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政策·监管

应对“老鼠仓”私募方法各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0年12月06日05:14

  由于没有有效的法律约束,所以私募出现“老鼠仓”也就不足为奇。针对这些行为,各私募有何高招?

  合赢投资总经理曾昭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所在公司内控非常严格,规定不论买入卖出,必须是公司信托产品先操作。

  有类似规定的公司还有不少。深圳一家公募派私募明确规定了买卖股票流程:任何买卖股票行为,必须是信托产品先进行,其次是单账户的其他客户,然后是公司注册资本的自营盘,最后买入或者卖出的才是推荐股票的研究员、交易员或者是基金经理。

  调查中记者发现,有的私募内部要求跟券商、公募一样严格,明确要求研究员不能进行股票买卖。还有私募要求公司员工必须上报自己账户以及亲人账户持仓、交易情况。

  但在考核制度上,这些私募有独到之处。如某家私募,如果研究员推荐股票最终获得收益,所贡献利润的2%~3%将归研究员所有。还有的私募甚至要求研究员最好认购公司信托产品,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以此杜绝损害信托利益的行为。

  有些私募则明确规定,研究员不能买卖自己推荐的股票,以及自己所研究行业的股票,但其他行业股票则不受限制。

  但不少市场派出身的私募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研究员是否提前“潜伏”无关紧要,不足以影响到投资决策,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甚至有私募投研总监更是认为,这算是一种变相的福利。但他同时指出,“既然研究员自己都买了,怕什么呢?只要公司推荐得好,研究员老鼠仓不会有任何影响。”

(责任编辑:姜炯)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