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5日开始在北京召开。在“十一五”即将结束之际,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将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并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后的文件稿。中国在继改革开放之后再次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从“国富”转型到“民富”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一度申言,“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中央党校党建专业博士生导师甄小英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个大步。
有学者评论,“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分配改革将写入规划
在2006年就参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研究讨论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的苏海南说,收入分配改革整体安排应会写入十二五规划,要求劳动报酬、居民收入增长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他说,媒体广泛提到的“国民收入分配倍增计划”其实是一个舶来词,是日本上世纪60年代时的说法,也是口语化的提法,而不是政府文件的行文风格,因此不会写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
苏海南解释,他强调的是学习借鉴日本的有益经验,即让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同步,同时控制收入差距扩大。
“在2004至2009年期间,尽管我国职工工资每年都上涨了15%,但到目前为止,居民的整体收入增长还是跟不上近10年GDP的10%增长速度。”他表示,现在“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应是让前、后两者的速度相协调、相一致,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加快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水平;同时,遏制并逐步缩小当前的收入差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