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聚焦人民币升值之争 > 人民币升值最新报道

美国压力增大 人民币汇率对策谋变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2010年09月27日06:52

  美国压力增大 人民币汇率对策谋变

  当美国压力增大时,中国一般通过加快升值的方式成功地化解紧张局势。但目前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国会对中国的举动更加怀疑,这种应对方式成功几率并不会高

  □ 本刊记者 于海荣 特派华盛顿记者 李增新 | 文

  围绕人

民币汇率问题,中美对话和交锋继续。

  美国东部时间9月23日,中国总理温家宝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奥巴马政府亚洲事务主管贝德(Jeff Bader)会后透露,人民币汇率是双方会谈的“重要问题”。9月24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口头投票,通过了一项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法案。随后众院将进行全体投票。

  此前一天,9月22日,借会见美国企业、金融、学术界著名人士之机,温家宝已经表明,造成美方对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民币汇率,而是两国贸易和投资结构。

  而奥巴马9月20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采访时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使得中国享有不公平贸易优势,中国理论上已经意识到需要改变人民币汇率,然而,实际上并没有采取足够措施这么做。他表示,美国将较过去“更有效地”执行贸易相关法律。

  不仅是美国,据路透社报道,欧元集团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9月17日表示,10月6日,他将在布鲁塞尔与温家宝和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会面,讨论汇率问题和货币政策。

  欧盟委员会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官员认为,6月中国汇改重启以来“进展相当缓慢”。

  9月21日,中秋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6997元人民币兑1美元,连续第八个交易日创2005年7月汇改以来新高,较6月19日汇改重启时升值1.88%,其中从9月9日开始的九个交易日,累计升值1.33%。

  与以往不同,这次美国议员抛出的《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案》(H.R. 2378, the Ryan-Murphy Currency Reform for Fair Trade Act of 2009),将迫使美国商务部在考虑人民币汇率是否低估上更加强硬。中美贸易面临更多纷争,中国该如何拆招?

  “近期人民币走高是对美国‘批评’的反应。”英国研究咨询机构Capital Economics资深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过去中国通过类似的方法成功地化解了紧张局势,但目前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国会对中国的举动会更加怀疑,这种应对方式成功几率并不会高。

  施压新方式

  9月中旬这一周,人民币汇率问题在美国参众两院分别听证。

  9月22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莱文(Sander Levin)宣布,将在9月24日召集委员会成员,“考虑”《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案》。

  莱文表示,在主持上周两场相关听证会后,得出三点主要结论:第一,中国重商主义的汇率政策对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构成障碍。第二,至今为止双边政府协商没有达到消除不平衡的效果。美国财长盖特纳坚持在10月15日到期的半年度汇率报告中,仍不把中国视为“汇率操纵国”,这使国会行动变得必要。第三,他做出最新修改,使法案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相符。

  在听证会前,HR2378《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案》希望授予美国商务部新的权限:在认定贸易伙伴存在汇率低估时,可以普遍采取反补贴措施。

  这一法案是否符合WTO规则面临巨大争议。美国贸易代表柯克(Ron Kirk)对此不予置评。

  中国商务部人士曾对本刊记者表示,世贸规则对补贴的界定要求有明确的指向性,即要求针对某一产品进行,汇率并不具有针对性,对所有产品都一样,所以不符合反补贴的要求。

  莱文称,与听证会前的版本不同,修改后的法案不会一概而论,在确定人民币低估的大前提下,美国各个行业还要独自提出起诉,充分论证受到的经济影响。简言之,美国商务部将以个案为基础,逐个审理。

  此前中美铝型材贸易纠纷中,美国商务部拒绝将汇率纳入反补贴调查范围。

  但在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何伟文看来,美国商务部拒绝的理由,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而HR2378法案就是想通过立法使之明确化,以便此后纳入调查范围,采取措施以控制从中国的进口。

  HR2378是美国两院针对人民币汇率法案中,距离“过线”最近的一份草案。在9月15日的听证会上,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民主党议员莱恩(Tim Ryan)表示,已有143名议员表示支持。对于此法案能否获得通过,分析者的观点并不统一。

  何伟文认为,目前看,这一法案打着为了保护国内就业的旗号,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其前提放在人民币汇率上并不科学,“就像有人破坏了我们的东西,要惩罚他,这点没人能反对,但是人家到底破坏了没有,并没有根据”。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也向本刊记者表示,这次比以往更加接近立法程序,这一法案很可能会通过,因为“中期选举真的很重要,一个弱势的总统很难有能力控制这些更加激进的建议。”

