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陈东琪:谨慎应对可能出现的世界经济二次探底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方烨
2010年09月15日09:18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清华经管学院举办的长安讲坛第178期日前召开。论坛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发表题为“今年经济形势及下半年政策展望”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世界经济中长期来看将进入低速增长时代,短期则面临着二次探底的风险。在可能的二次探

底过程中,各国调控手段和调控能力将不尽相同。对于中国来说,不应该采用过于激烈的刺激政策,但是应该利用这一机会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中长期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代

  陈东琪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和中国的经济形势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从1—4月份的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一季度经济非常好,生产、就业、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城乡居民的收入、产业发展、国内需求等各项数据都表现良好。一季度全球经济数据也比去年的一季度要好。所以现在世界大的经济金融机构,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联合国等都对经济预测做了上调。世界银行把全球经济由2.7%调到2.9%,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上调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增长3.5%。可见现在经济形势不错,至少在总量数据上的表现是这样的。但是到底怎么样来评论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美国这样一些经济影响度比较大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趋势,我给出的判断是:中长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时代。

  低速当然不是衰退,是指跟前30年每10年一个中周期的平均增长相比而言的。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起点来看全世界,最近30多年大概有三个十年周期,每十年有一个周期。整个30年全球经济大概平均增长3%,第一个十年就是上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比平均的3%多一点,大概是三点零几;上世纪90年代大概是2.8%左右;第三个十年就是本世纪的头十年,GDP平均每一年增长大概2.7%左右。

  这30年的速度贡献度大的是亚洲,特别是中国、印度的经济增长。从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中,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9.9%,三倍多于全球平均。从三个十年来看,最近的十年更快。从2000年到2009年,有六个年份超过10%,其中有三个年份超过11%,有两个年份超过12%,分别是2006年的12.7%,2007年的14.2%。印度经济也在追赶,中国去年经济增长同比速度是8.7%,去年印度是7.8%。今年一季度中国是11.9%,它是8.6%。

  为什么判断中长期世界经济可能比前30年增长更慢呢?陈东琪总结了多个原因:

  第一,人口老龄化。现在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以中国为例,中国当前的老龄化率大概是8.5%,也就是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5%。然而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第一个十年只增长了1个百分点,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大概是从4.6%涨到了5.6%。第二个十年,增加1.4个百分点。也就是到200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这个比重前年是8.3%,去年是8.5%,2010年大概到8.7%左右,也就是这十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也就是每隔10年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由上升1个百分点到1.4个百分点再到1.7个百分点,尤其是最近两年,每年上升0.2个百分点。

  按照这个变化大概能够推算出来,老龄人口到2020年应该占到11%。那时的人口大概是14.3亿,因此大概会有1.6亿65岁以上的人口。也就是说中国大概最近10来年前面一段时间还是人口红利期,但是越往后老龄化程度越高,人口红利越衰减。

  全世界的老龄化程度也在提高,主要是发达国家,像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其中,俄罗斯的人口一直到2007年还是逐年负增长的,去年才增加了1万多。当然发展中国家、落后经济体劳动人口是增加的,但是这一部分对总的经济贡献度比较低。

  第二,全球经济再平衡。现在,中国的消费率低、储蓄率高,美国的储蓄率低、消费率高,美国要求中美经济再平衡,也就是两者要反向变化,中国应该扩大消费减少储蓄,美国应该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欧洲也要求全球的储蓄、消费模式调整。这虽然对美国、欧洲经济本身泡沫的挤压有好处,也会使中国的消费增加,但是却会使全球总的有效需求增长放慢。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陈东琪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会带来很多拐点性、转折性的变化,其中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比如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限制,欧洲对中国出口的限制。资料显示,从去年12月起的连续6个月,美国有针对性对中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几乎每周都有。

  第四个原因,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在搞财政紧缩,尤其是欧洲在努力减少赤字。包括紧缩财政、节省开支,降低公务员的工资,一些福利也开始调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增长靠需求。需求从主体来讲一个是公共需求,一个是私人需求。公共需求来自于财政的预算,公共需求里又分公共投资需求、公共消费需求、政府消费品采购,政府的一些公共投资项目,比如长期建设国债等方面。紧缩开支实际上减少的是公共需求。

