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政策·监管

夏斌:应组建宏观审慎监管机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聂伟柱
2010年11月05日02:26

   昨日,在“201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建议,基于目前“一行三会”的现状,应在此基础之上成立一个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或者小组,研究具体相机决策目标,制定一系列政策目标,统一参与在国际社会上的合作。

  “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管理不是一个概念,与货币政策也不是同一个概念。”夏斌认为,即使是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上可能有所交叉和重叠,但在目标指向上区别很大。

  他认为,宏观审慎管理是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目标追求是为经济稳定发展而提供良好的金融中介服务。而货币政策是稳定经济活动的价格和产出,其目标追求的是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

  “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既不同于日常的货币政策,也不同于日常微观的机构监管。”夏斌表示,在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上,既需要有银监会一系列对单个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同样也需要有逆周期效应的央行的利率政策、资本管制政策。

  因此,夏斌建议,基于目前“一行三会”的现状,应在此基础之上成立一个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或者小组。他同时还强调,要认识到微观审慎管理、宏观审慎和货币政策的差异,才能在参与金融国际化的过程中,保证中国金融的稳定。

  事实上,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话题已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大热门。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国际社会迅速拟定了巴塞尔协议Ⅲ,围绕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反周期缓冲资本等制定了一系列指标。

  作为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抓手,巴塞尔协议Ⅲ要真正实施还要等到2019年。与此同时,巴塞尔协议Ⅲ并不能包打天下,对于国家间的风险,该协议并没有回答。

  “当前国际社会关于宏观审慎的框架还不完全。”夏斌认为,必须关注全球的宏观审慎管理,然后才是国别的宏观审慎管理。现在的风险不是一国的金融风险,而是全球性的系统风险。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这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过剩的流动性涌向了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例如巴西、泰国、菲律宾等国。

  夏斌举例称,这些国家当务之急不是降低本国银行的杠杆率问题,而是采取各种政策挡住“热钱”流入,这是这些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问题。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