  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则认为,这一议案通过所有立法程序,迫使商务部对中国进口实施惩罚性关税,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中国允许人民币汇率震荡走强的情况下。

  美国学术界代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Fred Bergsten)在参加听证会时曾建议,立法、市场反向操作、国际机构磋商多头并进。美国财政部应在汇率政策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通过HR2378法案;对中国央行的操作进行反向对冲。

  不过,王志浩认为,建议美国干预人民币很有趣,但如何使其具备可操作性,目前并不清楚。

  对策待变

  针对外部压力,中国政府的应对招数并未超出此前:派出经贸代表团赴美采购,同时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但是,此次升值的加快,让汇改重启以来形成的人民币小幅升值预期出现分化。

  荷兰商业银行(ING)亚洲首席经济学家Tim Condon认为,升值加速是暂时的。今年中国关注的焦点是增长,这意味着非常小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和非常大规模的信贷增长。因此,央行可能在小范围内有些变化,保证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不会太过恶化,所以,在较短时间内人民币升值较快,但快速升值不会持续。

  何伟文则认为,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态势在短期内将延续,与6月汇改重启时相比,预计近期内升值幅度就将达到3%。按此计算,接下来的几周,人民币对美元将达到6.62左右。

  英国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提出,美国财政部10月15日发布汇率政策报告,以及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和G20峰会,都会是人民币汇率外部压力增大的时点,按惯例,中国会在未来几周通过人民币持续升值来缓解这一压力。“过去在敏感时期中国通过类似的方法成功地化解了紧张局势,但是,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种方式成功的概率正在下降。”

  他虽然认为中国不会允许人民币快速升值,但仍对年底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作了微调,由6.70调至6.68。

  这样的升幅比一些经济学家显得保守。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一直认为,人民币至少被低估了15%,加之中国经济的周期性环境以及国际政治压力,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他预计人民币对美元在今年年底将升至6.60,2011年底升至6.20。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撰文指出,最可能成为近期现实选择的仍是“捉迷藏”策略,即在美国压力增强或者是中国贸易顺差放大之际,人民币汇率象征性动一下,在美元升值或者是国际政治压力稍减时,对美元贬值。

  但他同时表示,这种策略后果令人担忧。当美国对捉迷藏失去耐心时,代替升值的缓解方案不外两种:一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全球经济,以此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并为包括美国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提供需求;二是在贸易和资本项目政策上做文章,贸易战、出口税、对美国的进口商品优惠等等。

  出于对通胀和资产价格的担心,财政性的刺激而不是放松货币政策,会成为刺激方案的首选,与此伴随的是财政状况恶化。“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财政刺激离不开银行信贷支持,财政刺激方案有可能伴随着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加剧的发生。”张斌称。

  他认为,最小损失的方案是10%-15%的一次性重估后,引入双边区间内波动。宏观当局按照一定规则,比如“一篮子货币”或者是带有爬行和区间的“一篮子货币”制度,管理汇率水平。这一策略会对个别部门就业带来短期冲击,但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改善贸易条件和提高国民总体福利有促进作用。

  不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9月14日发表专文,提出个人看法:人民币汇改重在完善机制而非调整水平,不应将人民币汇率重估作为汇改的目标。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制于许多长短期因素和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每个时点上影响汇率升值或者贬值的因素都会存在,只是不同阶段、不同因素的影响力不同,但升贬值力量会此消彼长、动态转化,并非一成不变。

  “目前人民币汇率决策过于被动,决策需要有前瞻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既然知道山雨必来,不妨预先做一些调整,往后也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一开始什么都不做,直到最后一刻又不得不调整,就把自己推入了一个被动的境地,并且非常不利于下一轮的政策博弈。

  “应该逐渐淡化政治因素,慢慢地让市场力量来决定汇率。”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人民币面临的并不只是外部压力,如果单从经济因素考虑,人民币没有理由不升值,而且人民币已经进入加速升值的轨道。

  他认为,中国出口表现依然强劲、贸易顺差明显高于预期、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强劲,加之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化正在加快,四个因素都决定人民币应该往升值方向走,预计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会达到6.5-6.6之间。

  在具体升值方式上,沈建光认为,不必选择一次性升值这种策略,按照现在渐进式策略,累积下来升值速度也并不慢,“重要的是要形成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让市场发挥作用,该升则升,该贬则贬。”

