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如何从低碳经济中获利

来源:金融时报
2009年11月19日10:00

  尽管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主张并不能马上缓解全球市场动荡给银行业带来的灾难,但是,后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如果错过这一看似遥远的却已清晰可辨的机遇,而依然仅仅专注于拯救企业短期业绩的话,那么,他们将在不久后那种全然不同的增长方式中付出代价。

  事实上,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上月在北大发表演讲时所说,今后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贸易摩擦、汇率问题都会高度与碳市场联系起来。当前各国对于减排的谈判,最后都将折算为一段时间内对二氧化碳进行数量限制,这就产生了配额及其分配问题。而“一旦碳排放有了价格,减排活动就有了盈利”。

  就银行而言,究竟如何从低碳经济中盈利,有待实践检验。

  银行生态链——因低碳主张而变

  英国新能源金融公司于今年6月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交易额将达到3.5万亿美元。另据估计,在2020年,全球银行业仅从碳交易、基础设施融资和咨询业务中一小部分业务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就可能高达150亿美元。

  为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和可以预知的巨大市场,目前,包括英国、美国、墨西哥、中国等许多国家,在应对危机、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中都包括了对绿色项目进行投资的规定。中国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在出台的两批经济刺激计划中,新增中央投资23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占中央新增总投资的10%。

  据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规划》测算,“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以上。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中国每年可提供1.5亿吨至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碳减排交易额可高达22.5亿美元。

  由于资助减排项目和建设相关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新的产业将会应运而生;为了管理和转移碳排放的风险和成本,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将必不可少。一些专家断言:当市场复苏而后一飞冲天时,未雨绸缪和捷足先登的银行将有机会占据领导地位。

  而事实也越来越清晰地表明,实体经济层面的变革正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许多国家已经开始要求企业承担它们造成的碳排放的代价,并欲对诸如铝、钢铁、水泥等排放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而另一方面,碳生产率达到了一定标准的低碳企业,则会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享受贸易便利待遇。

  毫无疑问,那些能够将自己对气候变化的洞察力整合到贷款决策中的银行,以及对创新充满激情并拥有活跃而健康的创新流程的银行,将拥有潜在的竞争优势,并令其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从而保护他们自己以及客户的市场地位。

  进还是退——融资困境中的选择

  事实上,源自低碳经济的巨大商机,已经触动了中国股市的敏感神经。随着12月份联合国有关气候变化的哥本哈根会议会期日益临近,近日,智能电网、新能源等低碳经济板块的涨幅均在3%以上,成为A股上涨的领头羊。低碳经济俨然已成为今年第四季度中国资本市场的短期热点。

  不过,对于低碳经济,相较于火爆的股市,截至目前,来自各家银行的反响显然比较微弱。采访中一些商业银行人士坦言,支持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但在现实中却难以盈利,所以眼下还是会更关注那些能赚钱的项目。而对于低碳项目贷款,目前一些银行尚未制定具体的计划,也没进行过专门的统计。

  究其原因,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是,如何应对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企业成本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所带来的产业风险。据测算,如果将碳排放配额价格提高到每吨55欧元,炼铝生产的基本成本将会增加11%。而记者了解,目前,商业银行对低碳经济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的风险评估指数非常高,这是阻碍对低碳基础设施投资的原因之一。技术风险也成为银行投资的顾虑。

  应该说,在我国,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银行已开始关注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问题,积极开展创新和探索,并身体力行,通过改进经营管理来降低自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来自2008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整个银行业的节能环保项目贷款总额逐年增加。

  但值得注意的是,节能环保项目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仍然偏低。这一比例最高的2008年仅为3.11%。

  创新“碳金融”——从转型中获益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看,如何通过创新从低碳经济中盈利仍然是一个亟待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必须承认,在过去几年中,我国商业银行为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积极尝试金融创新,并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和成果。截至去年6月,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均已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以研发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项目的绿色信贷产品。

  记者翻阅了几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在打造“绿色信贷”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下,工、农、中、建等国有大型银行在信贷审批中均实行了环保政策的“一票否决制”,并制定了“双高”、产能过剩及潜在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退出计划。

  通过各种途径创新,去年工行在对“两高”行业152户企业实现清退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项目贷款同比增长69.17%;农行否决“不环保”贷款项目167个,支持“节能减排”项目金额711亿元;截至2008年12月31日,建行实际退出的贷款达644.59亿元,完成既定计划的121.86%,同时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大幅增长至1541.4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清洁发展机制(CDM)碳金融服务,积极搭建CDM项目交易平台方面,各家银行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尽管如此,我国银行现有的创新能力仍然难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由于缺乏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限制了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的定价能力。

  毋庸置疑,“低碳经济”不仅被作为解决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而且将是引领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力。在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是否敢于将低碳项目作为支持的重点将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董丽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