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人物 > 大人物

胡舒立执教中山大学 胡舒立团队转战“新平台”

来源:东方早报
2009年11月10日01:17
  东方早报记者 张巍 覃伦 发自北京

赵佳峰 制图

  昨天,56岁的胡舒立正式离开了她一手创办的双周刊《财经》杂志。

  11年,250期,伴随胡舒立的除了“主编”一职外,还有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以及与主办方“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的矛盾与博弈。

  由于其独立的声音,《财经》被视为“中国最重要的新闻出版物”。昨天,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胡舒立为“中国最有影响、也是最直言不讳的记者之一”。

  多方消息证实,胡舒立辞去《财经》杂志主编后,并未如此前传言的那样带领采编团队直接前往“新刊”,而是将赴任广东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与胡舒立同天辞职的还有王烁、杨大明、张继伟﹑吴鹏等30余位《财经》杂志核心采编团队成员。

  胡舒立团队昨天并未公开即将创办“新刊”的具体信息,对外仅以“新的媒体平台”称之。

  “联办”感谢胡舒立贡献

  昨天,中国第十个记者节之后的北京,显得有些寒冷——第250期《财经》杂志早早出现在了北京各个报亭;杂志版权页上,主编一栏仍是“胡舒立”,第12页仍是署名“舒立”的著名专栏“财经观察”,题目为“创业板的错位与复位”。

  但泛利大厦第19层里的原胡舒立团队,已经决定离开为之奋斗11年的《财经》杂志社。

  当天上午,胡舒立正式向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简称“联办”)提交辞呈。“联办”随后同意了胡的请求,“并对她在担任《财经》主编期间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下午,“联办”在《财经》杂志内部通报了胡舒立辞职一事,指定行政总监雷军为交接人,并让《财经》杂志有意辞职的员工,于11月11日(周三)中午前发电邮到相关邮箱。“已经不少人发了。”一知情人士说。

  下午17时43分,《财经》公关负责人张立晖在其新浪微博上证实了胡舒立辞职的消息。张立晖还称,“联办”同时也接受了《财经》杂志副总编辑戴小京的辞职报告,并任命杨浪为《财经》杂志副总编辑。

  《财经》杂志的总编辑一直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财讯传媒(000205.HK)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波明兼任。戴小京原为“联办”媒体管理部总经理兼《财经》杂志副总编辑,9月底接替吴传晖出任《财经》杂志总经理。杨浪现为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联办”媒体管理部副总经理,曾任“联办”旗下《财经时报》总编辑。

  执教中大的“多种可能性”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胡舒立正式递交辞呈之前,中山大学就已向她伸出“绣球”,邀请她出任该校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而她本人也“有意接受这一邀请”。

  接近胡舒立的人士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藉由她对新闻理想和职业精神的执着,舒立不会放弃在媒体事业上的追求,她一定会继续从事媒体事业”。该人士称:“胡舒立如接受中山大学的邀请,亦是希望以资深媒体人的身份,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为中国媒体的成长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山大学前身是“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更名至今。该校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目前设有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系、新闻传播学系和公共关系学系——包括艺术设计学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闻学专业、公共关系学专业4个本科专业;以及设计艺术学、公共传媒管理、公共关系学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胡舒立出任院长一职之前,该院一直由副院长邓启耀主持工作。

  资料显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教学方向,似乎着力强调了他们对新媒体的关注。其中,新闻传播学专业“以传统新闻传播为基础,以新媒体和影像传播为中心,以创意策划、传播控制、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传播等新内容为教学的重点,旨在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人文眼界开阔,动手能力强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在这方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同胡舒立曾经着力打造“财经网”的理念似乎“不谋而合”;也恰是在这方面,胡舒立与老东家“联办”之间曾经存在“很大分歧”。

  接近胡舒立的人士认为,“中山大学的邀请为胡舒立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很早以前,《财经》奖学金的设立就已表明了她对媒体教育的重视,前往中山大学担任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与她的理念并无冲突。”

  采编团队30多人昨辞职

  在胡舒立昨天正式辞职之后不久,便有消息称《财经》采编团队不少成员也已递交辞呈。

  昨晚18时30分,有知情人士向早报记者透露,原胡舒立采编团队已有30多人先后递交辞呈,这个长长的名单包括了执行主编王烁,编辑总监杨大明,副主编张进、张继伟、吴鹏,以及其他一些采编人员。

  对于这一团队的去向,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基础上,《财经》采编团队人员有可能会“自主创业”,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领域展开更加广泛深入的探索。“由于胡舒立的个人威信及十余年来《财经》团队稳定的核心价值观,此次《财经》员工相应做出自主选择,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上述人士称,《财经》长期以来努力维护大家的利益,尊重每一位员工的职业选择,他们的未来有多种可能性,但“离开的员工应该会汇合,共同创业”。

  虽然胡舒立即将赴任广东,但她“仍将加入新团队,并继续担任决策人”。上述知情人士称,“她不会放弃媒体事业,原《财经》创业团队已形成较高的凝聚力。团队创业,也希望能在她的领导之下,在新的媒体平台上实践新闻理想。”

  对于胡舒立将如何兼顾教职和“新的媒体平台”决策人两个角色,该人士表示,“教授创业,似乎并无制度障碍。”

  “新的媒体平台”尚无刊号

  9月25日,《财经》杂志社原总经理吴传晖第一个递交辞呈。9月29日,时任“联办”媒体管理部总经理的戴小京正式接受她的辞职。随后,该经营团队60余人离开。10月14日,财经网发布公告承认“目前《财经》在人事上确有变动”。

  据悉,吴传晖团队60余人目前已在北京西大望路温特莱中心办公,开始筹建一个新的媒体平台。

  早前,有关这一新创媒体资金来源的各种传闻不绝于耳,但权威人士昨天向早报记者透露,“迄今一直存在多种合作的可能性,目前并无"定论"”。

  此前有报道称,《财经》离职团队的引资问题已有眉目,这些传言涉及清华同方、厚朴基金,以及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媒体集团等。但权威人士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虽然已有一些投资方表现出兴趣,但还都是未知数”。

  对于新的媒体平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还没有刊号”。但是,为了稳定人心,胡舒立团队内部传达的说法是,虽然胡舒立去了中山大学,但是在新平台上,胡舒立投入的精力不会比以前少。

  此外,意欲从《财经》离职跟随胡舒立的员工,其工资将由新的媒体平台发放,“不会减薪。”

  给“联办”最后的纪念

  胡舒立,1953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92年,从任职10年的《工人日报》到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担任国际部主任。1998年,《财经》杂志创刊,胡舒立出任主编,从此开始了她最辉煌的11年。胡舒立在任期间,《财经》杂志多次刊发揭黑报道,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证券界“中国最危险的女人”。

  《财经》杂志及其“财经网”,也因始终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的编辑理念,以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的新闻原则,及时报道、评论影响中国与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和焦点人物,而成为中国财经类期刊的标杆。

  今年7月20日,美国《纽约客》杂志在关于胡舒立的一篇名为《禁区》(TheForbiddenZone)的人物特写中写道——“胡舒立喜欢一个更加喧闹的比喻,她说:《财经》是一只啄木鸟,永远在敲打一棵树,不是为了把树击倒,而是为了让它长得更直。”

  2009年11月9日,中国第十个记者节的第二天,欧洲正在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封面报道为《黎强红与黑》的《财经》杂志总第250期,成为胡舒立11年“《财经》生涯”的最后一笔。

  “今天(9日)出版的《财经》很猛,给"联办"留下最后的纪念,也算是一个标杆吧。”一“联办”内部人士评价说。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