  本刊记者霍侃对此文亦有贡献

  

  决策者首选仍是经济增速 年内加息可能小

  可以预计,决策者的首选仍是保持经济增速,但中期来看,货币政策正常化当越早越好

  □ 本刊记者 张环宇 | 文

  “加

  息?不会。”股票投资者“收银员”对同伴作出在线分析:政府要保增长;就算加一点也没什么,钱放在银行吃那点利息谁心甘。

  刚买了一只股票,几天就涨了,他也并未满足,“比起借钱炒房还差得多”。

  不过,加息阴影之下,股市还是颇显谨慎。中秋节前,上证指数连续六个交易日收阴,成交量严重萎缩,市场观望情绪加重。

  市场的担忧源自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超预期上涨。当月CPI同比上涨3.5%,达到22个月以来的最高峰。虽然国家发改委随即在官方网站发出分析文章,称“实现全年3%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市场忧虑未除。此前,国家统计局月度统计数据发布日期的变更,也被解读为给加息决策出台留出时间。

  今年以来,央行在利率政策上一直静观不动,但国内通胀水平正逐步走高。以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CPI之差衡量,二者之间的落差现已有125个基点。简单观察便得出的“负利率”结论,引来学者对此继年初之后的第二次议论。

  多数分析人士揣摩高官言行并对照过往经历,认定依目前情状今年不可能加息。而有学者建议不对称加息,即保持贷款利率不变,小幅上调存款利率,借此缩小负利率水平。另有人提出,可重新启用储蓄保值贴补,或者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适度放开存款利率上限。

  是否动用利率工具,各方似乎都有充分的理由。

  负利率之忧

  官方的表态显示目前的通胀仍属温和。

  9月15日,国家发改委在分析文章中称,国内粮食价格趋于稳定,秋粮有望丰收,粮食供应无忧;生猪和猪肉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食品等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将被抑制,翘尾因素减弱,根据这些因素,“国内价格总水平并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市场的疑虑并未完全打消,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能否被控制住。海通证券就在分析报告中指出,猪肉价格在今年七八月间的上升只是上涨的开始。由于饲养和深加工对玉米需求的年年增加,以及政府今年上半年大力干预后储备下降过快,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玉米价格的坚挺或走强的可能性很大,这会刺激猪肉价格的上涨。

  以名义利率与CPI的差值简单计算,自2010年2月至今,中国实际利率为负已持续七个月。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数位分析人士认为,负利率将加剧通胀预期,加大房地产及商品投机,鼓励过度投资,它还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公。

  由于进行预防性储蓄者多数为一般民众,因此,有学者将负利率称为“退步税”和“老人税”,指其更多是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一种税收。

  鉴于夏季中国农产品价格两个月环比上涨9%以上,且其传导至CPI食品价格还有一个时滞,马骏预计9月中国CPI仍有继续上升压力,此后CPI方才见顶回落。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也在9月20日的分析报告中称,9月食品价格继续上升,生产资料则因产量下降而价格反弹,“预计9月CPI同比增幅将进一步上升至3.6%”。

  在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看来,未来一年很可能存在农产品,特别是肉禽类价格的超跌反弹,这使明年的CPI将高于未来的平均水平,可能达到4%左右。“在2011年中的时候,CPI季度同比将可能达到4.5%左右的水平。”

  他同时指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仅将反映在农产品价格之上,也将在部分服务部门中反映出来,这也会给通胀带来一定压力。

  仅从基数效应考虑,明年上半年的通胀压力也将抬高,此外,美联储进一步推进量化宽松政策日益明朗,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面临新一轮攀升,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届时或将显现。

  美银美林中国经济学家陆挺的研究则是另一个结果。据他测算,中国自2009年初起就进入了负利率,但幅度一直较为温和,目前仅为-0.75%。他认为,目前的3.5%通胀与1988年的20.7%和1994年的25%通胀相比,算不了什么。

  加息之辩

  多数分析师显然认为自己属于猜透了中国“会做什么”这一类,而不是“应当做什么”这一类。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中国决策者的首选项便是保持经济增长势头。“须知,中国的决策,不仅要看CPI,还要看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陆挺为此给出明确的结论:中国今年不可能加息。

  目前持此类看法者居多。荷兰商业银行(ING)亚洲首席经济学家Tim Condon称,“今年(中国政策)主要是关注增长,所以应该不会在年内加息。”但他也强调,货币政策正常化越早到来越好。有些值得做的事,早做比晚做好。

