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谈股论金

皮海洲:别再拿印花税来折腾股市

来源:全景网-《证券时报》
2009年12月10日11:13

   皮海洲

  最新一期《了望》新闻周刊发表文章,认为当前流动性过剩,国内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率加速上升的可能性逐渐加大。为此,文章建议在股市方面要加快新股发行速度或调高印花税,以遏制股价泡沫的形成。鉴于《了望》是国家高层决策信息的重要刊物,而该文作者韩保江又是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因此文章一经刊出,就在市场引起强烈反响。

  用提高印花税来打压股市,这是某些人士僵化而固执的思维方式。尤其是2007年“5.30”的“半夜鸡叫”,将印花税由1‰调高到3‰,导致股指暴跌,这更让某些监管人士认识到了调高印花税的“威力”,提高印花税因此成了某些人打压股市的“杀手锏”。

  针对《了望》的文章,不少市场人士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A股总体不足30倍的市盈率水平是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A股市场尚未出现泡沫,因此现在提高印花税并不合适。

  其实,不论A股市场是否出现泡沫,动用提高印花税的大棒来打压股市是永远都不合适的。国家不应再拿这个大棒来折腾股市。

  首先,有关人士应该看到,提高印花税并不能遏制股市泡沫的形成。2007年“5.30”的“半夜鸡叫”,除了制造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加剧股市的动荡之外,并没有真正起到遏制股市泡沫形成的效果。

  其次,用提高印花税来遏制股市泡沫,完全是逆中国股市发展潮流及国际股市发展潮流而动,是一种大倒退。最近几年,中国股市一直都在强调市场化发展,把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来解决。要遏制股市泡沫,完全可以通过加大新股发行力度及国有股减持力度等市场化手段来进行。并且,从世界范围来看,降低交易成本,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这是国际潮流。

  其三,提高印花税这种增加投资成本、减少投资收益的做法,明显不利于投资者收入的增加,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与中央强调的“促消费”精神背道而驰。

  纳税知情权不如纳税凭证

  白 峰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核心是明确纳税人的知情权等14项权利,当然也明确了纳税人的义务。但笔者觉得,明确多少个权利,不如给纳税人一个纳税凭证,走到哪里都能说上话。

  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每个公民纳了多少税,税务局总得有个交待。我国在税收征收管理中,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经济实体,都建立健全了税收征收办法,同时也形成了征收网络,让该征的税收一分也不能外流。但纳税人只有一个纳税证,拿上它就可以去完税,完税后却不能拿到一个凭证,于是纳税人同不纳税人走在一起都一样,没有可比性。于是纳税人不是比你纳税多少,而是比逃税多少。

  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一些企业或个人有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这给税收征收工作带来了难度,但纳税机制不活,纳税知情权不明,是造成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

  那么不管明确多少项权利,给纳税人一个实权却是主要的,让纳税人觉得纳税光荣,逃税漏税可耻。给纳税人如同一个身份证一样的纳税证明,走到哪里都能让大家看到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如同奖牌一样,不能只让纳税人的纳税额只是放在税务局档案里,只许看不许向别人炫耀。而应该让纳税人的纳税额走下神坛,进入百姓生活之中去,让纳税人觉得自己手中的纳税额是自己身份的象征,更是其拥有社会财富的标榜,比给多少项权利更有用。

  股指期货背负多方利益诉求

  黄湘源

  股改后的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但基础性制度建设还比较薄弱,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市场健康发展和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股指期货的缺位,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问题。股指期货的时间表之所以一退再退,与其说主要是取决于制度上和技术上的准备,还不如说受制于各方面利益需求的制衡。

  任何事情在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的排序,而从市场需求的逻辑来看,其实是没有谁先谁后的先天硬性规定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先融资融券还是先股指期货,却每次都会在这节骨眼上争论不休。融资融券在放大市场的资金和证券供求、增加市场活跃度的同时,给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对冲风险的金融标的。但如果先于股指期货推出,给市场带来了做空机制,则意味着市场不仅有可能在卖空机制的单边作用下发生严重失衡,进一步放大市场的涨跌风险。一些缺钱少券的中小投资者尽管对融资融券充满期盼,但融资融券的一米阳光显然很难惠顾到他们。机构投资者及少数资金实力雄厚的大户虽然可能成为相关试点券商的首选,一旦他们做错了方向,发生与所交保证金相等的亏损,券商就有权强制平仓。融资融券先走一步,这种说法回避了一种最基本的可能性,那就是离开了股指期货的平衡,跛足的融资融券的抢跑,总得有人为之埋单。一旦市场强势利益机构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公被进一步扩大,既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也将放大市场对做空机制的恐惧感,反而更不利于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

  这几年来,融资融券也好,股指期货也好,如果其入市的门槛本就有意抬高到让中小投资者止步于门外的界线,也许就更不容易有听得到他们声音的机会了。虽然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不妨可以说是市场成熟的一个标志,但主板和创业板IPO在机构哄抬下的高市盈率发行所导致的高倍超额募资和高换手率爆炒证明,政策天平过多地向机构大户倾斜,并不能维护市场的稳定。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指备受政策呵护的公募基金)在超常规发展,但由于“排名之争”、时不时爆出的“老鼠仓”,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发展壮大并没有给市场带来稳定,反而使得每一个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无不需要瞻前顾后,小心翼翼。这就充分说明,政策的倾向性离机构和特定利益团体的利益诉求越近,离广大中小投资者所需要的公平就只能是越来越远。

  (整理 胡不归)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