  另外,欧美多个国家当前高赤字、高债务。如果没有这“两高”,可以用凯恩斯政策——扩张性的财政,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但是在主权债务危机条件下,用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政策空间很小。

  最后,现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会对投资需求产生紧缩效应。

  短期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概率在提高

  在明确了中长期经济增长情况后,陈东琪认为,短期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概率在提高。

  二次探底不一定是负增长。从中国的角度来讲,探底是说去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6.1%,如果二次探底,至少要出现7%以下的增长。中国经济这30年还没有出现过负增长,它的经济增长周期是增长型周期,没有绝对衰退。美国经济也不大可能在今年、明年或者后年出现负增长,所以称之为二次探底比较准确一点。短期来讲,世界经济不论是欧美发达富裕国家的经济,还是中国、印度这样一些新兴经济体,二次探底的概率都越来越高。

  由于财政紧缩,由于私人资本在经济复苏当中起的作用少,欧洲经济、美国经济甚至中国经济主要是靠公共需求,靠补贴,而不是内生性的私人资本的投资愿望拉动回暖的,这就导致了经济回暖的基础不稳固。从近来的情况看,经济的环比增长有钝化迹象,美国、欧洲、日本GDP季度的同比增长也都有见顶迹象。

  从美欧的角度来讲,之前推动经济复苏主要是靠外生性需求,比如出口。但是其它国家也得出口,就会要求美欧进口增加。比如说美国要想增加向中国的出口,中国要求平衡,对美国出口就也要增加。另外,美国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源自政府补贴,然而家庭就业没增加,居民收入没增加,这样的经济复苏持续性让人怀疑。美国今年一季度增长3%,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正增长,但是去年的失业率是10.2%,到今年5月份依然有9.7%,这是无就业型的复苏。虽然美国最近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有所好转,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力量还不是很强。美国的外生性需求目前在衰减,如果它的内生性需求的增长不大于外生性需求的衰减,恐怕难以持续。

  结论就是,短期看,未来美国经济的环比速度会下降,同比速度也会下降。当然欧洲的速度更会下降。

  再看看亚洲。虽然欧美的经济总量很大,但是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亚洲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不是会继续旺盛呢?那主要看中国经济的走势。新加坡在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38.6%,为有史以来最高;台湾地区经济增长13%,为30年来最高;泰国最近红衫军出事,经济仍然增长12%;印尼增长10%,印度是8.6%,韩国是7.8%,这都依赖于中国经济。比如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它们经济的增长都依赖于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但是中国经济一旦出现增速放缓,铁矿石需求马上下降。

  陈东琪认为,短期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着小周期下降。在工业领域,汽车1—5月份产量增长很快,但4月份销售环比下降,5月份销售环比下降得更快。今年汽车已经销售了700多万辆,全年预计销售1600多万辆车,但是销售额度会逐渐回落,库存会增加。家电也是这样。

  从三大需求来看,5月份进口和出口分别同比增长了48.3%和48.4%,这个增长幅度很高,但是也要考虑到去年对应的基数很低,是-26%。实际上如果把-26%这个基数扣除,现在的进出口增长和危机以前的2008年相比并没有增长多少。消费虽然近几个季度一直持续上升,但是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实际增长也是下降的。

  至此,通过对欧美以及中国经济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短期来看欧美经济将二次探底,亚洲经济包括中国也将二次探底。

  面对二次探底可能各国调控态度不同

  摆脱国际金融危机,政府起了很大的作用,面临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政府是不是有能力化解呢?

  看几个核心国家。美洲是以美国为代表,亚洲是以中国为代表,欧洲是以德国为代表,这些核心国家的政策与外围国家不完全一样。外围国家,像以色列、澳大利亚、挪威、越南、印度、加拿大、巴西都在加息,有的加了好几次。但是核心国家,像中国、美国、德国还没有加息,虽然实际上数量紧缩措施在退出。调控政策有的偏松,有的偏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国面临着不同的市场形势,像富裕经济体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所以美国、欧洲不大着急政策的退出。新兴经济体却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中国处在两难,通胀在上涨,又要抵制资产价格泡沫。印度也差不多。

