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飞 ○编辑 李小兵
继福州东福实业成功入主
*ST华源之后,闽系房地产企业在2009年的资本市场上显得异常活跃:厦门大洲集团如愿掌控
ST兴业,永同昌集团和当代置业集团分别成为
*ST丹化和
ST大水重组方,此外,宝龙集团、禹洲地产、明发地产先后在香港上市
,中骏置业的赴港上市计划也在酝酿中。
据记者统计,2009年,福建先后有4家房企或成功“借壳”上市或正谋求“借壳”;有3家房地产企业赴港上市,还有一家即将在香港招股。
从借壳方式上看,这些房地产企业的操作手法也不尽相同。大洲集团通过举牌进入ST兴业;福州东福实业和永同昌集团则是通过司法拍卖拿下股权,分别成为*ST华源和*ST丹化的重组方,这两家公司的上市脉络是在解决一系列债务问题后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当代置业集团则是通过收购ST大水的原重组方南京美强特钢而成为ST大水的实际重组方,尽管其身份目前尚未获得大同市国资委的认可,但当代置业集团仍执意“趟水”,并愿意将集团任何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那么,福建房地产企业为何在2009年纷纷选择进入资本市场?
一位证券地产分析师表示,经过2007年的土地储备大战和2008年的楼市滞销,几乎所有地产公司在2009年都陷入了缺钱的困境,因此地产公司的融资需求极度强烈,福建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 此外,A股借壳的房地产企业通常是二线城市或该区域的地产领军企业,像大洲集团、永同昌集团等,近些年有意逐步向全国市场扩张。而上市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品牌效应,尤其是“地王”频出之时能对企业获取资金拿地有所帮助,因此,纵使借壳往往有负债关系复杂、资产整合难等风险,但房地产企业仍争相进入。
厦门一位地产公司负责人分析说,从融资成本上来讲,上市融资的成本远比银行贷款低,在通过IPO方式短期内无法实现上市的情况下,借壳上市成了地产企业最好的途径,虽然存在债务成本高、不确定性大的缺陷,但相对于IPO而言,审批过程还算是快的。
该负责人表示,如果不打通资本市场渠道和平台的话,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和治理结构很难形成竞争力。通过借壳进入资本市场,有助于打通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虽然不见得很快就能融到资金,但从长远来看,总会有机会。
记者注意到,在福建这些进军资本市场的房地产企业中,要么是通过借壳,要么是选择到香港上市,几乎没有一家公司选择在A股直接IPO。
分析人士表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另有隐情。目前在业内有一种说法,对于房地产企业用募集资金进行囤积土地、房源,或用于购买开发用地等的IPO申请,证监会将不予核准,该说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依然被认为是证监会对房企IPO审批的一条重要标准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执行“两年不开发用地由政府收回”的政策,土地储备不能作为争取上市的资本,只能靠盈利水平博取上市资格,但现实情况是房地产行业盈利波动较大,这自然降低了IPO过会的成功率。该人士称,房企选择借壳上市或到香港IPO,就可以避开上述门槛的约束。
而上市对房地产企业的诱惑很美。一位房地产企业负责人这样表述: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有地和有钱,有地就可以融到钱,有了钱可以再去买地,这样雪球才能越滚越大,所以房地产企业才会想方设法谋求上市。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