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有着不少牛人牛年牛故事。基金业里,跑出了银华、新华、华商三匹黑马,北京地区的三家带“华”字的基金一下子成为基民青睐的牛基。加上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华夏基金再次夺冠,股票型基金的前四名均为带“华”字的北京基金。股市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几沉几浮几
变迁。成功者有成功者的经验,失败者有失败者的教训,2009年股票型基金里天弘永定成长和东吴价值成长垫底,混合型基金里宝盈鸿利收益大败,也都有着一些共性的特征。记者采访了几位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他们一致认为,2009年制胜的法宝便是先行布局,看准大势后专注并坚持,理解市场才能战胜市场,要回归对企业的深入研究;失败的教训便是盲从热点,缺乏对大势的判断能力,没有坚定的信念。而人的因素是决定基金业绩的核心要素,业绩出众的基金往往都有核心的领军人物,投研团队富有经验;业绩落后的基金,往往是公司投研团队实力不佳所致。
陆文俊:大消费时代来临
银华系基金2009年风头正劲,旗下3只基金在股票型基金中分别夺得了第2、第8和第11名,其中陆文俊执掌的银华核心优选价值以116.08%的收益率当上亚军,深度挖掘汽车股,每次在大跌时加仓是陆文俊2009年的制胜法宝。陆文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能预测汽车股行情什么时候结束,但我知道现在离终点还有很长一段路。”
银华核心价值优选成立于2005年9月27日,根据银河证券数据统计,该基金2008年收益率为-53.15%,排名第83位。而2009年从12月23日到12月30日该基金都强势占据冠军宝座,直到最后一日,华夏大盘精选才发力夺冠。陆文俊的加盟对银华核心价值优选的业绩至关重要,2008年6月,陆文俊加入银华基金。2008年底至2009年初,陆文俊对当时市场比较看好,因此当时他更多地强调的是高仓位,重点配置了地产行业。
陆文俊说:“尽管当时市场一片悲观,但我没有太受别人对宏观经济预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行业、企业的理解,所以我们挖掘了一些优质企业。”
根据2009年一季报,当时陆文俊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招商银行、苏宁电器、万科A、中信证券、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海螺水泥、烟台万华、浦发银行和招商地产。3月份以后,陆文俊又开始挖掘汽车股。陆文俊的理由是:“一般车的更换期为7年,中国正进入换车期,再加上首批置车的量,汽车销售量节节攀升,以现在的产能还要更换好几年。从汽车厂的员工工作状态就可见一斑,他们每周都只有一个休息日。如此大的耐用消费品市场启动,这是史无前例的,任何国家都没有经验。周期股的游戏规则就是不断猜顶,我的看法是汽车股周期远未结束。”
因为这份执着,陆文俊2009年对汽车股行情的把握可圈可点。根据季报数据,上海汽车蝉联银华核心价值优选二、三季度的第一大重仓股,一汽轿车和福耀玻璃等汽车股也是他的杀手锏。
2009年8月份市场回调,陆文俊在资产结构方面的调整速度加快了,仓位方面先减后加,主要是向内需方面调整,第三季度资产结构调整为汽车+消费+低碳经济。陆文俊解释说,三季度,A股市场由于短期内涨幅过大,出现一定幅度调整,尤其一些强周期板块调整幅度较大。所以7月底他对银华优选进行了减仓和结构性调整,9月份,随着市场估值水平再次回落到合理范围内,又将仓位提高至相对较高水平。在行业配置上,增持了资源股,主要为有色金属类。四季度,他们主要采取持有策略,重点关注“大消费类”行业的投资机会,包括汽车、家电等行业的投资机会。现在回头看,这条思路在2009年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成绩。
2010年,陆文俊是否依然爱汽车股?陆文俊表示:“有很多产能到2011年下半年才投产,很少会出现股价提前行业周期一年结束的情况,所以现在就希望汽车股不涨是不太可能的事。”
王卫东:敢于付出阵痛期成本
新华优选成长基金经理王卫东出身广发证券,做自营的经验丰富,投资风格十分灵活,十几年的投资经历让他对牛熊市的转换十分敏感。2008年10月后,王卫东开始负责新华基金的投研,核心的投研团队发生重大变化。新华优选成长从2009年初便开始大放异彩,并一直保持,曾一度和华夏大盘基金经理有争夺冠军的“二王之争”故事,最终取得了股票型基金年度第三名的好成绩。
