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试水一年以后 基金公司反思最初产品设计不周全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艳伟
2010年08月30日07:33

  面对专户一对多一年期产品面临到期后无法延期的尴尬,基金公司才意识到当初产品设计不够周全,或者说,为了争夺市场当初过分妥协于渠道和客户。在专户一对多业务试水一年以后,基金公司对这项业务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发行节奏上,基金公司都将做出相应调整。

  期限过短

  根据安信证券分析师任瞳、吴卓凌的统计,截至2010年7月30日,共有34家基金公司发行了专户一对多产品,在披露期限的产品中,以存续期为1年和2年的产品最多。

  深圳一位专户投资经理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专户一对多期限太短,投资压力就会比较大。如赶上单边跌市,则产品实现正收益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一旦做错,投资经理都没有证明自己的机会,可能以后客户都没有信心了。”

  深圳另一家基金公司的专户负责人指出,一年期产品这么多,主要与当初基金公司急于发行产品而过于迎合客户需求有关。

  该专户负责人表示,专户一对多产品设计期限主要是应银行和客户的要求。由于专户一对多没有过往业绩做参考,银行和客户都没有信心签订长期限的合同,大都是抱着先签一年试试看的心理来做这项业务。而基金公司即使明知一年期产品难以实现绝对收益,但仍然妥协于市场需求。

  发行过快

  大部分基金公司对专户业务的定位都比较高,将其视作除公募以外的重要经营领域,只是具体的业务发展规划各有不同。据业内人士透露,如今专户一对多的上会审批很快,只要一个星期,但真正募满200个客户非常困难。一些基金公司不顾一切连续上报产品,这背后就隐藏着很多风险。

  上海某基金公司在专户一对多业务放开后便将其作为今年的主打业务,目标是专户规模超过公募。但公司近期在某券商销售的一只专户产品,虽然前期有不少客户预约,但到真正销售时,很多客户又不买了,该专户也差点未能成立。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说到底还是因为客户对基金投资能力的信心不足。

  有专户投资经理坦言,如果基金公司只是一味地发产品,而投资管理能力跟不上,最终肯定会出问题,而且一出问题,管理层可能就会“一刀切”,把这个业务暂停,行业必然会重新洗牌。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就表示,专户业务的发展还是应该稳妥为先,不能太激进,完善后台,做好业绩,打通渠道,产品的销售并不困难。

  产品需创新

  根据任瞳、吴卓凌的统计,现有专户一对多产品中,股票资产配置比例在0到100%的灵活配置型产品占据了主流,而其他积极配置、稳健配置、保本、量化、FOF和偏债型产品数量都较少。

  仓位的灵活并未使这些产品在过去一年里获得更好的收益,投资者也开始转向投资风格更稳健的产品,如保本型产品。

  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该公司最近卖得比较好的专户产品是策略保本产品,即利用投资来保本,产品组合的95%都用来买债券并持有到期,其他部分买股票,就算股票都亏光了,也能实现保本。

  而在监管层放开专户投资股指期货的限制后,基金公司也在考虑将这一工具运用于专户。易方达基金相关业务负责人称,公司早在去年就开始研究期指与专户及公募相结合的投资策略和产品。目前,易方达设计的产品线已与几大托管行进行了深入沟通。

  财经专栏:缥缈:基金的问题不仅仅是亏损

  作为职业投资者,基金经理们应当是最优秀且掌控最多相关资源的市场参与者,如果他们的“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始终不能转化为“技术资本”和“社会资本”,终其一生,他们也只能在竞争极端化、生存挑战化的市场中“血拼”,成为基金公司的“短工”。这可能有些说不通,甚至令人感到有些滑稽――如果基金经理本人连这个“账”都算不清楚,又有什么资格和本领在资本市场长期生存?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改革都是某种妥协,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善待基金经理们,体会到他们的困境与悲哀,从这个角度出发,只要本着“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态度,有关方面应能找到长期有效的办法,令基金经理们更好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完善市场环境。[详细]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