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由保增长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转变之年,是由争取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预期目标向准备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转变之年。从前3个季度的实际情况看,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明两年的宏观调控应把稳定经济增长、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主要任务。
稳定经济增长速度
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如果经济增长不再加速,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能接近10%。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增长速度。因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或者说最低目标是8%,8%—9%可以视为最优增长区间,9%—10%可以视为次优增长区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10%,可以看作出现过热苗头。但各地的发展热情很高,投资冲动很强,加之消费升级明显,工业化、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增长动能充足。从月度环比看,当前我国经济存在加速增长的趋势。从一些衡量经济景气的指标看,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达到53.8%,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达到61.7%,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从实际经济增长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9三个月分别比上月增长1.14个百分点、1.15百分点和0.95个百分点。假如控制得不好,今年GDP增速有可能超过10%。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对明年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和复杂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通胀的压力正在增加。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逐季上升,一季度只有2.2%,二季度上升到2.9%,三季度上升到3.5%;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虽然还不高,但也存在上升的压力。而且,通胀压力有可能继续增强。首先,流动性过剩问题并没有解决。2009年,按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原则计算,贷款只需增加5万亿元,结果增加了9.7万亿元,多增加4.7万亿元;按照正常情况,2010年可以在5万亿元的基础上增长17%,即达到5.85万亿元,但预期目标是7.5万亿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从8月份起货币总量出现了反弹,贷款增速回升,债券总发行量和净发行量均创单月新高,外汇占款投放也增加了货币供应,今年新增贷款要突破7.5万亿的预期目标,如果包括表外贷款可能和去年持平。考虑到2009年的大规模信贷需要好几年才能消化,今后几年流动性过剩始终是造成通胀压力的主要因素。其次,消费品价格有可能继续上涨。今年1月—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2.9%,已经逼近3%的预期目标。受自然灾害、成本上升和国际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上涨较快。今后几个月,受国际粮价推高和种粮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农副产品的价格还可能保持在高位。第三,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经济增长对能源、铁矿石、棉花等大宗产品的需求在增加,价格在大幅度上升。今年我国原油、铁矿石、塑料、铜、成品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增加并不多,但价格增长幅度很大,它们是推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第四,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成本上升、职工工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推高工业品价格,增强通胀预期。此外,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会增加通胀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合理幅度之内,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更加刺激需求,导致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就会使通胀预期变为现实。因此,当前必须把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以便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稳定经济增长内在动力
我国人口多,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稳定、可持续的动力。今年一季度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9%,二季度增长18.5%,三季度增长18.4%,扣除价格影响增长率都在15%以上,增长速度是较高的,但仍然大大落后于投资和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从长期看,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应当长期坚持扩大消费的政策,特别是对那些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就业、提高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收入的政策要加大力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使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到50%左右。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突击力量。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贴切的。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是促进经济走出低谷的强大助推器,比如200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到92%以上;但投资也成了促使我国经济走向过热的强大助推器。可以说,每次经济过热都是由投资规模过大、增速过快引起的。经济衰退时政府大力增加投资,经济过热时大力削减投资,这似乎已成了应对经济起落的灵丹妙药。但我们也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如一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投资效益大幅度下降,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积累,等等。我们必须深化预算制度和投资制度改革,努力解决政府、国有企业以及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软预算约束和投资失败无人承担责任的弊病,使政府投资保持在合理规模;更多地鼓励民间投资,使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率保持在合理水平,避免大起大落。在现阶段,我国实际投资率应稳定在20%左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保持在40%左右。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取决于出口的数量,还取决于进口的数量。它直接受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几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个百分点左右,但2009年的贡献率是负3.9个百分点,上下波动6—7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7.9%,其中出口增长34%、进口增长42.4%,贸易顺差为1206亿美元,同比减少149亿美元。由于全年顺差低于去年,如果把价格因素考虑进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便由负转正,也是很低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在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更趋强烈,甚至要挑起“货币战”。出口企业面对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出口方式将会遇到更多的阻力和困难。出口企业迟早要进行大的调整,必须尽早下决心转变对外贸易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努力稳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稳定宏观经济政策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并将其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关键。
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行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政府直接投资的力度,增加了“三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财政政策主要是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因此财政政策一经确定,一般都要保持较长的时间。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缓解地区、城乡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拉大的矛盾,而政府是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力量。今年,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赤字占GDP的比重还不到3%,所以我们既有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又有基本条件。近几年,我国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财政支出的结构要进行调整,将更多的钱用于“三农”,用于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建设,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是管好总量,它虽然比财政政策更具有灵活性,但由于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投放的巨额贷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化,货币政策调整的余地有限,迫使今年实际执行的也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也只能在这种宽松的大前提下进行微调。所以,为了应对国际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为了不给社会传达要改变货币政策的信号,不应改变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提法,但必须回到它的正确含义上来,真正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缓解通胀压力,今明两年应进一步适当收紧银根。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