新华优选成长成立于2008年7月25日,2008年底正值建仓期,王卫东果断加仓,为2009年提前布好了局。王卫东当时的思路是:“1600点不买等于6100点不卖!这是个朴素的道理。地球会不会存在,中国经济会不会增长?当时估值已经那么便宜了,为什么不敢买?当时CCTV2直击华尔街让很多人产生恐慌心理,但我们大胆买入。不过有时提前布局也会备受煎熬,2008年底我们有部分转向大盘蓝筹,转得比市场早一些。”
2008年末,王卫东将新华优选成长的仓位提高至74.08%,2009年一季度加仓至88.07%。当沪指涨到2400点时,王卫东认为反弹一段时间后,市场风险在逐步加大,所以他在2400点锐意减仓,且幅度很大,仓位从8成减到6成,他认为那时结构并不重要,仓位调整是关键。跌到2000点时他开始加仓,二季度末仓位已加至93.86%。
2009年7、8月份时,沪指突破3000点,向3300点进发。王卫东那时的心态是如履薄冰,2009年,他感觉风险正一步步靠近,但是作为公募基金,那波下跌大家都没怎么减仓。虽然三季度仓位变化不是很大,但结构方面,他转向消费。王卫东说:“转向消费不能太早,要不你转了,别人都没转,你的股票不涨,那个阵痛期会很难受。不过我们当时也没太考虑那些,不能等涨了才买,要提前调整结构,付出阵痛期的成本是必要的,会有回报的。”
根据三季报,益佰制药、大商股份和华发股份进入王卫东的前十大重仓股。8月份,他觉得周期股已经炒得很贵,寻找估值洼地较难,又没有催化因素,所以转向消费。四季度消费又炒得很高,但还有部分不错,他认为中小盘股行情会逐渐转向银行、保险、化工、煤炭、工程机械,于是先行布局蓝筹股。王卫东说:“我的投资心态是人弃我取,人追我弃,先行布局。”
回顾2009年,王卫东说:“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大换班,现在5个人都是60后,都有十几年的证券从业经历,这是2009年我们取得良好业绩的根本原因。”
展望2010年,王卫东认为是宽幅震荡行情,向上4000点很难突破,如果没有特殊因素,向下2600点到2700也没有理由跌破。他认为最值得期待的一方面就是出口,如果出口超预期,2010年可能走出大牛市,出口弹性非常大,就算不是今天,未来牛市也肯定会随着出口复苏的喜讯重来。
庄涛:理解市场才能战胜市场
华商盛世成长是由庄涛、梁永强和孙建波三人共同管理的。谈起2009年的成功心得,庄涛总是谦虚地说:“其实遗憾挺多的。每一次大势我们都判断准了,但不是每一次都深入布局。年初我们是新基金,投资比较大胆,到后面就比较谨慎了。理解市场才能战胜市场,反思市场为什么会涨跌,积累经验,十次中能判断对七次,积累起来业绩就可观了。”
华商盛世成长成立于2008年9月23日。2009年初,作为新基金,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庄涛大胆加仓。因为他觉得经过2008年这样完全没有行情的一年,估值很便宜,“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年初重仓一把,哪怕是只涨10%。2008年底的时候,我判断基本上已经跌无可跌了。”
判断市场的一致预期,听市场的声音。
“2008年年底,人人都看好医药,但医药的上升空间不大。当时我们是新基金,比较谨慎,也买了医药、铁路,但要是以当时44%的仓位一直拿着这些股票,估计你现在就采访我为什么投资失败了。2009年初我们加了近一倍的仓。在这个决策过程中,我们的投研团队发挥了很大作用。”庄涛如是说。
他分析道,首先全年都没行情的局面很罕见,中国股市发展至今仅有2002年和2008年,因为这两年的共同特点是经历了一轮特别大的牛市,宏观基本面出现问题,个股业绩普遍比较差。但在2008年经历了一轮大熊市后,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也推出来了,2009年年初有大量的观点说4万亿没用,可是大家想一想,如果4万亿没用,后面很可能会是6万亿;其次,基金平均仓位比较轻,人人看空,基本上跌无可跌;再次,2008年11、12月份的信贷已经超出我们预期,2009年1月份可能基本面也超出大家预期,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理由都很充分,但当时判断起来非常难。
2009年初,庄涛在宏观经济走势不明朗,但又觉得会有行情的情况下买入中小股票,如新能源板块等。3月份以后,地产、煤炭等热点板块风起云涌,6月份第二波与通胀预期相关的板块风生水起,如有色、地产、金融等,华商基金这几波对大势的判断都较为准确。
但庄涛似乎更喜欢总结遗憾的经历。最令他遗憾的是8月份市场见顶后,面临第三次大切换时,他们判断正确但行动不彻底。“当时估值出现分化,基金重仓的商业、零售估值很便宜,而且消费、医药、食品饮料和商业消费是基金的看家品种,品质非常好,我也非常赞同。问题是估值弹性小,所以没有深入研究和布局。如果当时对这个板块加以重兵调研,判断难度不大,所以感觉非常可惜。”