  “从央票利率看,央行还没有向市场传递(加息)这个信号。而且现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仍然是在投放流动性。”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石磊认为,不均衡加息如果幅度太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政策效果,“而且,现在存款准备金率也还有调整空间,所以加息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央行9月19日公布的三季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9%的受访银行家认为四季度货币政策将保持现状,这比上季提高了12.4个百分点。

  陆挺预计,年末CPI将回落至3%以下。由于揽储行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已没有意义;与1988年和1994年的两位数通胀相比,现在对存款保值贴补也只是徒增市场疑虑。

  石磊也认为,保值贴补和存款利率自由浮动的可能性并不大。保值补贴已经停用多年,而且现在通胀仍相对温和,远不及上个世纪90年代两位数通胀的恶劣情况;而存款利率市场化,在当前也不具备操作的可能性。“这和不对称加息本质是一样的,但可能会引发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

  非对称加息的必要性有多大?中信证券投行委执行总经理高占军认为,不对称加息的可能性有,但是不对称性的程度可能比市场想象得要小。虽然小幅提高存款利率并不能彻底扭转负利率情况,但会对通胀预期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他称,“一般来说,周期变动后的首次加息,对通胀预期影响会比较大。而且只要后续政策及时跟进,效果就会比较明显。”

  “不过,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还是很小。”高占军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低利率水平还在持续,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虽然不大,但经济复苏乏力。而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无疑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外需仍面临较多变数,中国国内的结构调整及加息后产生的其他效应,也不得不考虑。9月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达到1.66%。加速升值同时重启加息窗口,由此造成的出口下滑和资本流入压力,将会相当沉重。

  中金公司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一旦加息后导致的“热钱”流入风险,使得年内即使提高存款利率,也只会增加27个基点。“在贷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存款利率小幅上调,对整体经济影响不大,对银行业的影响也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严重。”张智威称,存款利率自由化也同样是可选政策之一。“这在本质上和非对称加息是一样的,但这种放开仍然是有限度的,增加一些自由度,但不会是完全放开。”

  

  经济学家

  α脱钩

  □ 乔纳森•安德森 | 文

  如果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币值被低估了,而且市场也要比发达国家健康,那么对资金流向发展中国家,也就没什么好惊讶的了

  目前,关于新兴市场国家存在两大争论:一是价格水平,二是资金流动。大多数投资者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们错误定义了“脱钩”概念。对比过去15年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GDP增长情况,我们有三个发现。

  第一,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β值(指经济增长的整体态势)是否存在“脱钩现象”?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二者的增长曲线几乎完全相同。高度全球化使发达国家遭受冲击时,势必对新兴经济体产生明显影响。

  第二,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两大阵营的α(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否存在“脱钩迹象”?答案是肯定的。尽管1995年至2002年期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一直为正,但也只不过在可怜的1%左右。然而,自2002年始,新兴市场阵营加速增长,增速堪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最高值。新兴市场的α不断超越发达国家阵营,而且一再扩大,超过对方4个百分点。即便是在2008年至2009年,新兴市场阵营α却一直保持在4%左右。

  第三,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者们,究竟应该更为关注哪个“脱钩”?α还是β?使用“日”或“周”交易数据分析,全球β值主导着各种类型资产的价格。然而,过去任何时段的数据都表明,α值决定了新兴市场国家的价格水平和资金流动。

  经验表明,大多数投资者,要么误解了这种脱钩,要么无视它的存在。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二。

  误解一:新兴市场国家价格水平“紊乱”。

  最近几乎每天都有人说:“为什么发达国家股市如此低迷,而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却屡创新高?肯定有泡沫,价格总有一天会大幅跳水。”这是一个典型的将β误认为α的例子。

  在发达国家股市的整体收益水平持续低迷的情势下,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已经恢复到了其2007年至2008年的峰值。根据UBS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球新兴市场国家股市综合收益,将比2007年的水平整整高25%,而发达国家该指标为-3%。

  由此可见,由于β值几乎没有“脱钩”,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判断与全球整体水平相关。但从长期看,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速度要大大超过发达国家。

  误解二:新兴市场资金流动是个麻烦的信号。

  持这种观点的人总说:“太荒唐了,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总量已经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这除了过度投机,还能说明什么呢?”