  通胀和通缩为什么在当前同时存在呢?陈东琪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对食品的依赖程度,恩格尔的系数水平。一般来讲,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包括落后经济体,恩格尔系数较高。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农民是0.45%,城里是0.36%。也就是说,农民大概1块钱中有0.45元是花在食品上,城市里有0.36元。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当食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食品价格上涨CPI就越会上涨。而发达国家对食品的依赖很低,所以它的物价指数主要是看制造品,不是农产品。所以对于这些国家,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带来通货膨胀。

  对中国来说,只要粮食价格稳了,中国就不会有大的通胀担忧,特别是今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粮食产量,2003年是3亿多吨,2009年是5.3亿吨,6年增长一个多亿。而且今年夏粮产量还比较稳定,国家粮食储备也较为充足。所以今年中国CPI不大可能超过3.5%。

  第二个原因,公共需求。国外的像欧、美、日等国家,公共需求主要是消费性的,政府给居民补贴食品券,以旧换新补汽车,补消费品,公共投资需求很少。但是在中国、印度这些国家,除了公共消费需求很大,像中国进行的家电下乡、汽车补贴,还有很大的公共投资需求,如要建高铁、城铁、地铁,修水利,治河流。这是富国和转型经济体CPI上涨差异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公共消费需求、公共投资需求很大,所以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更强,通货膨胀也会更高。

  第三个原因就是资本流动。陈东琪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格局将演变为资本越来越流入新兴经济体。这就会带来投资品的价格变化,近而影响消费价格变化。

  由于各国面临的通胀形势不同,各国对二次探底的反应态度也就存在差异。不仅如此,各国对如何调控二次探底,在能力上也有差异。一些发达国家债务很高,财政要增加赤字很难,利率很低而且已经不可能再减,调控的办法很少,子弹已经不够了。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二次探底比第一次探底面临的压力风险要更大。

  另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引起二次探底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美国是什么态度呢?陈东琪认为,美国在应对由于次贷危机而带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非常的积极,因为那是主要发生在美国华尔街的,直接影响着美国的资本市场、经济、产业。然而现在是欧洲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经济现在还有增长,所以它的态度就会比较消极,不是不作为,但是可能少作为。

  陈东琪说,美国这个国家很有意思,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不仅不帮忙,还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要求受救助国家要放开汇率。这种条件对这些国家来说,是火上添油、落井下石的。这次,美国可以利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让更多资本流到美国去,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发行国债,在欧美经济增长过程当中获得相对的增长优势。

  应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中国应当做好准备

  陈东琪说,这次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概率很大,中国当然是希望世界经济能够平稳增长,这样对中国的国际贸易也会有利。但是政府的调控措施不宜像2008、2009年那样,采取强烈的刺激手段。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如石油的对外依赖度超过52%,铁矿石也是大量进口。对经济的过度刺激,会在短期内引起经济的过快增长,进而使资源价格快速上涨。如果资源价格上涨过快,会强化卖方的定价控制权,这对中国这样的资源需求体来讲,增长的成本会提高。而且,高资源价格也会推动通胀,最终导致高增长难以持续。

  因此对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中国应对的时候应该更谨慎,要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在这一原则下,陈东琪认为有六方面的事情值得研究。

  第一,要确定稳定、持续增长的目标,保持稳健的、持续的、较快的增长,不要过急过快。避免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

  第二,在制度创新方面,中国更应该在这次二次探底过程当中,通过改革促进创新。在大的经济调整之后,如果经济运行体制没有创新,未来经济的增长还是会复归到原来的资源依赖性路径上。所以这次更应该着力于改革,包括资源品价格的改革,产权制度的改革;同时推动创新,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创新。

  第三,利用这个机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降低新兴产业发展成本,改善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环境。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方面的需求成长更快,制造成本更低,因此每一次大危机后,都有新技术产业革命出现。第一次带来的是工业革命,第二次是电力大发展带来欧美世界的电子化,这两次中国没有参与。第三次是电子信息,信息产业大发展,电脑普及运用,这次中国分享了成果,但是更多的是通过贴牌、引进的方式,自己的核心技术还很少。第四次,就看中国能不能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要创造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环境和成本环境。

  第四,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促进中国国际储备的结构调整,加快对外资本并购。今后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源还会十分依赖,所以应该利用经济低潮的时候,购买有利于今后要进口的资源产权。

