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新股次新股变脸敲响警钟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曹中铭
2010年07月19日02:28
  截至7月15日,两市890家上市公司中报喜的达658家,其中预增312家、略增140家、续盈89家、扭亏117家。从以往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规律来看,今年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整体水平将好于去年。

  尽管如此,个中并非没有瑕疵,主要表现在IPO新政实施后挂牌上市的中小板、创业板 新股和次新股上。从去年IPO重启到今年7月15日,共有263家公司在中小板与创业板挂牌,在135家已披露中期业绩预告的中小板公司中,预减的达13家;25家进行业绩预告的创业板公司中,业绩下滑的达8家。

  如果是业绩小幅波动倒也罢了,某些新股、次新股业绩同比巨幅震荡,如南国置业预降70%至95%,南都电源预降68.2%至70.1%,华平股份预降75.8%,宝德股份预降76%至85%。更有甚者,联信永益挂牌仅4个月即预亏,6月23日上市的启明星辰也因“季节性因素”预亏。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一些曾经头顶“高成长性”光环的中小板特别是创业板公司的新股、次新股,在中报中已现了原形。为什么这些新股、次新股上市之后业绩快速变脸?联想到市场中频频出现的“专利门”,以及某些新股、次新股存在包装上市嫌疑等,中小板、创业板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为了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为了创业板的快速扩容,证监会发审委“白加黑”地连轴转,难免百密一疏;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难免丧失勤勉尽责与公正客观的原则;发行人为了达到上市融资的目的,难免蒙混过关……这一切,最终要由市场与投资者埋单。

  新股、次新股业绩滑坡,为现行的发审机制敲响了警钟。如何防范甚至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显然是监管层不容回避的问题。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