  首先,据对非直接投资资金流入的预测数据分析,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资金总量尚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月度数据显示,新兴市场的美元债券和股票基金的收益率,已经远高于2007年至2008年的峰值水平。然而,如果用损益进行调整,新的数据显示,实际美元资产收益率还是比峰值要低。

  MSCI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额已经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值总额已几乎回升至此前的高位。除非考虑到α脱钩的市场规模因素,否则上述数据也会令我们的结论受到质疑。 我们并没有对债券市场做过整体性的统计分析,但这些市场也存在混淆α和β的危险。如果分别观察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收益差异,过去五年,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收益曲线基本一致。这也证明全球β值对各种类型资产都有影响。

  如果分析发达国家(所谓G3,即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率和收益率,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如果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币值被低估了,而且市场也要比发达国家更健康,那么对资金流向发展中国家,也就没什么好惊讶的了。

  作者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为瑞银集团环球新兴市场经济师

  

  专栏

  谢国忠:中美贸易是小摩擦,而非大战争

  □ 谢国忠 | 文

  除非中国限制政府滥用权力配置资源,否则,贸易紧张局势将进一步加剧,并可能在五年内酿成贸易大战

  美国正在对中国不断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美国国会就人民币汇率举行了听证会。财政部部长盖特纳大声抱怨,人民币升值太慢。施压似乎有点效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每天都创新高。但是,每次新高仅为小数点后第二位的变化,因此,美方仍非常不满。美国是否会通过重大的贸易保护主义法案,扰乱中美两国贸易?

  美国“惩罚性法案”会搁浅

  在今年11月中期选举之前,众议院可能会通过一项法案,扰乱中美两国贸易。但是,中期选举结束后,参议院不会批准这项法案。美国可执行的措施无非是禁止进口某些中国产品,主要是仍在美国生产,或对美国的大公司并不重要的产品,例如,钢铁、化工产品和太阳能电池板。这些措施可能会使部分中国公司感到相当痛苦,但是,对整体中美贸易影响不大。中国出口的产品中,三分之二是由跨国公司直接拥有,即由它们贴标和配送。中国工厂即使不是跨国公司所有,也和它们的分厂一样。美国政府是不会破坏这些公司的业务的。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美贸易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原因有二。首先,中国贸易在美国的附加值比在中国高。中国制造的消费品在美国的零售价是出厂价的3倍至4倍。如果贸易遭到破坏,美国经济可能蒙受巨大损失。其次,苹果、惠普、耐克等美国公司从中国生产中获取巨大利润。它们的产品利润率很高,因为它们在中国,而不是在美国生产产品。如果贸易遭到破坏,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会暴跌。

  理性观点对近期发展并不重要,政治上的权宜之计和行动后果决定一切。11月,美国将举行中期大选,众议院可能会高唱着圣母玛利亚,通过推动针对中国的民粹主义贸易保护法案。但是,即使该法案在众议院得以通过,选举结束之后,也不可能获得参议院批准。金融市场的动荡会说服参议院。

  今年前七个月,美国货物贸易比去年增长24.6%,但仍比2008年低12.1%。2010年,美国贸易总额将突破3万亿美元。今年前八个月,中国商品贸易比去年增长40%,全年可达2.9万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15%。考虑到两国贸易规模,爆发贸易战的可能微乎其微。

  美国的目标是平衡双边贸易。今年前七个月,美国海关数据显示,从中国进口商品价值1930亿美元,出口至中国商品价值486亿美元。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36%,进口则比去年增加14个百分点。目前,两国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合理的。但是,2010年中美两国贸易逆差仍会进一步扩大,因为进口为出口的4倍。按当前趋势发展,如果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开始下降,将需要八年时间。许多分析家认为,汇率出现大动作,会加速这一进程。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的经验,并不支持这种看法。1985年,日元兑美元比价翻了一番,但是,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日元汇率也没有对双边贸易逆差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也有人争辩说,如果日元汇率翻两番,就会产生影响。我们不知道是否如此。日美双边贸易逆差开始降温后,日本将生产转移到了中国。美国将制造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拱手让给了日本,无论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后来如何变化,这些就业机会再也没有回到美国,因为日本企业可在发展中国家从事生产。

  人民币低估了吗?

