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专家热议"国货":四万亿"买国货"政策缘何被误读

2009年07月22日14:5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魏喆

  搜狐财经报道 自美国国会在今年2月中旬提出“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的倡议条款之后,围绕国货的讨论就从未间断。6月4日中国的一项政府采购政策被媒体误读,中国也随之成为继西方发达国家之后被卷入谴责阵营的东方大国。

此外,在昨日召开的2009年APEC商务部长会议上,该政策也遭到炮轰。

  APEC会议“买本国货”政策再受谴责

  今年2月中旬,美国国会通过了《2009年美国复苏与在投资法案》,其中的“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条款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广泛的争议。新华社随后发表评论抨击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有关“购买国货”的条款,成贸易保护主义是伤害穷国的“毒药”。尽管如此,西方发达多个国家陆续出台了类似的“买本国货”的政策。

  在昨日召开的的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商务部长会议上,以泰国、新加坡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出口依赖型国家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只买本国货”的贸易保护政策提出批评。他们表示,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出口利益,尤其是对农产品和汽车的出口而言。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也表示,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只买本国货”政策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是不公平的,也会加剧贫穷国家对其经济刺激措施有效性的担心。

  中国四万亿优先购买国货政策被误读

  围绕国货这一话题,不仅欧美国家遭受谴责,由于媒体的误读,中国的一项政府采购政策也遭受了西方媒体的“围攻”。

  在今年6月4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强调,在四万亿刺激方案的招标中,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的应当采购本国产品。这一内容被国外媒体迅速解读成“购买国货”的条款,国外媒体纷纷指责中国搞贸易保护主义。

  应该如何看待各国的“购买国货”政策?近日,在北京召开的“新世纪全球公司讲坛”对“国货”这一话题进行了专题探讨。

  据了解,在今年6月下旬,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包含这样的内容:“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的,除需要采购的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等法定情形外,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该内容立即遭到国外媒体的攻击。有的媒体甚至激烈的称中国这种行为是以邻为壑,他们谴责中国刚刚批判了美国的“买美国货”的行为,自己马上又出台类似规定,他们认为中国的这种做法不太明智。

  专家称中国没有开放政府采购贸易保护的义务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副所长蒋妲表示,《通知》中的这一内容实际上是重复了中国2003年《政府采购法》第10条的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相关配套政策也提出,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

  “《政府采购法》至今还是有效的,虽然中国2007年加入了全球WTO关于自由贸易的谈判,但是至今并没有谈成,至今为止中国政府并没有在政府采购这个领域进行自由贸易国际上的义务,政府采购法第十条仍然是现行有效的法律。” 蒋妲解释说。

  针对国外媒体的批评报道,发改委和商务部发言人及时的出来辟谣,主要澄清了三个方面内容。第一,《通知》本身不是针对中国刺激经济方案而出台的新的措施,这个条款是纳入招投标监管规范的法规当中的,所以这个法规宏观框架针对的并不是刺激经济复苏这件事情,整个法规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制定的。第二,这一内容不是针对外国企业和外国产品的,它所针对的现实背景是近年中国一些地方的招标采购当中出现歧视本国产品的做法,《通知》提出要制止限制竞争的行为,使所有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第三,这个内容不是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因为中国没有开放政府采购贸易保护的义务。

  蒋妲表示,中国整个政策走向非常清晰,温总理跟德国总理今年6月份有一个电话谈话中明确的提出,中国政府始终是本着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绝不会采取歧视外国企业和产品的做法。发改委主任张晓强也明确表示,中国在刺激经济的方案的招投标过程当中,会给跨国公司以公平的机会。

  欧盟商会:外商在本地设厂产品一律被视为“国货”

  何谓“国货”,在各国的经济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下,到底如何来区分国货?蒋妲介绍说,在美国,包括93年“买美国货”条款或者是更早之前的相关法规中,它的标准是以制造地来界定的,法规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就业。中国商务部也明确表示,中国的产品也是包含了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但是对于服务的界定还不清晰。

  欧盟商会政府采购工作组主席Gilbert Van Kerckhove表示,在欧洲虽然各国对国货的定义各有差异,比如在产品组成上有的国家要求50%以上来源于本国,有的特殊说明增值部分的50%以上来源于本国,但总体上还是按照属地原则。也就是说,外商在本地设厂生产的产品将一律视为“本国货”。

  外国企业在华招投标遭受不公平待遇

  Gilbert Van Kerckhove还指出,对于中国的《政府采购法》,其实大部分欧洲公司并不十分关系,他们更为关注的是《招投标法》。因为大部分欧洲公司所关注的项目,比如说电厂、水处理、铁路以及地铁等大型项目,通常不是政府采购。“但是在中国招投标领域还是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 Gilbert Van Kerckhove说。

  Gilbert Van Kerckhove举了自己比较熟悉的风能领域招投标的例子。2008年甘肃总发电量约380万千瓦的一大型的风能项目,在招投标中只邀请了中国公司,外国公司都没被邀请参加招投标。另外一个例子,内蒙580万千瓦的风能发电项目,所有准备参与这个项目的竞标的外商,都得到了评估不够资格的答复。

  “很多外商提供了一摞文件,但是第一天就被拒绝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外国公司很多都有多年的经验,拥有比较强的技术优势,产品或者服务的本土化也已经达到90%。但是却没有一个过关,Gilbert Van Kerckhove认为这非常不公平。

  Gilbert Van Kerckhove表示,此类现象不仅在风能这个行业里发生过,在其他的行业里也发生过。部分外商甚至说:“干脆别试了,试了也不会用你的,只会用纯中国的产品和技术,你也不用试着参与这种竞争。”这些本土化的外国公司也不敢去抱怨,一旦抱怨就上了黑名单了。Gilbert Van Kerckhove指出,现在在中国外商投资整体下滑趋势已经比较明显,无法否认,遭遇歧视,不被当做本地公司看待是导致下滑迹象的一个原因。

  对此,中央党校的教授周为民坦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设方面,中国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警惕“买国货”政策成为民族情绪的牺牲品

  “购买国货”政策能在全球拥有市场,除了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有其他因素。比如民族情绪的宣泄和渲染。

  ABB企业传播与公共事务(中国区)副总裁刘文汇表示: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巨变,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在“国货”的概念上,中国的进步很小。在战争年代,中国人抵制日货马上就会想到去抵制它的产品,焚烧它的产品。但是今天仍然能看到,当民族情绪被过分渲染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坚决不进乐福,不去麦当劳店,不买国外品牌的轿车的现象,甚至出现过激的行为。

  刘文汇认为,下一轮的经济发展,如何能够提升我们中国的国力,不能完全靠硬件,还要靠软实力,要考虑如何真正跟国际接轨,不能总是固守某一个旧的观念。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必须是各国明确的共识

  伟达公关董事总经理John Holden表示,全世界经济箫条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要走保护主义的老路,因为我们已经有1929年的惨痛的例子,当时美国走了保护主义,导致最后经济几乎崩溃。

  周为民也主张:坚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必须是各国明确的共识,不要让我们本意是为了反危机的措施成为加重危机的做法。从中国的基本政策走向上,一定要坚持开放,进一步深化开放。此外,他还呼吁媒体也要像企业一样承担起社会责任,尽可能使报道的内容客观、准确。(搜狐财经/魏喆)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8。

(责任编辑:魏喆)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