对于2010年,庄涛认为可能是箱体震荡。“我入市十几年,大家每年都预测这样一轮牛熊过后应该是箱体震荡,但是过去十几年从来没发生过箱体震荡,可能传说已久的箱体震荡今年真的要来了。我们会走一步看一步,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投资。”
吕宜振:对的时间遇上错的思路
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痛苦,在基金里同样适用。对的建仓时间遇上错的投资思路,业绩也会垫底。天弘永定成长的成立时间可谓生逢其时,2008年12月2日成立,1800点左右的建仓机会对于天弘永定成长来说,可能来得有些突然,其基金经理吕宜振和马志强的建仓速度没有赶上大盘的上涨速度。根据WIND数据,2009年一季度末,该基金仓位为59.66%,二季度末为73.59%,三季度为75.45%,似乎保守情结贯穿全年。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弘永定成长2008年底才成立,处于市场低点,主要是其2009年投资策略出现问题,没有抓住行情转折点。2008年12月没有抓住建仓期,缺乏判断大势的能力。”
从季报来看,天弘永定成长的判断总是落后于市场,鲜有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即使判断正确的地方也没有坚持执行。吕宜振和马志强在2009年一季报中写道,2009年一季度A股市场呈现震荡上扬、底部抬高的态势。基金在一季度仍处建仓期内,在一季度初期股票仓位较轻,随着市场的波动逐步进行了仓位的动态调整。遗憾的是,这种调整给组合收益带来的正面影响相当有限。在配置上,他们一季度后期的配置侧重于金融、地产、机械等行业。
而二季度,吕宜振并没有坚持一季度末的加仓机械行业的判断。根据WIND数据,天弘永定成长的机械行业所占比例一季度为33.72%,二季度大幅减仓至10.85%,三季度又增仓至25.09%。吕宜振和马志强在2009年二季报中写道,二季度末期,基于对宏观经济复苏期中游行业的良好预期,逐渐加大了钢铁和机械行业的配置。
“机械板块在二季度表现很好,而天弘永定成长在减持,三季度机械板块行情已去,该基金才加仓,正好错过了行情。可以看出他是在跟随市场,不能提前布局,提高了买入成本。作为一家小公司,相对研发能力不足,投入方面不够,没有核心领军人物。”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如是说。
7月份,吕宜振主要布局于上游煤炭、有色行业和中游钢铁、化工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8、9月份对这些行业进行了减持,逐渐增加了估值较低的银行行业配置,同时对一些增长比较确定且相对估值不高的汽车、家电、商业和医药个股进行了增持。但是其三季报的前五大重仓股都表现不佳,分别为青岛海尔、中国平安、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
根据WIND数据,天弘永定成长从2009年一季度到三季度,股票仓位依次为59.66%、73.59%和75.45%。中原证券基金分析师陈姗姗表示:“2009年的行情,高仓位还是比较重要,天弘永定成长2009年的仓位一直不算高,所以一直没什么起色。虽然三季度后仓位不那么重要了,但它的第一大重仓股是青岛海尔,这只股票在四季度表现不行,所以该基金业绩一直落后,体现出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的能力不是很强。”
王炯 谨慎过度也是一种错
王炯作为基金业里的女中豪杰颇有名气,2008年大熊市时曾一度排在第一名,可谓名噪一时。风险控制是王炯的专长,但谨慎过度也是一种错,熊市思维使她错过了2009年的牛市行情。2008年四季度,王炯还保持着61.01%的股票仓位,王炯也坦言:“本基金采取了较为稳健的策略,侧重于增长确定的行业和个股,故基金净值增长缓慢。”
西南证券基金分析师张建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换股频繁、跟风操作、缺乏前瞻性判断是该基金业绩落后的主要原因。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该基金的重仓股完全不一样,好像完全是两个人的风格,可能王炯的出发点也是想把业绩做上去,紧追市场热点。但是从效果来看,适得其反,如果有些股票她拿着不动,后来可能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收益。换股太快,可能好多股票正是卖了以后才迎来一波行情。”
2009年二季度,王炯将仓位调到86.42%,降低了防御性行业的配置,同时增加了地产、金融等行业的配置比例。她对市场的理解是,为了挽救经济的衰退,全球均实施着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向市场传达着明晰的信号:资产远比纸币可靠。因此股票、大宗商品(石油、黄金、铜等)等资源类品种吸引着资金的不断流入,这将是一个趋势,因此围绕资产进行配置将是投资策略的主基调。
