂,就是这个技术革命引发到顶点,01年、02年对美国经济非常悲观,对全球经济也非常悲观,但是那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契机,中国01年加入世贸,中国加入世贸的进程加速了产业全球化的布局,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带动了全球服务业的重新布局,服务业的革命,其中以金融行业作为一个主导。金融行业的创新,前两年大家知道世界最聪明的人是学金融工程的、金融衍生产品的,这也是技术突破和创新,结果也是一样,由是以泡沫作为结局。美国工业革命当中的电的发明、汽车的发明、电话、电视,每次的发明创造在美国出现以后都会引起一个革命,经济的高速成长,最后都是以泡沫作为结局,然后尘埃落定,大家要等待一个新的技术突破。所以在这个出现之前,刚刚我讲的美国的核心国力,毕竟是一个很成熟的经济体系,没有一个新的东西进来潜在的经济成长里也就是2%左右,不会像中国8%、9%的成长,中国为什么8%、9%的成长,中国经济很难低于7%的成长,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成长不是靠技术突破,因为中国还不是一个工业的国家,中国还有7亿多的农民,中国的体制还不健全,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过去30年是靠改革开放,靠民营化,靠经济体系变的更加有效率劳动生产力提高,把个人的创造力提高以后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成长,7亿多农民每年都进城,这个情况下中国才会出现经济高速的成长。美国成长的大概就是0.5%—1%左右,不断的吸收移民,剩下的就是以前技术的余波,没有新的技术突破之前很难出现经济高速成长期。

  我们虽然对周期性的恢复有一定的信心,但是未来3—5年,大家要跟踪的就是美国在哪些行业会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很可能出现技术突破的行业现在有两个,一个是新能源,但是新能源的突破现在还有很多很多技术瓶颈,另一个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就是延续人类生命的那些技术,就像癌症。新能源大家可能很关心,新能源现在只是一个概念,但是大家要想清楚,如果为未来的增长和投资进行布局的话,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新能源在哪些行业是有可能出现迅速突破的,哪些行业是关键点,哪些行业是不值得投资的,这个大家一定要想清楚。比如新能源里面有生物能源板块,生物能源我们是非常不看好的,尤其在中国生物能源不可能看好,大家知道生物能源的本质是从土地里面长出一种东西来,中国很多秸秆,美国现在有用玉米做成油的技术,但是土地本来就是一个稀缺性的资源,你搞生物能源本质上是用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去替代另一种稀缺资源,你说这个东西会有前途吗?我经常讲,在美国还有可能,但是这种最终的土地资源虽然可贸易性很差,但是最终也会受一定的资源瓶颈的制约,中国的资源瓶颈太大了。

  中国的土地资源问题跟中国的房价是联系密切的,因为很多人到过美国以后回来就摇头,中国的房价太贵了,一两百万美金在美国能买一个庄园,非常好的别墅,花园、果园,加游泳池,在中国一两百万美金能买一个公寓,所以很多美国回来的人不了解中国国情,就不愿意买中国的房子,实际上这里面牵扯到土地资源价格的问题。中国的国土面积跟美国差不多,但中国的可耕地面积是美国的一半都不到,因为中国的可耕地面积是40%多,中国大部分土地是荒原、沙漠、不毛之地、荒山,可耕地只有40%,人是要在可耕地上居住的。我经常讲的,如果土地连草都长不活,人能在那活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可耕地不到美国的一半,但是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美国是3亿人口,我们13亿人口,所以中国人均的可耕地是美国的1/8都不到,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地价当然会越来越高,城市化的进程会不断的占用耕地,中国的土地价格将来会越涨越高的,所以房价不可能跌下来,跌是短暂的,跌一段时间很多城市的房价现在又回到新高去了,怎么可能把中国的房价跟美国做简单的类比呢。可再生资源里面的生物资源是一样的,这个东西大家要非常小心,这个行业很难赚钱的,是用土地资源代替能源。

  有希望的是太阳能和风能,这是靠天吃饭的东西,但是太阳能、风能面临的问题就是能源的存储技术,中国不像欧洲有很稳定的风源,设备使用率就会很低,风来了以后不能百分之百的运作,因为到时候风没了百分之百的运作设备使用率一下就下来,结果上网的电压和电流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电网一下就被拖垮了,所以风电的使用率只有30%、40%,风大的时候不能满负荷运作,风小的时候满负荷运作,这样生产成本非常高。要不采取其他的技术,能储技术,先把风发电发好以后存在一个电池里面,存在一个很好的能源存储器地面,存到一定程度再集中上网,因为网上的电压、电流要很稳定的,这样也会增加成本。所以风能现在所有的发电厂是靠政策补贴、回收优惠活着的,很难自生,在传统能源煤炭价格、石油价格这么低的情况下,风能成本这么高怎么活下去,没有成长的空间。前段时间很多人玩中国的新能源,我一直跟市场讲,这是玩概念,离开了政府补贴根本活不下去,除非有技术突破。

  太阳能同样的道理,太阳能的问题是,现在各家各户阳光明媚的地方楼顶上都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的问题跟风电差不多,最大的问题想要的时候没有,不想要的时候很多,现在外面阳光普照大家不是在家冲凉、不是在家看电视,大家是在这儿听讲座、学习,现在太阳能发的电得存起来,热水器得非常好的绝缘功能,把热水存好。到晚上回家了,大家疲惫不堪,好好享受一番的时候太阳没了,用的是白天存下来的东西,结果现在太阳能使用者经常抱怨的问题就是,要用太阳能热水器不够,尤其冬天不够。问题在哪里?存储技术不行。所以巴非特非常聪明,巴非特投中国的唯一一家公司是比亚迪,比亚迪一个是做汽车,我们很看好中国的汽车内需,投对了,汽车卖的多好,另一个是做电池的,是做能源储备技术的。所以投资这个东西,一定要把很多事情想清楚才能投的,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事情。

  很多事情,周期性的问题、结构性的问题也好、技术性的问题也好,经济、社会问题都要想清楚,但是做金融行业的人格局要大,一定要树木、森林都要看清楚,这时候你对自己下的结论才有信心,才不会股票涨了20%要不要出来、30%要不要出来,赚的钱也睡不着觉,最后发现股票涨了好几倍。总的来讲,全球经济周期角度来讲已经稳定下来了,不排除比较强劲的周期性复苏的可能性,但是结构性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还非常严峻,全球经济未来3—5年的增长前景取决于技术突破。

(责任编辑:苏来兴)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