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个人、公司信用与偿债能力挂钩一样,国家信用危机折射的是普遍存在的政府偿债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在过去两年集中释放,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幸运的是,目前世界经济筑底趋稳态势渐趋明朗。然而,最近冰岛、希腊等国主权债信危机却在提醒人们:金融余震仍在持续,各国政府仍须审慎应对。
目前,国际金融震荡“地壳”中残余的压力正沿着特定的薄弱点依次释放:2009年10月,冰岛面临“国家破产”,主权信用评级几乎沦为垃圾级;11月,迪拜世界集团因流动性问题宣布延迟偿还债务;12月,希腊政府陷入严重财务危机,三大评级公司纷纷下调其主权信用评级;今年1月,冰岛因无力还债,决定就是否赔偿英国、荷兰54亿美元进行全民公投……
三座“经济火山”喷发的形式不同,但压力均来自主权信用危机。它们并非三个孤立的样本。自迪拜宣布推迟偿债后,爱尔兰、墨西哥、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因高负债率先后被下调主权信用评级,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经济体的主权信用也因公共债务规模巨大而屡遭质疑。
如同个人、公司信用与偿债能力挂钩一样,国家信用危机折射的是普遍存在的政府偿债压力。目前全球政府负债已突破35万亿美元,主要经济体的负债率均达历史高位。一些国家出现的主权信用危机,大多源自于危机爆发后的大规模经济拯救计划和创纪录的政府债券发行。两难局面已经出现:经济低迷和债务高企的双重困境,使得主权违约风险不断加大。
还需关注的是,金融危机早期,一些国家政府采取了剥离购买等方式消除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或债务,这种方式对早期重建金融秩序、阻断金融风险传播链发挥了作用,但是后危机时期,这种由民间债务转化而来、且暂时难以消化的公共债务加大了政府的偿债压力,成为导致主权违约风险上升的重要因素。穆迪公司警告:从主权风险角度观察,2010年可能将是动荡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