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要防止股市反弹被“炒新热”断送

2009年08月05日09:3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炜

  光大证券8月4日网上发行,网上申购价为21.08元,对应发行市盈率为58.56倍。IPO市场化发行出现这样高的定价,必然留下后遗症。

  IPO重启后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可谓节节攀高。首个上市的桂林三金,发行市盈率为32.89倍;第二个发行的万马电缆发行市盈率为30.88倍;家润多发行市盈率为31.58倍。

这些个股的发行市盈率接近二级市场同行业个股,但由于属于中小板上市公司,且率先尝试市场化定价,定价之高并不算意外。作为主板市场IPO重启的首家,中国建筑的发行市盈率为51.29倍。中国建筑发行时就被质疑发行价偏高,投资者担心其上市后的走势成为“中国石油第二”。现在轮到光大证券IPO,发行市盈率竟然高达58.56倍,堪称“又上一层楼”。这也是A股历史第五高的发行市盈率。

  面对如此高的发行市盈率,光大证券给出的解释是,“随着2009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和发行人各项业务环境的回暖,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恢复正常增长,配售对象参与本次发行申购的热情较高。”有分析师称,“全面摊薄后,光大证券的定价对应2009年的市盈率应在25倍左右,不算高”。可实际上,这些解释过于牵强。券商盈利“靠天吃饭”的特征十分明显,光大证券发行市盈率较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出现溢价,足以证明其定价偏高。难道同行业已上市的券商没有分享到市场回暖的成果?

  光大证券发行价高于中国建筑,是现行发行定价“游戏规则”下不可避免的结果。既然中国建筑发行市盈率达到50多倍,上市首日能够涨幅超过50%,为何光大证券不敢“勇攀高峰”?论题材及想象空间,光大证券更具优势。已经有人放言,光大证券上市有望股价翻番。

  可问题是,50多倍的高发行市盈率是一个天生的“畸形儿”,夹杂了太多的投机泡沫。若不是市场过于狂热,发行市盈率会如此之高吗?假如光大证券上市后的股价上涨50%,市盈率进一步抬高至80多倍,还具有多少投资价值?8月4日收盘时,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东北证券的市盈率分别为34倍、48倍、30倍。相比之下,“炒新热”捧出来的光大证券,挂牌上市后“博傻”的成分肯定更多。

  此次发行制度改革时,证监会称,“海外发达资本市场经过多年演化,普遍由具有较强研究、定价能力和资本实力的机构投资者和发行人、承销商一起按一定的方法协商定价。其中的考虑是,机构投资人,尤其是专业投资机构,会对发行人的要价形成更有力的约束,达到制衡的目的。”而从发行市盈率节节攀高来看,所谓的制衡效果相当有限。现实情况是,新股上市后机构忙于抛出,散户敢于接盘。明知有这样的非理性“炒新”,机构参与定价岂会“手下留情”?

  值得一提的是,采取“随行就市”的发行定价方式,在缺乏理性的情况下,更容易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导致新股发行市盈率越来越高。而新股上市后动辄上百倍的市盈率,将显著增加市场的整体估值风险。从历史经验来看,高价发行上市的新股往往没有好的结果。2000年闽东电力88.69倍的发行市盈率,就是一个不小的市场教训。一旦股市由强转弱,“炒新”的泡沫势必首先破裂,给投资者信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可见,新股定价市场化还不能说进入了正轨,如何遏制机构“漫天要价”的行为,是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课题。否则,股市反弹不是没有被“炒新热”断送的可能。

  

(责任编辑:克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