  最后,减持美国国债。主要是防止美国国债未来存在的违约性风险,中国应该从这次希腊主权危机中吸取教训。中国现在持有的美国国债量很大,有8000多亿美元,而且还在增加。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美国的国债总额预计到2015年达到19万亿美元。美国去年GDP是13.8112万亿美元,每年按3%左右的速度增长,2015年不会超过17万亿。也就是说到时美国的债务率是135-150%。所以虽然美元短期可能走强,但是美元指数长期趋势是下降的。同时,虽然欧元近来一直在下跌,但是欧元对德国、法国是有好处的,几十年之内不会有大问题,那就还会反弹。所以现在应该减持美国国债。

  陈东琪,1956年8月28日生,湖南湘潭人。1988年破格晋升为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1993年为研究员,1994年为博士生导师。1988-1992年,任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副主任,1993-1994年任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副局级干部,1995-1999年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1999-2001年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所长,2002年任国家计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现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现场问答

  问:下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会持续针对房地产吗?

  答:当前基本的政策取向并没有发生变化。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符合我们应对目前的危机,特别是可能二次探底的实际情况。

  对于房地产,政府提出的是控制部分地市房价的过快上涨。当然大家会有很多的分析,到底过快上涨是多少,是以什么为基点?我们自己的判断,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到今年一季度,房价上升是非常快的,网民、老百姓的反映也很强烈,确实影响到了民生,影响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下半年是不是也这样,关键看我们的目标是不是会达到。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讲,5月份开始有一些效果了。比如说过度炒作的房地产交易量在下降,有的城市,有的区域房价开始有调整的迹象。但是整体来讲,我个人认为还需要观察,还需要使宏观调控目标达到才能够决定。现在各个地方出台的房地产政策,实际上是落实中央精神的措施细则,我个人理解,应该还会有一段时间的观察期,看效果会否出现。

  当然从整体来讲,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产业,调控的目的是保证它能够健康发展,防止泡沫化。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城市化过程当中,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的过程当中,还是要发展的。另外,即使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角度来讲,也需要建筑业,包括建筑业里面的房地产业持续增长。

  从这个角度讲,政府的工作是一方面对商业房产这一块价格进行调控,另一方面要适度增加供给,通过加大廉租房建设增加住房市场的供给,来保证房地产结构性供给的变化。

  问:您觉得二次探底会探到何种程度?

  答:我讲的二次探底实际上是讲的小周期下降。从历史资料的统计角度来讲,可以假定它不影响大趋势,调整的时间不是很长。比如说上一次是1999年到低点,2000年反弹,然后2001年又下去。1999年经济同比增长7.8%,2000年增长8%,2001年7.6%。这次由去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是6.1%,今年一季度是11.9%,几乎翻了一番,下降可能会多一点。

  当然,下降幅度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一个是金融和房地产产生紧缩效应的因素。一个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们外需出口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从目前的数据来讲还没有到底。这两者叠加,我的判断是,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可能掉到最低,但是经济增长估计还不会低于潜在增长率很远,整体上继续保持一个上升的趋势。潜在增长率是9.9%,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2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中国政府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这些年来对CPI一直控制得比较好,近几年出现了比较好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而且政府借鉴了上一轮经济周期当中很多科学调控经验,所以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全世界各国政策相互学习借鉴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的调控水平在不断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调,会紧缩,会小幅度下降,但是不会下降很深,更不会破坏大周期的上升趋势。

  问: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影响我们的出口,因为欧洲债务危机会使欧元大幅度贬值,它的需求紧缩,这样会使我们的出口下降。另外,欧元大幅度贬值,意味着我们出口的成本会提高。

  正面影响有没有呢?适当给中国经济降降温,也有好处。另外,也将促使我们的出口结构进行调整。因为主权债务危机一般来讲是对低档的出口品影响多一些,对有竞争力、科技含量高的影响较小。

  第四,因为中国对欧洲的出口最好的时候超过20%,少的时候也是18%左右。也就是说我们总的出口里它占18%—20%的份额。如果我们的出口受到影响,意味着我们开拓其它国际市场的动力会更强,促使我们的出口向多元化发展。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