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世博”从图纸变成现实
世博园区将成未来城市发展典范
■ 本报记者 张颖 发自上海
继今年6月编制《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色指南》后,7月28日,上海世博局与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联合发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世博会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健表示:“随着世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的不断推进,‘绿色世博’正在逐渐从图纸和策划变为现实。”《报告》从上海全力改善环境质量、世博会绿色实践以及社会公众参与等三个层次概述了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实践“绿色世博”的历程。
政府:推进绿色经济
“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空气、水、土壤、辐射等方面的环境保障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监控和预警体系,确保世博会期间良好的环境质量。”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向记者透露。
事实上,2000年以来,上海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连续实施了3轮环保3年行动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大加快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步伐。数据显示,上海市已经连续9年环保投入占同期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累积投入逾2250亿元。目前,第四轮环保3年行动计划已经正式出台,并于2009年初启动实施。据介绍,整个计划共安排260个项目,预计透露逾820亿元。
园区:绿色典范引领未来
“世博会作为一个重要平台,不仅要展示上海取得的成绩,也要成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试点示范。”张全分析认为。
世博园区区域内共有272家企事业单位,涉及钢铁、化工、发电、港口机械、造船等各个门类;同时又居住着约1.8万户居民。世博会的选址确定后实施了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最终该区域将成为黄浦江沿岸的重要景观区和生态走廊,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张全指出,要将绿色理念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贯穿世博会筹备和举办的全过程,在世博园区选址规划上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世博园区中广泛运用节能环保技术。
市民:城市需要世博“标尺”
在公众参与层面,要着力营造“共迎绿色世博”氛围,构筑城市生态文明。张全建议,广大企业、环保组织、社会团体、专家团队、绿色志愿者等要积极开展绿色世博的宣传与实践活动。
事实上,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连续6年稳定在85%以上,近两年达到90%左右;水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主要河道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绿化覆盖率从20%上升到38%,人均公共绿地从3.62平方米提高到12.5平方米。
根据盖洛普(Gallup)咨询公司最新一项调查显示,87%的市民认为上海的整体环境质量正在变好。上海的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城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全告诉记者,有关部门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今年9月提前新车应用国IV标准;鼓励旧车淘汰;8月起限制高污染车辆进入中心城区;取消低标号90#油品等。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