  如果只关注两国贸易平衡,是能够找到合适的汇率水平来实现平衡的。两国汇率达到一定水平,中国某些工厂就会关门大吉,即生产会出现萎缩。这是两国贸易较快平衡的惟一可能:因为利润下降,中国企业减产;由于价格上涨,美国购买力下降。这种解决方案实际上是将蛋糕做小。我看不出在不破坏中美两国经济的前提下,何以达到贸易平衡。

  显然,人民币汇率并没有浮动。因此,有人说人民币汇率不是以市场为基础。我并不想说,中国政府已经将汇率设定在“合理”水平。市场也不会这样认为。上世纪90年代,市场催生经济泡沫,导致1998年亚洲货币崩溃。无论基本因素出现多大变化,都不应该出现这样巨大的动荡。日元经济没有出现任何变化,日元汇率却大起大落。给中国的教训很清楚:将汇率完全交由市场操控,是灾难性的。

  中国也有很多问题。但低估汇率不是问题。我反而认为人民币可能被高估了。近十年内,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4.5倍。在经过长时间和大规模的货币扩张之后,从来没有任何经济体的货币会不贬值。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逆转,资本会巨额外流。这才是对中国的考验,而不是今天的升值压力。

  中国的宏观挑战,是其危险的房地产市场。现在房价超过可持续水平100%。泡沫破裂后,部分省份的土地价格可能会下跌70%-90%。尽管政府采取调控政策,房产热情仍然看涨。但是,针对市场的不利因素层出不穷。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变化是主要因素,可能比政府调控房产市场的措施更重要。中国利率将迅速上调。如果土地价格开始下跌,人民币升值预期会进一步下降,导致资本外流。由此产生的流动性短缺,将导致土地价格进一步下跌。螺旋状态可能已经开始,但速度很慢。明年下半年,形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看起来并不可能平衡双边贸易,但是,未来形势看起来对美国企业获利却相当有利。过去20年,美国企业得益于中国生产成本低。现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正趋于平衡,工资开始快于名义GDP上涨,美国公司又可以开始将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以在美国的售价卖给中国消费者,以此获利。事实上,美国名牌商品在中国的售价更高。再过15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堪比美国。届时,许多美国跨国公司可在中国获得比在美国更多的利润。标准普尔500公司的收入,几乎有一半来自海外市场。中国的增长能够进一步提高这一份额。据估计,美国养老基金有6万亿美元的缺口。如果美国股市上扬,海外盈利增加,就可以填补这个漏洞。

  在货物贸易方面,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增长很可能会持续大于从中国的进口。农产品、自然资源和设备名列美国出口至中国商品的前茅。不过,由于基数效应,未来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双边贸易逆差还将居高不下,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增加。由于中国与资源丰富的国家的贸易都会出现逆差,美国需要加强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这可能是美国在十年内实现贸易平衡的惟一办法。

  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增加最快的是农产品和资源产品。美国在这些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考虑到环境方面的因素,贸易政策并不有利于这些产品的出口。而美国发展这些行业的空间很大。若想平衡双边贸易,重点或许应该放在宏观方面,而非微观方面。

  风暴正蓄势

  虽然眼下不太可能出现贸易战,未来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加剧。专门针对某种商品的保护措施会激增。中国企业会越来越难以在美国销售它们自主开发的产品。中美贸易会越来越集中在美国跨国公司中。显然,这对中国公司来说不是好消息,因为这些公司渴望树立自己的品牌,或者建立它们自己在美国的分销渠道。中国可能会作出反应,限制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虽然两国贸易将继续发展,但是,增长率将大幅度减缓。在未来十年内,双边贸易发展的速度可能还不及过去的一半。

  中美贸易摩擦的迹象表明,全球贸易将会放缓。这可能是好事。过去20年来,由于跨国公司将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全球贸易增长速度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大部分可以转移的生产都已完成转移。其余的生产由于受政治干扰而难以转移。未来全球货物贸易可能与全球经济同步增长。

  长期以来,全球化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共赢的。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发达国家多年来享受廉价商品,现在由于失业,发达国家面临痛苦的收入问题。发达国家的未来看起来更糟。

  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让中国感到头痛,全球化的各种压力却对中国的出口经济造成更多威胁。中国目前需要缓解全球化的紧张局势。关键是要限制政府调动资源实施投资的权力。中国经济中最不寻常的现象就是政治经济。除非中国限制政府滥用权力配置资源,否则,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紧张局势将进一步加剧,并可能在五年内酿成贸易大战。

  虽然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压是“水杯中的暴风雨”,但是,中国必须启动政治经济改革,以应对全球化的紧张局势。否则,风暴会真的来临,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