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8家公司将在深交所创业板集体上市交易。创业板的开板,意味着一个又一个的暴富神话即将上演,同时也让众多机构和散户趋之若鹜。
或许,正是由于对创业板的美好憧憬,创业板尚未开板,已开始疯狂了起来。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7倍,累计超募资金83.2亿元,超出上市公司原计划募集资金的一倍还多。如此疯狂的创业板,究竟背后的推手是谁?
现象
疯狂的创业板
曾经有一部电影叫做《疯狂的石头》,一块小小的翡翠玉石,引发人们对财富的无限遐想,更引来国际大盗和小毛贼之间的疯狂追逐。然而,故事的结局却是不论大盗还是小偷,最后都被彻彻底底地黑色幽默了一把。而创业板尚未开板,疯狂的追逐就已经开始。
疯狂之一:市梦率频现创业板
主板新股发行,或许还能用市盈率来衡量其发行价格,那么对创业板而言,市盈率就“OUT”了,现在流行市梦率。所谓市梦率,也就是高得有些吓人的市盈率。
28家创业板公司中,发行市盈率最低的
上海佳豪(300008)达40.12倍,其余公司发行市盈率都高于45倍。而
鼎汉技术(300011)和
宝德股份(300023)两家公司,发行市盈率更是超过80倍。整体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行市盈率相比主板高得太多。
创业板发行市盈率之高,如果与港股创业板市场做比较,也太过离谱。据港交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所有股份平均市盈率从未超出过20倍,市盈率最低时只有6倍。而今年9月末港股大涨之后,平均市盈率也只有16倍。港股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虽然较主板偏高,但9月末的平均市盈率也只有33倍。
从A股主板市场来看,目前上证所公司平均市盈率仅为26.75倍,深市平均市盈率约39倍,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也只有42倍。而创业板刚一发行,平均市盈率已高达57倍,发行市盈率已经如此之高,那么上市后,还不知道将被炒到何种地步。
疯狂之二:上市公司疯狂超募
从创业板28家公司募集资金情况来看,所有公司大幅超募,累计首发募集资金154.9亿元,超募83.2亿元。其中,超募最多的
神州泰岳首发募集18.3亿元,超募的就达到9.9亿元。而超募金额没有超过1亿元的创业板公司,竟然只有
华星创业、
新宁物流和
大禹节水。
而从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的比例来看,有些公司超募比例更是极高。例如上海佳豪,公司招股意向书披露的拟募集资金数量为12056万元,但实际募集资金高达35028万元,超募22972万元,远远超过拟募集资金。同样,
爱尔眼科拟募集资金仅为34036万元,但超募资金高达59764万元。如此疯狂的超募情况,在28家上市公司中比比皆是。
分析
机构成推高发行价主力
发行价之高,超募比例之高,让创业板尚未开板,便已入疯狂的境地。那么,究竟是谁在助推创业板的疯狂?
券商和基金高价申购
根据询价制度,如果大部分询价机构都报出较高的价格,那么最终的发行价也会较高。而参与询价的机构主力,正是基金和券商,其他类型的机构,如财务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以及QFII等则相对参与数量较少。
那么,为何基金和券商会报出这么高的价格?某券商投资部老总告诉记者,“机构询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参与网下认购,创业板公司发行量少,却有上百家机构在抢,如果报价低于最终确定的发行价,那肯定拿不到筹码。”
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基金和券商在报价时,大多都报出很高的价格。以此次发行价最高的神州泰岳为例,其发行价高达58元,对应市盈率68.8倍,但只有极少数机构报价低于58元。有机构报出80元的申购价格,网下申购8490万股,以此价格计算,其对应的发行市盈率已高达94.9倍。而报价最高的机构竟然给出了98元的价格,市盈率达116.25倍。
谁为疯狂买单?
日前有消息称,交易所已向基金公司开展窗口指导,要求基金经理不要在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参与交易。如果最终机构无法参与,同时炒作监管力度加大的话,创业板公司上市后能涨多高?
宁波某创投公司老总对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的表现感到担忧,“28家公司同时上市,本身目的就是遏制新股炒作,因此即便上市首日不破发,个别此后破发的可能显然比主板新股大得多。”
而港股创业板就值得我们参考。从2008年9月到今年9月,港股创业板公司从此前的181家下降到了172家。这些创业板公司的股价,只有不到10家在10港元以上,最高的只有20多港元,而股价不足1港元,甚至不足0.1港元的公司也比比皆是。尽管深交所创业板才刚刚推出,或许不会出现香港创业板的情况,但这已经充分显示出创业板公司的风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