尽管判断乐观,但王炯的谨慎风格让她在市场风格轮换中只顾着控制风险,并没有太多分享市场的上涨成果。德圣基金分析师告诉记者:“王炯2009年初延续了熊市思维,2009年2月份仓位还是比较低,当时股指已经涨了很多了,由于过度注重风险控制,她的牛市把握能力不足,没有抓住时机,失去拉升业绩的机会。3月份她才把仓位提上来,但换手率特别高,将近10倍的年换手率,操作很频繁,可能也是出于风险控制,涨一些就卖。2009年王炯的风险控制能力也是比较突出的,但在市场风格不断轮换中,没有卡准时间。”
三季报中,王炯写道:“我们对未来 A 股市场总体持积极乐观的看法,市场震荡走高将是大概率事件。短期市场的走势反复将带来具吸引力的买入机会,基金将在市场的震荡中逐步提高仓位配置。 投资机会方面,我们重点看好内需,同时看好周期性行业,因为其具有顺周期性特征,基本面正在随经济复苏而不断改善。因此银行、保险、消费、资源将是我们配置的重点。”
根据张建龙测算,9月份以后东吴价值成长和沪深300的业绩差距非常小,拉开差距的主要是9月份以前,跟风操作迹象明显。张建龙说:“二季度她增持金融地产,受市面上的风潮影响比较大,三季度流行大消费,她也跟着买了一些消费股,但总是落后于市场,没有自己的看法,犹如大散户,更换热点过于频繁,没有坚持。而且王炯的思路看似是按大基金来做的,平安、太保等大股票拿的很多,其实规模就十几亿的基金没必要拿那么多大股票,本来可以操作很灵活,但她却是用高换手率来表现灵活。”
陆万山 豪赌踏空难回头
陆万山可当选为2009年最倒霉的基金经理了,他身兼三职,宝盈基金投资总监、宝盈泛沿海股票基金经理和宝盈鸿利收益混合型基金经理。他管理的两只基金一度在股票型和混合型两个类别里双双垫底,最终,宝盈鸿利收益以全年9.37%的收益率名列混合型基金中最后一名,2009年上证综指上涨79.98%,陆万山一年苦干收益率仅为大盘的11.71%。
宝盈鸿利收益成立于2002年10月8日,作为一只成立7年的混合型基金,本来可以操作十分灵活,然而陆万山却用这灵活的仓位做了最大程度的逆势操作。宝盈鸿利收益的最大失误在于2008年底豪赌看空。2008年熊市中挺过一年寒冬的50%左右股票仓位,陆万山却在2008年末的关键时刻坚决斩仓。根据WIND数据,宝盈鸿利收益2008年四季度末股票仓位仅为2.51%,仅留下1783万元冠农股份这一只股票。
2009年一季度,股市反弹得到机构投资者的普遍确认,大部分之前看空的基金都及时向市场认错,改做多头,而陆万山依旧坚持自己的看空思路。陆万山当时的思路是:“本着获取绝对收益的理念,本基金报告期内的操作策略偏向保守,在市场冲高过程中积极减持仓位,以锁定部分收益。”所以2009年一季度末,该基金仓位仅为4.02%,成为踏空最严重的一只基金。
信达证券基金分析师刘明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09年基金业绩不行都是相同的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大方向搞错了,对市场趋势判断出现问题,上半年行情好时踏空,等市场上涨后仓位才跟上,而下半年股市又没怎么涨,所以弄反方向使业绩落后。二是对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没有把握住市场的热点,配置的行业没有启动,追涨时行业和个股的上涨空间已不大了,对于市场风格变化的时间点把握不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公司实力不强,投研实力要靠人才体现,怎么吸引人才是这些业绩不佳的公司的必修课。”
2009年一季度末,陆万山终于回头认错,决定二季度将修正偏保守的操作倾向,转而采取较为进取的操作策略。二季度宝盈鸿利收益仓位暴增至74.60%,几乎已经达到契约规定的股票仓位上限。但令人困惑的是,在同期沪深300指数单边上涨26.27%的市场环境下,大幅加仓后的宝盈鸿利二季度净值涨幅仅为4.45%。三季度末宝盈鸿利收益仓位又骤降到41.23%。但陆万山对四季度的行情仍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他在三季报中写道,在操作策略上,伺机将因避险而降下的仓位进行回补,逐步将仓位重新提升至上限。
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建龙表示:“宝盈鸿利收益仓位变动过大,加仓太晚,而且所持股票多为大股票,大股票本来就涨幅有限,加上中间操作的转换时间把握不到位,业绩自然比较差。三季度以后的操作没什么大错,只是一、二季度是2009年行情的主要来源,所以踏空严重难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