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A股市场“新老划断”之后,首发上市的上市公司都有一部分股权被限制流通,即“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限售股逐步开始解禁。在10月份的解禁大潮中,有11家上市公司、多达2515.39亿股解禁股属于这种类型。
等待良久终于等到解禁,这些原始股东会否成为市场上主要的空头力量之一呢?机构人士分析,这样的情况未必会发生,而原始股东解禁后是否减持,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国有控股股东“不足为惧”
“国有控股股东减持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国信证券分析师何春晖告诉CBN记者,“一方面,公司要保持控股权,不会轻易减持股份;另一方面,国有股减持的流程比较复杂,不是那么好减持的。”何春晖表示,国有股减持不但需要集团领导层的共同决定,还由于其特殊的性质需要经过国资委等监管部门,减持起来比较困难。
按照他的说法,那投资者对10月份解禁股中属于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的这部分股权可以毋庸担忧了,因为在2515.39亿股中,有2473.95亿股属于国有控股股东,占比98.35%。尤其像工商银行(601398.SH)这样的减持大户,其解禁的2360.12亿股分别属于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隐隐背负着稳定市场责任的它们减持套现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不过,除去控股股东之外,一般的国有股却并非“铁板一块”。
“即便是国有股,如果不是控股股东,也存在许多不同的理由让它们有减持的需要。”何春晖如此表示。
他以9月份发生的云南白药二股东——云南红塔集团转让公司股权为例。9月10日,云南红塔集团将云南白药6581.39万股股权转让给陈发树,而这正是红塔集团所持有的全部股份。
“红塔集团就是具有国资背景的股东,而其选择从云南白药退出有一部分原因是公司要收缩战线、专营主业;此外还有可能是将此前的投资视作一次财务投资,现在退出也是出于财务上的考虑。”何春晖如此解释道。
管理层减持值得警惕
事实上,在11家公司中,有3家上市公司属于个人控股,而其10月份解禁的股份也是个人持有的这部分股权。这3家公司便是江苏宏宝(002071.SZ)、众和股份(002070.SZ)以及雪莱特(002076.SZ),解禁数量为2.70亿股。
仔细分析这3家公司的解禁股便可发现,当中有绝大部分解禁股属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如雪莱特解禁的1亿股中,其董事长柴国生便持有9151.42万股。
何春晖认为,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管理者,这部分股权减持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因为公司的管理层不会希望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或者有人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但不属于管理层的小股东就不会有这种担忧。
“如果是小股东,又不属于公司的管理层,那么其减持与否完全看个人的判断。有时未必完全是估值的因素,也可能是个人需要资金等原因。”何春晖表示,“不过,如果是公司的管理层减持则需要加以注意了。因为他们对公司的情况最为了解,如果他们减持,很可能是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不看好。”
9月份,个人股东甚至是董事长减持公司股份的情况也的确是屡见不鲜。如9月初,华峰氨纶(002064.SZ)第二大股东、董事长尤小平减持公司股份56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1.52%;同洲电子(002052.SZ)控股股东袁明也在9月8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46%。
而根据公开信息,华峰氨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4.56%,毛利率也大幅下降23.57%,公司经营情况令人担忧;而同洲电子以出口为主,其业务也受到国际经济影响而有所下滑,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081万元,同比下降12.21%。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